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與尊嚴——社會的晴雨表
“有錢人就有尊嚴,沒錢人就沒有尊嚴”。這本是階級社會的常態,或者如某些人所謂的普世價值觀吧。這誠所謂“經濟基礎決定社會地位”。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工農群眾的社會地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世人皆知的誰也否定不了的事實。那時候,錢與尊嚴是沒有關系的。這自然是得益于中國共產黨人對階級斗爭觀念的堅持。
而今,當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在羨慕著別人父母官大、錢多,甚至紛紛表示長大要當貪官和老板的時候,不能不說這“有錢人就有尊嚴,沒錢人就沒有尊嚴”的現象,又重新成為階級社會的常態了吧?既然“有錢人就有尊嚴,沒錢人就沒有尊嚴”的現象,已經成了特色社會的常態,那么,曾經名副其實的成為新中國主人的工農群眾,其尊嚴如今又如何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自然就要看在特色社會中,錢幾乎已經構成了尊嚴的第一要素,工農群眾錢包的鼓、癟程度了。
如今工農群眾的錢包鼓嗎?不鼓。原因呢?因為如今的工農群眾不僅不得不把一輩子的積蓄都交給房產商,并且,還不得不為醫院準備巨額的醫療費,甚至還不得不為墓地的開發商準備巨額的喪葬費。
至此,錢的最終流向,便實實在在的決定著錢的接收者與付出者的社會地位——尊嚴。
至此,作為普通百姓,我還能再說些什么呢?我只能說一句:堅持階級斗爭觀念的共產黨人回來吧!
但是,這句話如今還能夠見諸于主流媒體嗎?
三言兩語
不懂能問嗎?
今天,網上有題為《全國政協原常委孫懷山被雙開:妄議中央大政方針 搞團團伙伙》的一篇文章。點開看過之后,我個人覺得:這篇文章的題目中所指出的“妄議中央大政方針 搞團團伙伙”的情節,在文章的內容中卻似乎并沒有提到。
我不知道我這種感覺到底對不對?是因為我沒有看懂這篇文章呢?還是因為文章本身就沒有敘述清楚呢?抑或是另有隱情呢?另外,這題目中的“妄議”二字,究竟應該怎樣去解釋呢?所有這些問題,我不懂可以問問嗎?倘若可以,我就在此恭候回答了。
三言兩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