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2015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65周年紀念日。抗美援朝對于奠定中國國際地位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而這也是美國第一場沒有打贏的戰爭。按道理說,它對中國的意義要遠大于對美國的意義,但我們對于這場戰爭的紀念卻比不上美國。
美國有兩場沒有打贏的戰爭,一場是朝鮮戰爭,一場是越南戰爭。但這兩場戰爭在華盛頓市中心都設有專門紀念地。那里過往行人和車輛眾多,方便人們瞻仰和紀念。但在我國,紀念館或紀念地大多位置偏遠,通常只能組織人們前往參觀。雖然我們強調不照搬美國的政治制度,但在紀念先輩方面,倒是不妨借鑒一下他們的做法:對國家先輩的紀念不應只體現在固定的節慶或典禮中,更應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人們漫步在華盛頓市中心時,可以很方便地看到那些美國先烈的事跡,知道這個國家曾經經歷什么以及是誰為國做出了貢獻。反觀我們,對于抗美援朝這般重大的歷史事件,好像只在軍事博物館中有些介紹,在東北丹東建有一座抗美援朝紀念館。難道抗美援朝只是延邊的事?我們的抗美援越紀念地又在哪里?
除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還有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以及對越自衛反擊戰等與中國國家利益密切相關的戰爭,因為它們都發生在邊境,而中國之大又讓生活在內地的人離它們很遠,所以時間一久不知還有多少人能夠記起那些曾在戰爭中為國奉獻的人們。可是看看美國,他們的民眾依舊牢記為其國家捐軀的英雄,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不僅紀念不夠,近些年來,國內還出現歷史虛無主義泛濫之勢,有人動輒質疑中國近現代史的可靠性,包括質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中消滅109萬美軍和“聯合國軍”的史實,聲稱這一數字出自杜撰,是中國人給自己臉上貼金。但事實是,位于華盛頓市中心的朝鮮戰爭紀念地明確列明了當時美軍和“聯合國軍”死亡和失蹤人數,加起來共109萬。美方傷亡記錄證明我們的記錄是嚴謹的,我們對于歷史的記載經得住檢驗和推敲。
1985年筆者上初中時,正值中越邊境戰事不斷。我所在中學的前幾屆畢業生中有些參軍上了戰場,當時就有人犧牲在中越邊境。那些年輕人當時只有十八九歲,若是活到現在也快五十了。那時我們這些初中生對烈士的勇敢備感敬佩,但也并無太深感觸。如今人到中年,我們對于犧牲有了更深的理解,再想起當年那些那么年輕的烈士,感動之情難抑。
對于那些為國家做出過貢獻的人們,我們絕對不能忘記。忘記歷史就是最大的背叛。忘記歷史,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就會漸漸銷蝕。近些年來,社會上出現那么多曲解和淡忘歷史的現象,如果這么近的歷史人們都不記得了,何談更久遠的歷史呢。中華民族好不容易才凝聚起來的精神不能銷蝕,它應該永遠延續下去,成為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為國富民強前進、奮斗的動力。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信息資料室主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