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是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的結晶
——紀念毛主席誕辰122周年
羅四夕
毛澤東思想是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的結晶,兼談鄧小平說:“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思想的結晶”
一
眾所周知,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馬克思主義就是外國的優秀文化。馬克思主義就是把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中的優秀部分,結合資本主義國家的實際產生的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由三者構成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就是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用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私有觀念徹底決裂。建立沒有人剝削人的科學社會主義。
列寧初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統稱馬列主義。
馬列主義怎樣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呢?有的革命者就結合不起來,照搬列寧的經驗,搞城市暴動,企圖一舉奪取政權。多次暴動都失敗了,而且還失敗得很慘,在城市呆不下去了。
毛澤東就不是照搬,而是與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中國的實際是什么呢?中國的實際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半封建社會的另一半就是半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是說,中國的資本主義還不發達。中國的資本主義不發達,中國的無產階級的力量也就不夠強大。在中國完全靠無產階級在城市暴動奪取政權是不可能的。
怎么辦?是不是等資本主義發達了才革命呢?有的人就是這樣想的。但毛澤東就不這樣認為。毛澤東對中國歷史很熟悉,他知道中國的改朝換代幾乎都是農民運動引起的,農民反壓迫剝削的力量是很強的。因此,毛澤東就用馬列主義和無產階級思想教育農民,武裝農民,領導農民用農村包圍城市的辦法奪取政權。經過千辛萬苦的斗爭,終于成功了,勝利了。
這就是毛澤東比其他革命者的高明之處,其他的革命者不但不能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結成“晶”,有時還把毛澤東已經結成的“晶”化成了“水”,使革命受到巨大的損失。
奪取政權后,用無產階級專政的手段,消滅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社會后,許多革命的領導人就認為革命成功了,萬事大吉了,只需發展生產力,就能完全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了,不需繼續搞社會革命了。
毛澤東就不這樣認為,毛澤東根據蘇聯的實際和中國的歷史經驗和現狀,他又重新思考,提倡要重新學習馬列主義。馬列主義不僅要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還要與舊的私有觀念徹底決裂。蘇聯和中國都沒有革私有觀念的命,實際上革命只進行了一半。只有與私有觀念徹底決裂之后,才能徹底消滅產生壓迫剝削的根源,才能消滅剝削階級。蘇聯之所以出現赫魯曉夫修正主義,復辟了資本主義,就是沒有與私有觀念徹底決裂。
毛澤東還從中國的歷史看出,中國歷史上的周期性,歸根到底也是私有觀念引起的,李自成的迅速滅亡也是自己內部的私欲造成的。同時,毛澤東又從中國的歷史經驗看出,治國要先治吏。如果領導集團的私心太重,變成赫魯曉夫那樣的修正主義者,社會主義就會復辟資本主義。因此,他認為要防止在中國黨內出修正主義,防止資本主義在中國復辟,首先就要逐步清除干部中的私有觀念,然后逐漸克服群眾中的私有觀念之后,才能建成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如果只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不與私有觀念徹底決裂,社會主義革命就會半途而廢。所以毛澤東要提倡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繼續革命的具體措施。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就是要人們與舊的私有觀念決裂。文化大革命之所以重點是整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就是因為走資派的私心太重,危害最大。他們為了自己或他那個利益集團的私利,他們要走資本主義道路。
毛澤東關于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思想,已經被國內外的正反兩方面的事實證明完全是正確的,只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出了偏差,有些措施不當。
毛澤東奪取政權的思想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思想,都是中外優秀文化的結“晶”。
不僅毛澤東繼續革命的思想是中外優秀文化的結晶,毛澤東的哲學思想也是中外優秀文化的結“晶”。
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就是馬列主義哲學、中國古代的樸素的哲學思想和現代艾思奇等人的哲學思想的結“晶“。下面我著重談兩點:
(一)“實事求是”。現在許多年青人說“實事求是”是鄧小平說的。許多中老年人說“實事求是”是毛澤東說的。其實都不是。“實事求是”是東漢史學家斑固在《漢書、河間獻王傳》中說的,稱贊河間獻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的原意是按實際情況辦事,不夸大,不縮小,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弄虛作假。
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的學習》中,對“實事求是”作了新的發揮,他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
毛澤東使這個在中國沉睡了一千多年的“實事求是”煥發了青春,成為通俗的哲學概念,哲學語言,也成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主要內容之一。后來,人們就把“實事求是”作為毛澤東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一分為二”。一分為二是中國的古語,這個古語,在中國只有宋朝朱熹等人使用過。毛澤東在談對立統一規律時,把一分為二看成是普遍現象,是辯證法。更奇特地是,毛澤東不僅把一分為二應用在哲學上,而且還用在物理學上。他說:原子可分為原子核與電子。原子核又分為質子和中子。質子又分為質子和反質子。中子又分為中子與反中子。毛澤東認為基本粒子并不基本,可以無窮無盡的一分為二,他引用我國古人莊子的話說:“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毛澤東“一分為二”的哲學思想不僅哲學家們認可,一些著名的物理學家也認可。美國的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格拉肖就把基本粒子稱為“毛粒子”。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也說,毛主席在哲學上思考的問題與我們在實驗室做的實驗相似。日本著名的物理學家坂田昌一說,我在談基本粒子時,不知道毛主席說過類似的話,如果早知道毛主席的話,我在文章中一定要引用毛主席的話。
毛澤東不僅把古代的優秀文化結成“晶”,而且還把現代的一些好的新鮮事物也結成“晶”。如把黨支部建在連隊,就是秋收起義有個連隊因有黨支部戰斗力就很強,戰爭打得很慘烈,最后只剩下二十幾個人,還在堅持戰斗,沒有一個人逃跑。毛澤東就把這個連隊的經驗結成“晶”,推廣到所有的連隊。
又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百花齊放”不知是誰在1956年才提出的。“百家爭鳴”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的。毛澤東就把“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這兩個“羹”結成“晶”。統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把“百花齊放”作為文學藝術發展的方針。把“百家爭鳴”作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方針。
再如農業的“八字憲法”、工業的“鞍鋼憲法”、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和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就是毛澤東把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解放軍和干部的“羹”結成的“晶”。
還有“四大”。“四大”就是: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大鳴、大放是一位民主黨派人士提出的。大字報、大辯論是在批判右派時,廣大干部群眾創造發明的。毛澤東認為這“四個大”很好,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很好方式,是人民群眾監督國家干部的很好辦法,是防止干部貪污腐化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戴在干部頭上的緊箍咒。于是毛澤東就把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這四個“羹”結成“晶”,簡稱“四大”。并大力提倡,大力推廣,大力支持,普遍應用。并把“四大”寫進第二部憲法里。
“四大”是新鮮事物,人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它,在使用的過程中,也產生過一些陰暗面。如個別人的造謠中傷,報私仇,泄私憤等等。這些陰暗面只能想辦法改進、克服,避免不出或少出陰暗面。絕對不能因為“四大”開始有陰暗面,就把“四大”全部取消了。完全取消“四大”,就像倒洗澡水時,把嬰兒一起倒掉一樣。取消“四大”就是取消社會主義民主,就是取消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二
鄧小平說:“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思想的結晶。”
鄧這句話受到許多人的批判,特別是宇太系統地批判了這句話,認為鄧小平是想淡化、貶低毛澤東思想。還有人說,鄧的目的是想從毛澤東思想中分一杯“羹”。也就是說,毛澤東思想里有鄧的一份。
我認為:如果鄧說這句話的動機和目的,是為了淡化、貶低毛澤東思想,鄧就完全錯了,應當批判,批得好,還應當繼續批。
如果拋開鄧小平的目的和動機,單從這句話本身來看,我認為鄧就沒有全錯,只是不全面。正確的說法應當是“毛澤東思想是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的結晶。”
毛澤東的偉大、聰明才智和過人本領,就表現在他能把古今中外的“羹”,根據革命的需要結成“晶”,用來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
毛澤東不僅能把古今中外優秀的“羹”結成“晶”,有時還把帶毒的“羹”經過改造,結成有利于革命的“晶”。如“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就是毛澤東把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毒羹”結成的“晶”。毛澤東以前是主張“無血革命”的,是蔣介石這個反面教員的“毒羹”,促使毛澤東堅決主張“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那么,毛澤東思想里有沒有鄧小平的“羹”呢?我個人的認為應當有。如毛澤東說:“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
毛澤東這條語錄是很精彩的,也可以說是毛澤東晚年最后的政治遺囑。
但是,如果沒有鄧小平的“羹”,毛澤東就不可能有這樣精彩的政治遺囑。
(本文里的“文化”,是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2015年12月14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