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主席這句話所想到的
【對于六二年的單干風,毛澤東在之后的幾年里一直念念不忘,一九六五年八月十一日的政治局常委會議上,他再次說起:“……六二年刮歪風,如果我和幾個常委不頂住,點了頭,不用好久,只要熏上半年,就會變顏色。許多事情都是這樣,領導人一變,就都變了。”】(摘自《耿來意:建國后毛澤東的三次發火與他不可碰觸的原則和底線》一文)
這里,我所要說的,就是毛主席的“領導人一變,就都變了”這句話。
“楚王好細腰,宮女多餓死”;“上級官員要裝節儉,下級官員就會使得破舊衣服的價錢數倍于新衣”;毛主席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鄧小平說“今后再也用不著看群眾的臉色辦事了”;毛澤東時代舉國實行全民所有制與集體經濟;鄧小平時代全國大搞私有化與分田到戶;毛澤東時代黨員干部要發揚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模范帶頭作用;鄧小平時代官員不僅要實行高薪養廉,并且還要不管黑貓白貓的一切向錢看;毛澤東時代把最能夠充分發揚民主的“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寫進了憲法;鄧小平時代不僅從憲法中刪除了這個條款,并且還特別提出“不爭論”、“不換思想就換人”(請特別注意:盡管有如此鮮明的對比,但是,主流媒體還是把毛澤東時代說成是獨裁專制的,而卻把鄧小平時代說成是空前民主法制的)。所有這些無不說明“領導人一變,就都變了”。
縱觀世界,為什么唯有中國是“領導人一變,就都變了”呢?無它,唯孔孟之道的“上智下愚”、“勝者王侯敗者寇”、“竊國者侯,竊鉤者誅”使然。試想,在怎樣的政治環境下,還會產生真正社會主義的民主法制嗎?
據此,孔孟之道就是培育官僚主義最大的溫床,就是“領導人一變,就都變了”這種現象的定律。
那么,怎樣才能打破這個定律呢?
人民領袖毛主席不僅早在延安時期就指出“只要把人民群眾充分發動起來,政府才不敢懈怠”,并且,他畢生都不遺余力做著充分把人民群眾發動起來的工作,特別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更是把這個工作做到了極致。
誰都明白,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其所以能夠史無前例的把人民群眾發動起來,最為關鍵的要素就是在這個文化大革命中,最大限度的發揮了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靈魂——階級斗爭的觀念。
而今,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越來越多的大量事實對比,越來越多的人們就都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但凡階級斗爭觀念濃郁的時代,就是共產黨威望最高的時代,就是人民群眾揚眉吐氣的時代,當然也就是根治“領導人一變,就都變了”這個數千年弊病的時代。
至此,越來越多的人們也自然就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弘揚階級斗爭的觀念,這是不忘初心的共產黨人凝聚人民群眾的靈符。而用發展經濟淡化人們的政治意識,禁止階級斗爭,從而使得人民群眾重新成為一盤散沙,這是資改派們的法寶。
三言兩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