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成為信仰為什么那么難?
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前提還是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學說或理論來看待的,而只要作為學說或理論,馬克思主義就會有人認同,有人否定,這正常不過。
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只要把馬克思主義當成科學學說,還要將其作為信仰來看待。作為信仰的馬克思主義,自然不是所有的人的馬克思主義,不能要求所有人都信,但只要是中國共產黨員、馬克思主義者,就應該將其上升到信仰的層面。
但建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哪能那么容易?現在中國社會的現實是,一些人包括一些黨員干部,一講到信仰,就想到宗教信仰,從來沒想過馬克思主義也可以作為信仰。有些人更是錯誤地認為,馬克思主義和宗教是沖突的,是水火不容的,正是我們所進行的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教育,導致中國人不信宗教而沒有了信仰。
宗教不是信仰的全部,宗教信仰只是信仰的一種形式。對宗教這種信仰,馬克思主義從來沒以唯物主義的名義來人為地、武斷地否定它,反而是承認宗教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主張宗教信仰自由以讓宗教發(fā)揮它該發(fā)揮的功能。但宗教沒有能力解決一切問題,它不能解決所有人的信仰問題,也不能解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性難題。
馬克思主義和宗教是不同進路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致力于解決的是人類社會現實發(fā)展的問題,宗教往往承擔的是現實之人內心世界、精神層面的安慰問題。一個關涉到社會現實的判斷以及美好社會的創(chuàng)造,一個關涉到個人的內心世界的撫慰、心靈的凈化,兩者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用好了,都可以作為服務于人類社會的思想體系。但要解決現實社會的發(fā)展問題,還是得靠馬克思主義。不相信馬克思主義改變人類社會的作用,不對其作為解釋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論高度認同,必然建立不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個人從個體存在出發(fā),更容易相信對個人內心帶來安慰作用的宗教,而很難相信將社會放在首要地位的馬克思主義。一些人不信馬列信鬼神,也源于他們從個人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服務于社會出發(fā)。一個人要建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必須先想到的是現實社會,必須致力于通過改變現實推進社會的進步。就此而言,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建立,要難于宗教信仰的建立。真正的共產黨員、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確實不是一般人,他必須時刻想到社會的進步而不是個人的訴求的滿足,必須在追求社會進步中實現個人的價值。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擔負的任務已經決定了黨員個體不能依賴某種虛幻的力量追求天國的幸福,而必須去改造現實社會來實現人們現世的幸福,在服務社會、服務他人中實現自己的幸福。
相關閱讀:
《馬克思主義與宗教:宗教還是人民的鴉片嗎?》
在一次跟宗教界人士講課時,為了更快地進入氛圍,我故意拋出了馬克思的話,宗教是人民的鴉片。臺下聽眾的注意力果然馬上被吸引了過來,我一看,又重復了一遍,宗教是人民的鴉片。
之所以重復,是因為我知道,這句簡單的話,一定會引起大家的興趣。這是馬克思傳播最廣的關于宗教的名言,也是在我國社會各界引起爭議最大的名言。它引發(fā)了多少次的沖擊波,吸引了多少人去分析,給多少人帶來心理的糾結,恐怕已經沒辦法去統(tǒng)計了。
如何理解這句話,不僅僅是一個學術爭論的理論問題,還是一個思想領域的現實問題,關系到作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與宗教是否水火不容,關系到如何看作為傳統(tǒng)文化組成部分的宗教的問題,甚至關系到政治層面如何正確地制定、實施宗教政策的問題。
我們必須回應,今天還能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嗎?或者我們在今天該如何看宗教是人民的鴉片?
我們對鴉片確實沒有多少好感,一提到鴉片,就想到了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的屈辱,想到了那些躺在大煙館里慵懶抽煙的人,那些欲罷不能不惜賣兒賣女換錢買煙的煙鬼。馬克思用鴉片來說宗教,那宗教簡直就該恨之入骨了。
很多話,不能僅僅從字面來上理解,要挖掘它的具體語境、歷史背景、實質內涵,這句話更需要如此看待。我們不知道,鴉片在當時有很好的功效,它并不僅僅是讓人上癮、消磨斗志的東西,還可以起到麻醉、止痛的作用。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絕對不是說宗教就是欺騙人的,讓人迷幻無意識,讓人成癮而不能自拔。
鴉片有時候也是好東西,它雖然不能治病救人,但能讓疼痛難忍的人緩解疼痛,讓無法擺脫內心糾纏的人獲得暫時的興奮,得到片刻的溫柔。只不過,那種痛苦的解除只是幻覺,實際上并沒有真正解決,如果只靠不斷抽鴉片來獲得快樂,只能是自欺欺人。鴉片如果用久了,它就會起到副作用,就會漸漸地讓人忽視現實問題,不去尋求改變現實的問題,最終將自己與社會脫節(jié),與世隔絕。
現在很多人一提到宗教,一提到有些人信教,就覺得是高大上的東西,就自然不自然地說出“有信仰真好”。也有一些人,把宗教等同為信仰,似乎中國今天的道德敗壞、信仰危機、誠信缺失與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有密切關系。一些人似乎看不到宗教的負面作用,一味地在那兒鼓吹要有信仰,要多看些宗教方面的書,要多上山多進寺廟去參拜。
馬克思主義承認宗教存在的價值,宗教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功能,它確實在今天的社會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使一些人獲得了心靈的凈化、精神的安慰、價值的造塑。
但我們也要看到宗教的不足,它承擔政治功能,淪為達到某種力量或某些人政治目的的工具,一些宗教的變形直接衍生出邪教、恐怖組織、極端組織,操控人的思想,摧殘人的肉體,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它讓一些人選擇回避現實,越來越與社會脫節(jié),越來越與他人疏遠,沉浸在自己所勾勒的理想世界里。它扼殺人的理性判斷能力,讓人盲目瞎信,缺少懷疑精神,一些人之所以信鬼神,還是與宗教遺留下來的那些神秘形式有關的。這都是值得警醒的。
還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和宗教是沖突的,是水火不容的,一個以唯物主義著稱的思想怎么能和一個唯心主義的東西實現融合呢?有人更是錯誤地認為,正是我們所堅持進行的唯物主義教育,導致中國人不信宗教而沒有了信仰。
馬克思主義和宗教學說是不同進路的思想體系,兩者本身并不是天然對立的。馬克思主義致力于解決的是人類社會現實發(fā)展的問題,宗教往往承擔的是現實之人內心世界、精神層面的調整問題。不能以唯物主義的名義來人為地、武斷地否定宗教作用。
一個關涉到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認知以及美好社會的創(chuàng)造,一個關涉到個人的內心世界的撫慰,兩者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用好了,都可以作為服務于人類社會的思想體系。用不好,馬克思主義可能會成為僵化的思想體系,成為攻擊其他思想的工具,宗教也可能會成為欺騙民眾的工具,成為捍衛(wèi)封建專制制度或發(fā)動暴力殺戮的工具。
路歸路,橋歸橋。應該讓宗教停留在個體的層面,發(fā)揮它該發(fā)揮的功能,宗教沒有能力解決一切問題,它只能解決某些信徒的信仰問題,不能解決所有人的信仰問題,也不能解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性難題。
不能把它擴展到人類社會的所有領域,尤其是要杜絕宗教與政治的聯姻,宗教承擔政治的功能。一旦如此,宗教就不是信仰的問題,而變成政治的問題,勢必帶來巨大的社會沖突。
治本之策在于現實社會的改造,不能為了治標而丟了治本的武器。要解決現實社會的發(fā)展問題,還是靠馬克思主義,靠歷史唯物主義,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進取。只相信宗教的信仰作用,不相信馬克思主義改變人類社會的作用,就會失去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會失去與宗教信仰不同的社會信仰。
馬克思主義要成為社會信仰,就必須充分發(fā)揮改造現實社會的作用。反過來說,只有它展示出解釋世界、改變世界的力量,人們對它的信仰也就能真正建立起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