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發鸮聲,“忍”到何時
——論趙薇現象
“老娘愛咋地就咋地!”,“底層屁民想和我斗?”,“老子把你們那些信息全刪掉!”, 呢喃燕子,發出梟聲,億萬粉絲意外,釀成媒體熱點,其結果也出乎趙薇們的意外。
趙薇現象,可讀之處甚多。
首先,趙薇事件是網略媒體上中國兩種社會力量一次大的較量,它第一次以直觀的形式顯示了長期被主流話語遮蔽的“言論自由”下資本對媒體的支配。
僅僅有馬克思和毛澤東的理論不夠,僅僅有左翼的論證也不夠,生活自身才是必不可少的啟蒙老師。正如“完善”和“先富”一樣,“言論自由”的真諦,面對嚴峻的現實,草民才慢慢領會。
這是多數人的共識,但還不夠。
其次,趙薇事件表現的是明星階層資本化之后的問政干政政沖動。
中國的影視演藝明星階層,乘著改開春風崛起的天之驕子之一,是在自由化和市場化中暴富得最早的、最搶眼的直接受益者。她們開創了崇星時代,負載著港臺文化和好萊塢文化勢如破竹地顛覆“傳統”,以所向披靡之勢征服了青少年一代,她們以自己的輝煌為他們樹立了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的典范。在這個意義上,她們所起的作用,是張維迎、茅于軾們所望塵莫及的。伴隨著她們的成功,是香港主權回歸了,但思想文化上“回歸”而去了。臺獨張揚、普世囂張、明國范兒走紅,踐行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在飛速崛起的資產階級中,這一階層雖然先富最快、粉絲最多,但較之王石、茅于軾、袁騰飛們,其政治訴求一直蒙昧低調,飛機游艇是顯擺,加入外籍也不過是加大保險與提高身份,況且這并不威脅她們的人大政協地位。對于他們,委員只是身份標識,不在干政議政。
任何階級階層在實力膨脹之后,遲早要提出自己的政治訴求,古今中外皆然。正如張賢亮所說,實現“由別人代表自己到自己代表自己”,是早晚的事。以權貴階層為主導的接軌轉型,對先富階層一開始是居高臨下地恩賞扶植,當富豪成長到王石、馬林、任志強階段時,難免要與時俱進為平起平坐,改開進一步深化,烏克蘭式的競選游戲和寡頭當政,必然成為他們的現實追求。明星的資本化早成一種常態。“小燕子”們長大了,她們不甘于權貴和富豪的寵物地位,自己要走向政治舞臺了。
“燕”發梟聲,是第一聲鳴叫。因炫耀點翠出過風頭的程派青衣劉桂娟,政治色彩也很強。這類人物還會不斷增多,當然也看氣候風向。“狼牙山五壯士”案和畢福劍任志強現像,處不處理、如何處理,就是一個政治風向,左翼右翼都在看。法律黨頭面人物那樣猖狂,哪還有一點點共產黨的味道,依然模范黨員,這些怪象敢不敢面對,無不系乎試聽。
再次,“燕”發梟聲,環境使然,我們更應著眼于產生趙薇現象的環境氣候。
作為大眾情人,“小燕子”是轉型接軌的生活環境寵出來的。燕發梟聲,更是這樣。不是口無遮攔,而是深思熟慮。
這次,大家總算是看清了資本統治下言論自由的真面目。過去,還以為它是轉型接軌、學習美國先進文化的成果呢。其實,網絡交由外資掌控,本來就招商引資的既定目標。沒有外資的,都要引進外資呢,比如人民網。影視報刊新聞出版改革,不就是市場化嗎?票房、收視率、經濟效益掛鉤、招商引資、等等,就是把整個意識形態拱手交給資本支配。以美國先進文化為典范 “融入世界”,本來是既定目標。莫言和老謀子,就是樣板。因此,主流媒體又有多少“姓黨”“姓共”的?蘇共垮臺有個雅科夫列夫現象,胡某當政首先抓黨校,就是把黨校當成顛覆共產黨、顛覆馬列毛的基地。茅于軾、袁騰飛們雖然張狂一點,但他們代表著“壯士斷腕”“殺開一條血路”的前進方向。余杰焦國標們紅極一時,也靠這不二法門。只要不走太遠,就是高效益的風險投資,只賺不輸。從“中美夫妻關系”看,再薩德也親,不識相就得制裁。
燕發梟聲,是投名狀,是入場券,是政治投資,高效益的風險投資。
入這個門,不僅與國內政商學界公知精英大佬結了緣,等于向跨國老板報了到。如了老板法眼,賞件奧斯卡的黃馬褂,你“體制”待見不待見,我都不在乎!能上“政治保護名單”,就是“超國民待遇”!
無需馬列毛、鄧三科或想自由,跟著感覺走,中學生都能看明白。
深思熟慮,老謀深算,何幼稚之有!
“壯士斷腕”,右翼公知也愛“壯士”秀以糊弄人,似乎他們是擔著風險、反腐反體制的勇士。這是彌天大謊!三四十年來,反共污毛一直是只賺不賠的政治投資,不是洞若觀火嗎!
如今,姓資走向反共,反共必然仇毛,仇毛必然頌蔣,反共必然寵美媚日、必然丑華反華,已慢慢普世。
上世紀80年代,有個著名的“鄧力群之夢”,當是曾受總設計師的嚴厲批駁。很快,就夢想成真了。曾經激進的王震后來也佩服“毛主席比我們早看五十年”。體制中,既有“十個如果”“永不翻案”者,也有鄧王式的“不忘初衷”者,而且后者還會越來越多。
對于不忘初衷者的人們,趙薇現象是一聲振聾發聵的警鐘。 “小燕子”們要“立忍”,對于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們忍到何時!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