灄水農夫:鞍鋼憲法魂猶在,清明時節祭英靈
清明時節,雨紛紛,淚紛紛。
幾天前,又一位繼續革命的老前輩馬賓同志離世,馬老以104歲的高齡經歷了中國社會兩次翻天覆地的變化,經受了漫長而嚴酷歲月的考驗,證明馬老無愧不忘初心的真正共產黨人。
馬老在新中國前三十年以鞍鋼憲法享譽天下,他主持創造的“兩參一改三結合”企業管理方式,為毛主席所推崇,被毛主席稱作“馬賓憲法”,在全國推廣;而后四十年則以繼續革命聞名于世,他全面肯定文革繼續革命理論,甚至號召在中國掀起第二次文化大革命,人們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否定的人認為他僵化保守,而肯定的人則認為他有不屈不撓共產黨人的風骨。
如果我們把馬老漫長一生分作三個階段,就可以看出,馬老一生是在為建立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捍衛社會主義而奮斗,在這三個階段,馬老都有出色的表現,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而愈是在晚年愈是在生命最后的時刻,愈是顯示出馬老無比輝煌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風范,體現了馬老矢志不渝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生,革命到底。正如林伯野老所贈字畫:一個人干一陣子革命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干革命不停頓。艱苦奮斗到近百歲仍然站在革命者的前列。這才是最難最難最值得大家效法的呵!對比如過江之鯽般的“兩頭真老革命”和識時務的新老“俊杰”,馬老的“不合時宜”、“頑固保守”就顯得既別居一格,又多么地難能可貴啊!
我們不能不看到,雖然馬老剛剛才離我們而去,但馬老創造的鞍鋼憲法卻早在幾十年前就不復存在。今天我們由馬老的逝世而聯想到鞍鋼憲法,不是為了單純地吊古傷今,借物舒懷,而是追尋一個時代的榮光,感念億萬人民曾經創造的偉大事業,從而展望我們的無限未來。毫無疑問,馬老一生引以為榮的鞍鋼憲法,只能也只會產生于新中國前三十年建設社會偉大事業的深厚土壤里,只有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條件下,工人才能發揮企業的主人翁責任精神,才能體現工人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才可能具備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條件。而鞍鋼憲法的創造,深深地打上了社會主義繼續革命的印記,正如毛主席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所說,“勞動者管理國家、管理軍隊、管理各種企業、管理文化教育的權利,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最根本的權利。沒有這種權利,勞動者的工作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等等權利,就沒有保證。”“我們不能夠把人民的權利問題,了解為國家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勞動、教育、社會保險等等權利。”無疑,鞍鋼憲法的創造和推行,就是為了實踐作為勞動者的工人群眾直接管理企業等國家上層建筑,從而享有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最根本的權利。鞍鋼憲法是毛主席繼續革命路線的必然成果,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并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偉大探索,馬老在這一宏偉的事業中,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創造性地總結出了鞍鋼憲法,對推進社會主義繼續革命、貫徹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作出了卓越貢獻,不管歷史風云如何變幻,都將在人類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
正因為鞍鋼憲法不僅僅屬于馬老個人,而是屬于整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社會主義的繼續革命事業的一部分,所以馬老能夠拋開個人恩怨,客觀公正評價文化大革命,勇敢地為文革正名,洗清污水,以致被人視為“異端”而毫不動搖。馬老深深懂得,只有捍衛社會主義繼續革命,捍衛毛主席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才能捍衛鞍鋼憲法,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土壤不在了,參天大樹何以生長。鞍鋼憲法只可能也只會成長于社會主義的土壤里。
今天的現實早已無存鞍鋼憲法的蹤影,反倒是背離鞍鋼憲法的現象觸目驚心,比比皆是,到處是血汗工廠,甚至出現了黑磚窯、童工等只有在舊社會才有的命運悲慘的包身工,即便像富士康這樣外表文明的企業,同樣把工人作為機器使用,甚至淪為機器的奴隸,勞動被異化,勞動者被奴役,富士康N連跳就是這種工廠管理體制最好的詮釋。曾經的富士康打工仔許立志在他的詩歌里寫道:“流水線旁我站立如鐵,雙手如飛/多少白天,多少黑夜/我就這樣站著入睡”、“不知疲倦地,搶,搶,搶/直到手上盛開著繁華的/繭,滲血的傷/我都不曾發現/自己早已成了/”一座古老的雕像”,這是對血汗工廠憤怒的控訴!另一位前不久逝世的繼續革命老前輩李成瑞同志,也同樣用詩歌激烈聲討血汗工廠的罪惡,在其《千人斷指嘆》中寫道:“鏗當復鏗當,機床沖壓忙。人隨機器動,節拍須當——日久漸麻木,千鈞落指上。筋骨成爛泥,鮮血濺屋墻——”與鞍鋼憲法對比,血汗工廠不就是兩個世界兩重天嗎!
馬老、李老等繼續革命老前輩,為捍衛包括鞍鋼憲法在內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活到老、革命到老,奉獻了畢生精力,現在,他們離我們而去,與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的英靈匯集在一起,在天上看著勞苦人民遭受的苦難淚雨紛紛,同時也在鞭策著后來者從革命事業的挫折中崛起,接過前輩的火炬,繼續革命,為回歸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不懈奮斗!
清明時節,人民懷念英靈的淚水和英靈牽掛人民的淚水交融在一起,雨紛紛、淚亦紛紛。
2017-3-3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