挖蘇共“祖墳”的都是蘇共最高領導接班人
“二戰”中法西斯德國沒有打垮的蘇聯,也沒被德國鬼子征服的2000萬蘇共黨員,卻在20世紀90年代被“和平演變”的亡黨亡國了。而造成如此“雙亡”的最大推手,則是斯大林去世后,關鍵的三位后續蘇共最高領導人。他們用“歷史虛無”,挖斯大林和蘇共的“祖墳”,一個比一個狠;用聲討斯大林“血債”,斷斯大林和蘇共的血脈,一個比一個冷酷。
1.赫魯曉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埋下亡黨亡國的“定時炸彈”。赫魯曉夫是斯大林培養的領導人,斯大林執政期間,稱斯大林為父親,言聽計從。斯大林突然去世,蘇聯權力出現真空,赫魯曉夫、貝利亞、馬林科夫都有可能接班。赫魯曉夫利用蘇共最高領導人身份,召開會議,聯合馬林科夫,首先抓捕最難對付的貝利亞,并快速組成特別法庭,判處貝利亞死刑。隨后,將蘇維埃主席的馬林科夫,定為“反D”集團,開除蘇聯核心領導層,并下放到哈薩克斯坦一個電廠當廠長。
斯大林時代經近30年努力,才把沙皇時代積累下來的那些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基本彌合。蘇聯名義上是聯邦制,實際已建立起列寧期待的“中央集權制”。赫魯曉夫上臺三年,就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拋出“秘密報告”,宣布斯大林當年搞的階級斗爭,絕大多數都是不對的。赫魯曉夫特別提出,應把那些被流放西伯利亞的立陶宛、愛沙尼亞和車臣等地的分裂分子通通放回來,并且對他們進行平反和補償。那些從西伯利亞回來的人,非但沒有感激涕零,反而強調平反和補償的不夠,并且繼續宣傳民族分裂主張。
莫洛托夫所說:“不能否認斯大林的功績……至于存在問題,在一次會議上未必能搞清楚……”。可赫魯曉夫大挖斯大林祖墳,大挖蘇共祖墳,不僅把蘇聯民眾的思想搞亂,也改變了蘇共的性質和前進方向。中共的《九評蘇共》,已深刻指出可問題的要害。而否認斯大林,使蘇聯的社會主義失去根基,也失去了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否認斯大林,也埋下蘇聯解體的“定時炸彈”,并給西方提供了瓦解蘇共和蘇聯的突破口。
2.勃列日涅夫搞“兩個否定”,加速亡黨亡國的“離心力”。赫魯曉夫上臺后,就提拔勃列日涅夫進入蘇共最高領導層,可勃列日涅夫與赫魯曉夫如出一轍,都對提拔不知感恩。就在赫魯曉夫掌握實權不到10年,趁赫魯曉夫在黑海休假之際,勃列日涅夫斷然發動“政變”,赫魯曉夫無可奈何花落去。
勃列日涅夫上臺后,迅速終止了赫魯曉夫期間的政策,他不僅繼續否定斯大林,也全面否定赫魯曉夫;他不僅全面否定共產主義,也否定階級斗爭。可否定共產主義信仰,則喪失了蘇聯全民族的凝聚力;否定階級斗爭,就失去“鐵腕”整治想退出蘇聯的“階級敵人”。勃列日涅夫等人,企圖用提倡俄羅斯的傳統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替代共產主義作為新的精神支柱。可少數民族地區不干了:我們又不是俄羅斯人,憑什么提倡俄羅斯的傳統,這不是讓我們低人一等嗎?反而同情那些分裂分子。
面對地區民族矛盾勃列日涅夫束手無策,重新使出沙皇時代“一國兩制,車人治車”,“潛規則”讓少數民族地區的干部,由少數民族擔任,這反過來加劇了俄羅斯人的不滿。到了1986年12月,蘇共中央任命俄羅斯人科爾賓擔任哈薩克地區第一書記,哈薩克地區爆發大規模抗議,造成兩人死亡,200多人受傷,史稱“阿拉木圖事件”。
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一干18年,大力推行“兩個否定”,蘇聯的經濟一度實現大發展,但蘇共的紅旗已經落地,蘇聯民眾的思想更加混亂,蘇共的“一元化”領導處處受到挑戰,地區分裂勢力更加強大。整個蘇共和蘇聯,已處于“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的“瞎摸”狀態。
3、戈爾巴喬夫全面否定蘇共歷史,成了亡黨亡國的掘墓人。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羅波夫上臺,此人撥亂反正,糾正了勃列日涅夫時期的一些錯誤,并嚴懲腐敗。很多人認為安德羅波夫是“蘇聯中興之主”,但只干了兩年就病逝。繼位的契爾年科,干一年就病逝。于是蘇聯迎來他們年輕的接班人戈爾巴喬夫,可戈爾巴喬夫否定蘇共歷史,挖蘇共的“祖墳”更不遺余力。
戈爾巴喬夫上臺時,蘇聯已經危機四伏,但沒到立即解體的地步。戈爾巴喬夫沒有力挽狂瀾,而是繼續全面否定蘇共歷史,大搞所謂的“民主化”、“公開性”、“多元論”,再次發動舉國之力揭批斯大林。敞開大門讓西方“和平演變”的思想奔騰涌入,給西方實施對蘇聯的“和平演變”提供良好機會。戈爾巴喬夫等于給面臨亡黨亡國的蘇共和蘇聯,又狠狠踹上一腳。
特別對斯大林搞的流放一些搞分裂的地主資本家,更成揭批斯大林“罪行”的重點。有本非常流行的小說《金色的云在這里過夜》,主要講斯大林時期被流放的車臣分裂分子有多么悲慘。這本書一出版就脫銷,幾乎沒有敢再反對車臣分裂;自打這本書風傳蘇聯走紅,主流已沒人敢反對國家分裂。
更加要命的是,戈爾巴喬夫主持的1985年蘇共“二十八大”規定實行多黨制、議會制和總統制,放棄蘇共的領導地位。10月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社會團體法》,規定所有政黨和組織一律平等,從而為新政黨的活動提供了法律保護。這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蘇聯最終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失去蘇共中央制衡之后,各政黨大力煽動民族情緒,無疑是爭取和凝聚支持者的“偉哥”。至于少數民族地區那些鬧分裂的“民主斗士”,更紛紛組建政黨,不遺余力地鼓吹“獨立”了。截至2017年,僅在俄羅斯登記在冊的政黨數量,大概在70個左右。
到了這種情況,蘇共和蘇聯的墳墓已經挖好,蘇共和蘇聯的土崩瓦解,已成定局,只等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4、葉利欽成壓倒駱駝最后一根稻草,讓蘇共和蘇聯轟然倒塌。葉利欽雖然不是蘇共最高領導人,但他曾歷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蘇聯加盟共和國蘇維埃俄國最高蘇維埃主席等職,在蘇共中也是權高位重,對蘇共和蘇聯的“雙亡”起到最后的一錘定音。
戈爾巴喬夫推行“民主化”、“公開性”、“多元論”,不換腦筋就換人,大量提拔自己人,戈爾巴喬夫提拔上來的謝瓦爾德納澤、葉利欽等人,都是痛恨蘇聯體制的人。作為戈爾巴喬夫的智囊雅科夫列夫,實際上是一個美國支持的人物,戈爾巴喬夫居然能讓其擔任蘇聯宣傳部長。或者說,最愿意蘇共亡黨蘇聯亡國的,并不是西方,而是蘇共最高領導人和蘇共中形成的利益集團。
在蘇共最高領導人的推動下,在蘇共高層的操縱下,共產黨希望和推動共產黨垮臺,就成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史的一大特色。1991年8月19日,一些蘇聯的老共產黨人,作了力圖挽救,但確是徒勞的一搏,亡黨分裂的炸彈被引爆了。
各加盟共和國紛紛提出要明晰如何退出蘇聯,雖然戈爾巴喬夫給“加盟國有權退出蘇聯”的退出程序,加上嚴格限制條件。想用“公投”保住蘇共和蘇聯,來保住自己的位置,也雖然有76%的人贊成保留蘇聯,唯獨讓戈爾巴喬夫沒想到,葉利欽最終站到自己的對立面。索布恰克和葉利欽等人,根本不遵守蘇聯憲法和公投結果,違背蘇聯憲法的規定強行“獨立”。
戈爾巴喬夫對違法分裂勢力,完全喪失鐵腕鎮壓的手段。葉利欽不僅將戈爾巴喬夫趕下臺,兩人還共同成為蘇共掘墓人,徹底把蘇聯解體。當然,戈爾巴喬夫成了西方的英雄,1990年10月15日,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005年6月,德國統一委員會給他頒發“阿爾法檢查站”德國統一獎。2008年9月18日,在美國受頒自由勛章。
對蘇共和蘇聯“雙亡”的根本原因和根本教訓,于痛定思痛中,到底應該借鑒點什么?
(文中配圖,忠新自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