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海“仲裁”引出的抗議
7月12日美國在南海推出所謂的“仲裁”,公然挑釁中國領土主權。7月17日上午,河北樂亭民眾自發打橫幅圍堵肯德基,隨即圍堵浪潮波及全國各地,包括河北昌黎、湖南長沙、郴州、浙江杭州、浦江縣、江蘇揚州、連云港、泗洪、山東臨沂、安徽滁州、廣德、寧國等地都發生了抵制肯德基事件。7月19日晚上9點左右,有人在江蘇睢寧一家蘋果手機店面前高喊“滾出中國”的口號!
外資控制的媒體迅速做出反應,指責愛國群眾為“蠢貨”,在網上廣為流傳的,大致有如下幾篇文章:
《愛國應該抵制蠢貨》,作者李曉鵬,說肯德基已經中國化。
《蠢貨太多,肯德基都不夠用》,說電腦、手機、人民幣、身份證、飛機甚至我們呼吸的空氣,都是美國的。
《真愛國,就多買美國貨》,作者徐昌生,從金融原理說了一大堆,得出結論,愛國群眾沒有知識,真愛國,就要多買美國貨。
愛國群眾真的是“蠢貨”嗎?那些口口聲聲把同胞稱為“蠢貨”的人,自己有多聰明?
下面我們將對幾篇文章做一個分析。我們無法引用作者全文,但我們不會對原文作任何歪曲,如有疑議,希望讀者百度尋找原文進行對照。
二、“愛國應該抵制蠢貨”
7月18日從微信上傳來一篇《愛國應該抵制蠢貨》的文章,作者李曉鵬。且看該文的部分言論:
“千萬不要低估蠢貨的愚蠢度。
……一群人高呼,抵制肯德基。邏輯是肯德基是美國企業,美國是南海仲裁的背后黑手。
對于腦子不好使的人,這樣的邏輯令人著迷。……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當初是中國政府哭著喊著求著肯德基來中國開店的。……
他們還不知道的是,中國的肯德基不僅在口味上努力實現了中國化,在用人和公司治理上,也已經基本實現了本地化。目前中國有超過5000家肯德基門店,假如平均每個門店20個人的話,就有超過10萬中國員工。更不用說更多在肯德基的供應鏈上勞動的其他人……
一句話,愛國不是抵制這貨那貨,首先要能夠抵制蠢貨。你就是中國,中國就是你。你愚蠢,中國就愚昧,你笨蛋,中國就會被人輕視。否則,你就是在詆毀愛國兩個字。”
該文作者指責別人為蠢貨,口口聲聲說“他們不知道”。
真是這樣的嗎?
肯德基雇傭中國員工,難道大家都不知道?
其實不用他來說教,大家也都知道,肯德基雇傭了中國員工。
但我們更加知道的是,肯德基在中國有5000家門店,加盟費在200萬到800萬間,另外,肯德基營業額的11%必須繳納給美國人。
5000家門店每天的營業額平均10萬元,美國人每年就要拿走180億的純利潤。這180億的利潤,都是用中國的資源在中國組織生產,不消耗美國一分錢資源!
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前,一年的煤炭消耗只有12億噸,2011年達到32億噸。新增的20億噸煤炭中,其中有10億噸是支撐中國的鋼鐵、煤炭、稀土、洗衣機、DVD等貨真價實的商品的出口,讓中國賺取大量的美元。另外還有10億噸煤炭支撐寄生在中國體內的外資,如肯德基、麥當勞、沃爾瑪等外資寄生體。于是,外資寄生體用中國的資源賺中國的錢,換走中國出口所得的美元!等于中國白白消耗20億噸煤炭,卻一分錢資源也進口不了!
這就是美國獲取世界資源的“吸星大法”!
那些指責愛國為“蠢貨”的人,有沒有看到肯德基不消耗美國資源的寄生策略?有沒有看到美國獲取世界資源的吸星大法?
他們是否知道,中國被霧霾困擾,中國一個國家所消耗的煤炭比全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還要多,就是因為肯德基這樣的企業在中國寄生,讓中國承擔了資源出口與外資寄生的雙重消耗?
他們是否知道,美國不消耗一分錢資源的寄生策略,將會讓中國的煤炭資源迅速耗盡,二十年后中國將斷水斷電,步墨西哥阿根廷拉美化的后塵?
到底誰是蠢貨?
三、“蠢貨太多,肯德基都不夠用”
該文重申了“肯德基中國化”的邏輯,認為愛國群眾為什么抵制肯德基,“大概是因為這些人就知道肯德基、蘋果等少數幾個美國品牌?”
抵制肯德基的意義,在于阻止外資寄生體的吸血,減輕國家的資源消耗,減輕霧霾與環境負擔。但是到了這位“蠢貨太多”的作者這里,抵制肯德基僅僅是因為老百姓知道的美國品牌太少。
再看該文說了什么:
“說到蘋果……但是他們大概不知道,就算不用蘋果用安卓,安卓操作系統也是屬于美國谷歌公司的。
他們大概更不知道,大部分手機都是美國高通的CPU。所以愛國,要從砸掉手機開始?然后卸載美國微軟的windows,砸掉美國蘋果的電腦?
一口一個只買國產車的,大概不知道汽車零配件主要來自日美。或者...干脆不要開車了?
對了,新版人民幣的防偽技術是日本的,是美帝一伙,要不要燒掉?
二代身份證使用日本的設備制造,要不要扔了?
還應該到機場抗議,因為國內的民航客機很多是美國波音的。
地鐵里的空調都是日本大金的,趕緊把地鐵通道給拆了。”
要求大家不用安卓、不開車、不用身份證、不坐飛機。因為這些都是美國的。
還有:
“電燈是美國人愛迪生發明的,趕緊砸了,點蠟燭。飯最好別吃了,因為我國90%的大豆是美國進口的……呼吸的空氣也是美國日本飄過來的,沾上了資本主義氣息,干脆不要喘氣了。”
最后的結論是:
“如果遇到這樣的蠢貨,我希望大家不要罵他們,而要打他們!”
“為了徹底抵制美貨日貨韓貨,怎么辦?去死吧!因為只有死了,就能徹底抵制美貨日貨韓貨!”
對愛國群眾“不要罵,而要打”,還要求愛國群眾去死。
這個邏輯真能成立嗎?
“蠢貨太多”的作者,偷換了概念,把屬于我們的權利,換成了要求我們遵守的義務。
在有的地方,不允許美國做生意,是主權利益的需要,那是我們的權力。譬如說,美國往中國輸入核廢料、轉基因,毒害中國人的身體,這不能允許。這是我們的權利。不允許美國通過肯德基這樣的企業來中國搞寄生,這也是我們的權利。
而我們愿意和美國人做生意,那也是我們的權利。我們愿意用日本制造的身份證、坐美國的波音飛機、用谷歌的安卓系統,那也是我們的權利,我們不是白用,愿買愿賣,美國日本并沒有吃虧。
“蠢貨太多”的作者,無權剝奪我們的選擇。
誰有這個權力,不讓我們用安卓系統呢?
谷歌公司。
谷歌公司在同中國合作的時候,有權力不賣給中國的手機生產商——譬如華為——安卓系統的源代碼。
現在谷歌公司把安卓的源代碼賣給了華為,獲得了平等的利益交換,它求之不得,那么華為公司使用安卓系統是理所當然。
人家買賣雙方已經達成的協議,關你“蠢貨太多”什么事?
你有什么權力要求華為放棄安卓系統?
你還要打?
你還要安卓的客戶“去死”?
到底誰會挨打?誰會去死?
四、“真愛國,就多買美國貨”
一篇來自《經濟學家告訴你》原創首發的文章,提出“真愛國,就多買美國貨”。該文作者徐昌生,苦口婆心提醒,“在您決定吐口水扔磚頭之前,您一定要把這篇文章讀懂。愛國不能盲目,愛國需要知識。”
請大家認真讀這篇文章,在關鍵地方我做了提醒,并標注(吳輝提醒:問題之一)等等,這是該文需要思考的邏輯點。
下面看該文說了什么:
“今天,我們換個角度,從外匯儲備的角度來分析討論抵制美貨,從這個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是:您若真愛國,就應當多買美國貨,不是一般的多,是多多益善的多。
……
到2016年6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了3.21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政府(央行掌管)已經積攢了3.21萬億的美元在手中。這3.21萬億美元是從哪里來的?主要是兩個渠道:一個是外國人的投資,也就是招商引資;另一個是把中國的產品賣給外國人,也就是出口創匯。
……
3.21萬億美元,商業銀行收到這些美元怎么辦?按道理,他們應當將這些美元賣給中國的進口企業或者賣給到美國去旅游消費的中國人,即由進口企業按照國內的需要,去美國進口中國人需要的產品,或者,由到美國消費的中國人,去美國購買美國產品與服務。總之,對中國來說,一定要花掉這些美元,因為,引進外資的目的是引進外國的財富到中國,向國外出口東西的目的最終是要換回我們需要的東西到中國,不花掉這些美元,我們就無法達到這個目的。
出口企業掙得的美元如果沒有花掉,中國的東西是給了人家,可人家沒有把等量的東西給我們,我們只管送出去不管要進來,那不等于敗家么!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些美元真的沒有被花掉(吳輝提醒:問題之一),前面的數據說明,中國政府目前已經擁有了3.21萬億的美元儲備。3.21萬億是什么概念?美國現在大致有3.2億人口,相當于每個美國人到中國拿走了1萬美元東西。3.21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是24萬億元。中國大致有13億人口,24萬億相當于每個中國人借了1.85萬元人民幣給美國人,那些被央行儲備的3.21萬億美元就相當于美國人的借條。
中國是個窮國,美國是個超級富國,窮人把錢借給超級富豪,并且不要利息,這不是精神錯亂嗎?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的美元越攢越多,以至于花不掉呢?大致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民幣價值被低估(吳輝提醒:問題之二),簡單說就是中國人以央行規定的匯率(即1美元兌換多少人民幣,過去的8.27元與現在的6.69元就是匯率)兌換美元不劃算。進口企業覺得用這個匯率兌換美元再從美國進口商品到中國,除了中國尚不能制造的大飛機、大型裝備或者石油、糧食、奶粉等資源性產品之外,其他商品進口到中國來都沒有競爭力,所以,他們對兌換美元沒有積極性。中國的老百姓到了美國,他們發現買一瓶礦泉水要2美元,折合人民幣就是13塊多,這樣一比較,他們當然也就舍不得花美元,出國時換了不少,結果走到國外發現可買的東西不多,只好又把美元帶回國內,再重新換回人民幣。當然,也有舍得花的地方,有些奢侈品或者日用品,比如手表、奶粉或者電飯煲,或者為了子女留學受教育,但是,這些人花掉的美元與出口企業換回來美元相比,仍然是進多出少,無法相提并論。
另一個原因就是政府實行的用匯制度也制約了國內用匯的積極性。現在,雖然政府手中的美元堆成了山,但是,無論是個人用匯還是企業用匯,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
還有更為嚴重的問題。企業出口產品掙得的美元并不能在國內使用,他們只能按照國家規定的匯率找商業銀行兌換,本來,商業銀行應當將這些美元賣給進口企業或者個人,這樣,進口與出口就達成了平衡,美元與人民幣循環流通,美元用掉了,中國的財富也就增多了,商業銀行只管賺兌換的手續費就行了。可是,由于上述說明的兩個原因,進口企業和個人都不太愿意去商業銀行兌換美元,或者說用人民幣兌換的美元數量遠遠比不上因為招商引資和出口創匯流入的美元數量,那商業銀行再多的錢也就經不起兌換,他們只好把收到的美元賣給央行(吳輝提醒:問題之三),因為匯率是央行規定的,現在收得進來賣不出去,他們只能找央行負責,商業銀行總不能賠本。
央行其實不是盈利單位,央行自己也沒有錢,但央行有印鈔的權力,印鈔機一開,鈔票滾滾來。現在,央行已經累計儲備了3.21億萬美元,按照匯率的中間值7.48元粗略計算,央行為收購這些外匯已經向國內投放了24萬億人民幣。一方面是我們國內的商品少了24萬億(去了美國),另一方面是國內的鈔票多了24萬億(收購美元),東西少了,錢卻多了,這一增一減,國內的物價就不斷地飆升,通貨膨脹不請自來。
行文到此,愛國志士們,你們明白了為什么說多買美國貨才是愛國嗎?你每買1美元美國貨,美國國內就減少了1美元的財富,中國國內就增加了6.69元人民幣的財富,如果我們把3.21萬億全部用來買美國貨,美國國內就會減少3.21萬億美元的財富,而中國國內就會增加3.21×6.69=21.47萬元人民幣的財富(這里不能取中間值,這里的匯率只能按現行匯率計算哦),同時,央行釋放了3.21萬億美元,就要收回21.47萬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我們把央行的外匯儲備用得越多,美國國內的財富就越少,中國國內的財富就越多,而且,中國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會更少。東西多了,流通的鈔票卻少了,物價肯定會降低,通貨膨脹肯定會被大大地抑制,這難道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嗎?
所以說,從外匯儲備的角度看,愛國就要多買美貨,最好是把央行那堆積如山的美元全部花掉(吳輝提醒:問題之四)……只要美元還在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我們就得買美貨,不買,就相當于別人用紙換走了我們的財富,唯有多買美貨,我們才能把等量的財富從美國換回來。
最后,筆者想說的是,愛國其實是需要知識的,不懂外匯,你以為抵制美貨會讓美國吃虧;不懂歷史,你以為美國從來就是中國的敵人;不懂外交,你以為戰爭才是解決爭端的唯一出路;不懂戰爭,你以為中美較量中國一定能輕而易舉地把美國揍得爬不起來!
你以為的,不一定是對的!沒有知識,你以為的其實就是臆想!”
下面,我們對徐昌生《愛國,就要多買美國貨》一文的邏輯簡單梳理如下:
一、3.21萬億美元來自招商引資和出口創匯。而美元如果沒有花掉,中國的東西是給了人家,可人家沒有把等量的東西給我們,等于敗家。可令人遺憾的是,這些美元真的沒有被花掉(吳輝提醒:問題之一)。
二、相當長的時間內,人民幣被低估,用匯限制,導致美元花不掉。(吳輝提醒:問題之二)。
三、進口商花不掉美元,出口創匯美元太多,商業銀行有再多的錢也經不起兌換,所以他們只好把收到的美元賣給央行(吳輝提醒:問題之三)。
四、購買美國貨,是進口財富,抑制通脹,所以說,從外匯儲備的角度看,愛國就要多買美貨,最好是把央行那堆積如山的美元全部花掉(吳輝提醒:問題之四)。
徐昌生說外匯的這些原理,可以說是入門了。但是要和美國較量,那就差得太遠。
筆者在《經濟學的江湖》一文中,把人類歷史上的經濟學家都點評了一遍,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的創立者,當屬于絕世高手,如同創立九陰真經的黃裳、創立葵花寶典的前朝太監。伯南克、格林斯潘這些屬于超一流高手,大約相當于王重陽、東方不敗這樣的水平,是絕世武功的傳承者。而周小川、楊小凱則屬于宋青書的水平,對絕世武功充滿崇敬,但根本沒有學到皮毛。中國經濟學的六大門派,什么人民大學派、北京大學派、復旦大學派等等,大致也和周小川差不多。用戴旭的一句話來比喻,“(六大門派加起來)其戰略能力不及基辛格的腳面”。
當然,中國的絕世高手還沒有露面,獨孤求敗、掃地僧是什么神力,人們根本無從見識。
對我所提出的四個問題做一個簡單的解釋,請高手們自己去領悟。
第一,美元沒有被花掉,是美國做局的結果。我在《如何對美國作出致命打擊》一文中指出過這個訣竅。如果美元是在民間被交易,那么美元買不到東西,匯率就會直線下跌。這種情況下,根本就沒有人會去接受它,更不會儲備它。它被儲備,是有人用央行的印鈔權,慷國家之慨,做了昧良心的事情。所以我說“外匯儲備”是一個邪惡的詞匯,它的準確表達應該稱為“資源爛賬”。
那么為什么美元沒有在民間交易,而變成了央行交易,并且被儲備起來呢?
關鍵的節點是“打擊外匯黑市”,美國做局,讓中國打擊外匯黑市,誘導央行成為唯一的外匯買家。驅逐民間交易者之后,匯率也就是美元的價格,央行說了算。央行昧著良心用高估匯率,開動印鈔機儲備美元,才導致美元沒有被花掉。
第二,相當長的時間內,人民幣被低估,以及所謂的“用匯限制”,不是無意間的錯誤,而是美國的匠心設計。
人民幣被低估,是巨大的國家財富流失,買賣的就是錢,800億人民幣,本來值800億美元,現在被你貶值得只值100億美元。你非得要把800億人民幣賤賣成100億美元,這是何等傷心的損失?
央行沒有來頭的對人民幣連續進行三次大貶值,1985年,人民幣匯率從1.7貶值到3.6;1990年,從3.6貶值到5;1994年,從5貶值到8.4。這是什么原因?誰干的?這一歷史悲劇,能被理所當然的當成一個“美元花不掉”的原因嗎?
央行低估人民幣,高估美元,這個美元當然花不掉。
為什么不回過去追溯“美元花不掉”的原因,讓央行退出外匯交易,恢復外匯黑市,把匯率交給民間,改變“人民幣被低估”的交易格局?
而是在認可“人民幣被低估”的交易格局之下,再對積存的美元儲備,也就是資源爛賬,作進一步的處理?
那不是錯上加錯嗎?
第三,出口商把美元兌換給央行,這正是美國的核心設計,也是中國的一切苦難之源。央行如果拒收商業銀行的美元,商業銀行自己沒有人民幣,美元的匯兌就會回歸民間。而民間用自己的錢,鑒別美元的購買力,只有當美國能提供貨物的時候,進口商才會對美元起心動念。
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沒有貨物提供,美元什么價格,根本就沒有人去考慮,起心動念都沒有,何來的匯率?
央行強制結匯,央行所給出的人民幣兌美元的超低購買力,讓進口商采購、運輸、出售進口貨物無利可圖,讓兌現美元購買力的進口商,從組織上被摧毀了。讓中國的出口,因為央行高估的固定匯率,也就是美元兌人民幣的超高購買力,而可以無限增長,然后所有的出口賺來的美元,都沒人要,變成外匯儲備,也就是資源爛賬。國家的資源換成紙紙,無限制地流失。
顯然,外匯儲備是上當的結果,如果中國想用這個儲備,換回同等的資源,那是不可能的。
2007年9月29日,我向胡錦濤主席寫信,《論中國投資公司的戰略選擇》,就是講的這個道理,我說,“儲備1.3萬億美元,意味著我們用5000萬個集裝箱,換回了700噸紙幣。這是上了大當!現在我們還要把700噸紙幣以1000億美元金融組合投資的形式,拿到美國去投資,如果這個投資能夠賺錢的話,那美國人豈不是要把這個當倒過來上?”
因為胡主席的批示,中投公司終止了“1000億美元金融組合投資”的行動,但對于我要求的“鎖定外匯儲備交換不可再生資源”的建議,卻置之不理。
第四,購買美國貨,看似有道理,事實上已經受控于美國。也就是說,流出的是血,流進來的只能是水。
中海油收購優尼科,美國不干。
鎖定外匯儲備換石油,中投公司當然也不會干。因為中投公司這么大個玩意兒,就是在美國的操縱下成立的。它的戰略還是要迎合美國人的意思。否則的話,美國的金融家就失職了。
中國的外匯儲備,最終都買了美國國債和兩房貸款,投什么,虧什么。
現在我們知道了,“真愛國,就應當多買美國貨”,這個結論有多么大的貓膩!
關鍵在于,我們能買到什么樣的美國貨?
兩房貸款金融毒垃圾,這樣的美國貨,我們是能買到!
南海訛詐,臺海訛詐,薩德反導系統,這樣的美國貨,我們是能買到!
麥當勞、肯德基、高盛、沃爾瑪、房地產等寄生體,完全用中國的資源賺中國的錢,這樣的美國貨,我們是能買到!
核廢料、轉基因、含草甘膦的大豆,我們是能買到!
但是,我們買不到優尼科,買不到軍事基地,買不到美國總統的選舉權。
甚至根本就買不到貨真價實的商品,最人道的是波音飛機,還是8000萬件襯衣換一架波音飛機。
因為美國人一開始就做局了!
打擊外匯黑市,驅逐民間匯率,央行壟斷外匯交易,央行讓人民幣三次貶值,中國出口畸形增長進口畸形萎縮,國家資源流失變成巨額外匯,5000萬個集裝箱換成700噸紙幣,這些都是在美國做局的設計之中!
2011年,夏斌還說過“3萬億外儲怎么花”,我當時就識破了這個詭計,指出“3萬億外儲怎么花是一個邪惡的命題”,其目的是消滅中國外匯儲備,讓中國錢貨兩空。
現在“愛國,就多買美國貨”,邏輯與此同出一轍。
買資源,受到美國的強力約束。買泡沫,敞開供應。
有人一定會說,美元能買到石油。但事實是,美國不產石油,中國的石油還是靠自己的出口從海灣換來的,只不過以美元計量而已,美國也無法封死中國購買石油的交易。如果不用美元計量,我們一樣可以買到石油。
既然儲備外匯就已經上當,所以正確的邏輯,不是“愛國,就多買美國貨”,因為走到這一步,5000萬個集裝箱換成了700噸紙幣,你肯定只有吃虧的分。想換回等量的資源,讓美國人把這個當倒過來上,那是不可能的。你能買的,只能是泡沫。
正確的邏輯,是應該返回去,央行退出外匯交易,把匯率交給民間,不讓外匯儲備——資源爛賬——成為可能。把國家的資源流失,封死在出現之前。
美國貨買多,還是買少,由民間去決定。
江湖無窮大。
動輒說別人“沒有知識”,其實自己已經淪為笑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