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兵批《軟埋》之四:新四軍老戰士聞詢談方方《軟埋》的要害是立場問題
作者:91歲的新四軍老戰士聞詢
方方這個人,在90年代她主持《今日名流》雜志,她是一位年輕的作家,《今日名流》被封的時候,我還打過電話到市委宣傳部們,責問他們為什么封閉了這份雜志?什么原因要封閉它?我當時是以一個讀者的身份,支持她的。我是希望在文壇上能夠后繼有人,同時我也相信方方在今后的文壇上,能夠創作出一些方向正確,出類拔萃的作品,這是我前些年對方方的看法和希望。
我年老多病,社會活動減少,只有在家讀書,在我讀了方方的《軟埋》作品后,使我大吃一驚,不是我想象中的方方所寫的。我是一位老者,與方方未曾謀面,但我對她是有期望的,她的職務做到了省作家協會主席,可見在文壇上的責任是重大的,是要牢牢掌握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大方向的,她不僅僅是自己要創作,她還要掌握好這個文壇上的大方向。我讀了這個作品,對《軟埋》我有一點淺顯的看法,有這么幾點。
第一點,作者方方借丁子桃這個女人之口,把中國共產黨的土地革命描寫的慘無人道,編造成十八層地獄的遭遇,地主們的集體自殺,是對土地革命的對抗,作者歌頌地主階級家中的知識分子,“是有骨氣的,士可殺不可辱”,因此集體“軟埋”,可見地主階級對偉大的土地革命是極端仇視的,這是我的第一點感受。
第二點,作者方方對“成分”二字,在《軟埋》中她特地把“成分”二字提出來了,她對“成分”二字是不滿意的,認為當了“地富反壞右”,有失尊嚴,經受恥辱,連他們的子女也要忍受極大地恥辱。其實“成分”二字,解放后劃階級定成分,在土改和審干當中是很重要的,階級是中國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形成的階級,從原始社會消失以后就產生了階級,就有了“成分”,每一個人在哪一個階級當中生存,都會打上階級的烙印,階級成分過去存在,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造,階級發生了很大的分化,地富反壞右大多數能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成為工人階級隊伍當中的一員,也就是成為人民的一員,當然也還有少數改造不好的階級異己分子的存在。改革開放以后,不講階級,在經濟上實行的是私有制,這就難免制造出了新的資產階級分子,腐敗分子,漢奸間諜分子等等一批反動的“成分”,出現了新的階級成分,這是客觀存在的,只是不承認罷了。作者是55年出生的,可以說在她出生的那個時候,老一批的地富反壞右分子,經過改造大多數成為人民的一員,在作者出生以后,新的地富反壞右在一定的氣候和土壤中會重新產生,當今社會仍然是階級社會,不承認“成分”這個事實,是違反馬列主義的原理。這是我對她書中提到“成分”二字,提到“地富反壞右”的不尊嚴等等,我的一點看法。
第三點,作者站在地富反壞右的立場上,在書中把自己和家屬、親人等,過去受過所謂“軟埋”,遭遇的不平的心情,也以同情之心,坦言表述其中,這的確不是一位省級文壇領導人的政治水平和藝術風格。不過,也很難怪,因為改革開放已經40多年了,階級斗爭的抹殺,反毛批毛的風潮,明里暗里采取各種形式,在各條戰線上,尤其是在文化戰線上風起云涌,這對作者的思想和立場不能說沒有影響,因此作者這本書無形中也加入了反對社會主義土地革命的行列,為那些反華反毛反共分子起了鼓與呼的作用,也誤導了青年對中國社會主義土地革命偉大意義的錯誤認識。以上我就淺顯的提出者這三點,基本上就歸納出她的立場問題。
最后,希望方方靜下心來,重讀毛澤東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章,很好的再重新讀一讀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千萬不要認為這篇《講話》過時了,其實一點都沒有過時,文藝為誰服務,多寫點人民,就是習近平同志前些時開會,對文藝工作者的講話中,也講到了文藝要為人民服務,在經緯線上他還是分明的。面對當今世界和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的復雜形勢,如果是一位忠實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文化戰士,應該有什么樣的立場觀點方法去搞創作,并與勞動人民打成一片,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讓勞動人民去贊賞,比那種不切實際的諾貝爾文學獎,或者打著堅定為人民的,實則抬舉那些反動的庸俗的作品獲獎的把戲,要強得多。做一名勞動人民擁護,繼續革命的作者,希望方方在這方面要繼續努力。一位愛護你的91歲的老者聞詢。
(注:聞詢是聞一多的侄女,新四軍老戰士,武漢解放時第一任武漢市公安局辦公室主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