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輝評胡長虹《五律.花園水庫》
作者:劉宇輝
《五律.花園水庫》
誰截東流水,屯云意若何。
層巒橫黛影,數嶼結青螺。
鷗掠風生響,秋高鏡欲磨。
當年民百萬,筑壩尚聞歌。
地區:湖北省-黃岡市 作者:胡長虹(男士) 作品編號:20013849
鏈接地址:http://www.zgbsbl.com/WorksView.asp?WorksID=20013849
百詩百聯大賽完畢,不少優秀作品讓讀者念念不忘。“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我們應該感謝大賽組委會給與這次欣賞機會,感謝參與作者的努力與奉獻,不論他們是否得獎,也在這次百花齊放中彰顯了各自的風采,豐富了大家茶余飯后的生活。有人說感恩是舶來詞,而宇輝說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民間俗語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烏鴉尚反哺,羔羊求跪乳”,《左傳》中也有“銜環結草”。因為中國人最懂感恩回報、最有集體主義精神,中國方得以成為世界文明古國中唯一被傳承存續的國家。
胡長虹先生的這首《五律.花園水庫》不僅展示出一個可愛的花園水庫,并讓我們體會這可愛之后那樸素的、深深的感恩之情。
早幾天,宇輝幫某社區進行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與一位70多歲的農民談到60多年前大修水利的重大事件,禁不住吟起這首詩,老人雙目大放異彩、聲音高亢而激昂:“詩中的‘民百萬’、‘筑壩’、‘聞歌’,讓我仿佛置身當年,又看到成千上萬的干部、群眾一起動手大修水利,有說有笑又唱的熱鬧場面啦!沒有當年的大修水利,就沒有好的水利灌溉,也就沒有糧食產量的增長滿足人口成倍增長的需要!不是我吹牛,也不是要你感恩,當時任勞任怨修建水利的每個勞動者均是解決社會溫飽問題的大功臣!”
我們知道,人之肺腑所言,是思想品德與生活態度的結晶,消極的態度讓人們引以為戒,積極的態度讓人自覺分享并被鼓舞向前。勞動者的激動來自對勞動的熱愛和對社會的責任,而詩人的感恩來自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當年民百萬,筑壩尚聞歌”,不起眼的十個字,讓熱愛生活的人與為社會勞動奉獻的人產生共鳴,這是人類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所決定的基本社會感情。
這首五律律工韻穩,雖屬寫景狀物,只有四十個字,卻包涵感恩之情及社會哲理,從頭到尾如水到渠成,毫無說教之嫌,這離不開詩人科學地布局謀篇、以景生情、夾敘夾議的綜合運用。
首句“誰截東流水,屯云意若何。”詩人直觀形象地描述了水庫截流、閑云屯聚入水之幽美,還以設問開頭,不但引起讀者的注意及好奇,啟發思考,只要不脫離水庫的主題,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合以后各種場景及情景,便于自問自答或讓讀者自發尋求答案;而且可以強調所要表達的內容,讓結構緊湊,使詩詞波瀾起伏、富有情趣。此處可謂一語雙關,直接問屯云意若何,間接啟問水庫的功用性。
“層巒橫黛影,數嶼結青螺。”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有人誤以為這兩句對仗是合掌,卻又感覺不出哪兒不對。雖然宇輝對花園水庫具體情形未知,但明白“層巒”句在寫岸上連綿的群山倒映水中有綠色的倒影,“數嶼”句不管虛實則在寫水中小島如青螺聚集在水中,別看“層巒”與“數嶼”、“黛影”與“青螺”好似同一意思,但視覺在變化,水中倒影美麗的層次感與形狀具體化在加強,豈能用合掌支解原意呢?何不歡迎詩詞的排比或遞進等手法呢?
“鷗掠風生響,秋高鏡欲磨。”我們不但能看到水庫內外美麗的各種映像,還有鷗鳥掠過水面,并因此聽到風生水起的響聲,感受到秋高氣爽的湖面如鏡子意欲磨練一樣。一個“掠”與“響”、“欲”與“磨”,與上第三四句的“橫”和“結”、第一二句的“截”與“屯”相照應,讓靜態的畫面在統一中活躍起來,也即讓這些景物(包括山、水、水庫等)被擬人化,有了主觀地動作及想法。那到第七八句當年“民百萬”及“筑壩”、“聞歌”的熱火朝天大干革命景象,由現實到回憶,最自然而然不過了。何況篇首還有間接的問句“誰截”、“意若何”在呼應水庫修建有何功用性呢?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詩人意若流水、自然天成的詩句,歌頌了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的普通勞動者,也揭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白手起家、把一些不可能變成可能,最終取得新民主義革命勝利、社會主義基本改造成功的根本原因,在輕描淡寫中反映了最優秀的毛澤東思想心系人民、人民至上、“人民萬歲”的“人民主體觀”。沒有人民群眾的世界歷史發展動力,哪會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中國夢呢?
2016年8月18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