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是毛主席誕辰124周年了,我相信對于所有熱愛毛主席的人來說,12月26日都是個神圣的日子。很多人都在提議將12月26日設為“人民節”,雖然我人微言輕,但我認為這個提議是順天應人的。毛主席生前沒享什么福,身后還遭了不少罵,可以說,中國人對毛主席是虧欠的,因為我們居然連他老人家的身后名都不能保護好,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我們將虧欠更多,因此,如果“人民節”的提議最終能變成現實的話,也算是對毛主席的一種補償吧,雖然這種補償比起毛主席的付出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為了中國革命,毛主席先后失去了六位親人,特別是楊開慧和毛岸英的死,更是讓他先后承受了中年喪妻、老年喪子之痛,人世間最大的悲劇恐怕莫過于此。毛主席是個感情細膩的人,因此,這種痛只會比一般人來得更強烈,得知楊開慧的死訊后,毛主席曾說“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但是,再痛又能如何呢?還不是只能默默的放在心里?
毛主席是偉人,但偉人也有正常人的情感,我們最多可以說,偉人可以超脫個人情感,因為偉人有更大的寄托和更高的追求,對于毛主席來說,他的寄托就是人民,他的追求就是人民幸福,為了人民和人民幸福,他可以付出一切,也可以承受一切。如果不是為了人民,他何必揮別妻子,一頭扎進當時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的革命呢?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不是更好?如果不是為了人民幸福,他何必將唯一健康的兒子送上前線,送到當時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的朝鮮戰場呢?讓兒子陪在左右承歡膝下不是更好?
毛主席本沒必要將毛岸英送上戰場的,只要他不同意,誰也不敢將毛岸英送上朝鮮戰場,但是,毛主席不僅同意了,還專門請彭老總吃飯替毛岸英“說情”,以毛主席對戰爭殘酷性的了解,他能不知道可能會發生什么?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毛主席做出送毛岸英上朝鮮戰場前,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了。既然知道可能會發生的事,那為什么還要堅持將毛岸英送到戰場?難道還有什么對毛主席來說比毛岸英更重要的?如果有的話,答案只能是人民和人民的幸福。
當得知毛岸英死后,毛主席出奇的平靜,沒有咆哮,沒有眼淚,更沒有找替罪羊出來發泄他的痛楚,他將一切都放在了心里,從此默默的收藏著岸英的遺物,這一收藏就是整整26年,直到他也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
毛主席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感不僅僅因為失去了妻兒,更因為像他那樣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太少了。在羅榮桓元帥死后,一句“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道盡了他內心的孤獨和落寞,他無法理解,為何革命成功后,當年志同道合的戰友們竟然會都忙著計較個人利益而忘了國家忘了信仰,正因為如此,晚年的毛主席在看到南宋陳亮的那首《念奴嬌·登多景樓》中的“六朝何事,只能門戶私計”才會感傷的痛苦不已,難道他出生入死,沒了妻子,沒了兒子,最后換回來的就是這個?
可能有人會說,毛主席沒必要那么悲觀,起碼周總理沒變,起碼朱老總沒變,但周總理、朱老總那樣的人有多少?何況,他們還在的時候,或許還能鎮得住那些劉青山、張子善們,但他們不在了之后呢?沒有人知道答案,強如毛主席也照樣不知道,正因為這種不知道才讓他更加憂慮,更加感傷。
歷史是曲折發展的,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相繼離開后,后來的劉青山、張子善們如蒙大赦又開始耀武揚威了,但是,讓他們驚恐的是,毛主席雖然不在了,但他的毛澤東思想還在,共和國大廈的根基還在,劉青山、張子善們終究還是只能折騰一時,不能折騰一世,四十多年過去了,山河猶在,國泰民安,我想,如果毛主席他老人家知道這些話,內心應該是欣慰的。
今天一些人正不遺余力的給毛主席挑刺,不過,恕我直言,我真的很想對那些給毛主席挑刺的人說一句:你們特么的拿什么和毛主席比?比成就?比貢獻?還是比威望?比詩詞?比書法?還是比清廉?抑或還是比其他什么?你們也配?
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在今天,毛主席對新中國來說,依然是鎮山的巨石鎮妖的符咒,也正因為如此,那些人渣敗類才會那么瘋狂近乎咬牙切齒的詆毀他、污蔑他、攻擊他,其實,那些敗類很清楚毛主席對新中國意味著什么,相反,很多時候是我們不太清楚,是我們渾渾噩噩的,甚至有些人還會覺得那些詆毀、污蔑、攻擊毛主席的言論是“言論自由”的范疇,或者以為那些詆毀、污蔑、攻擊毛主席的人不過是幼稚,兄弟啊,如果你們真這么想就錯了,不是那些人幼稚,是你們幼稚。
其實,對我來說,想念毛主席,并非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一種懷念、一種無法忘卻的懷念,一種無可替代又無可排遣的懷念。很多戰友一路默默的支持我,鼓勵我,也并不見得是因為我的水平有多高,或許見解有多深刻,而是,在我這里,他們能找到一種歸屬感。
從13年底寫文章開始,我就說過我為毛主席辯護而來,雖然水平不高,能力有限,但是無論如何,我都在堅持這么做著,雖然文章經常被限制和莫名其妙刪除,但初心始終不改,特別是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我更是會用心用力用情的去寫一篇紀念文章,眼瞅著12月26日又要到了,我想我又該靜下心來寫點什么了,不為別的,只是為了告訴他:我很想念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