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所屬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截止18日中午,已經造成114人遇難,其中確認身份的包括公安消防人員18人,天津港消防人員32人。突如其來的災難,讓世人震驚;義無反顧的消防員,讓國人感動。面對大災,反思黨們照例借題發揮,把槍口對準消防隊,說他們不夠專業,是現有體制的犧牲品。至于解決之道,則表示職業化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殊不知,我國早就有了消防隊職業化的實踐,政策法規上也是鼓勵的。此次事故中的所謂“編外人員”天津港消防隊,正是職業消防隊。
消防員行走天津爆炸現場持續搜救 黑煙廢墟中的一抹光色
對于消防隊的所謂“職業化”一說,無非就是三個辦法。其一,走市場化道路,外包給私人消防隊;其二,消防隊伍公務員化、職工化;其三,允許民間組織志愿消防隊。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由于歷史原因,公共消防隊和私人消防隊并存,三條道路并有之。在殖民地時期,民間自發組織消防隊對抗火情。由于存在著效率低下和無組織紀律等問題,在十九世紀,美國的消防隊逐漸走上職業化道路。1853年4月1日,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消防隊成為美國第一支職業化消防隊,下屬消防員不再是志愿者,而是全職員工。到2007年,全美28%的消防員是職業消防員,主要為美國大城市提供服務,覆蓋了全美62%的人口,而剩下的是志愿者,分布在美國地廣人稀的鄉村,覆蓋了剩下的38%的美國人口。美國的職業消防隊,絕大部分是當地政府的下屬,比如紐約市消防隊(FDNY)就是市政府下屬部門,只有少數是私人消防公司,比如負責保護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國際機場的消防隊。
可以看出,美國的消防隊伍職業化,以第二條道路為主,三條道路并存。首先必須指出的是,美國現在的消防體制,是從殖民地時期到現在幾百年來不斷磨合、發展的結果,對于美國來說是合適的,而對其弊端和優越性的討論,也要放在這個背景下。所以不管是學習經驗還是借鑒教訓,都必須考慮美國和我國具體國情的區別。更何況,各種問題比如美國消防體制費用高、服務不到位等,暴露出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在2013年11月,河粉屯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就報道,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對夫婦,房子被大火燒盡,還接到私營消防隊高達兩萬美元的賬單。而此私營消防隊,在大火時,卻出工不出力。如此,與強取豪奪無異。至于反思黨所言,職業化的消防員經驗豐富,裝備精良,相比于我國消防官兵,傷亡顯著更少,也是無稽之談。根據我國公安部消防局印發的《中國消防年鑒》(2014年),從2009年到2013年,我國消防官兵犧牲人數分別為8人、7人、6人、8人和15人,而根據美國消防協會(NFPA)的數據,同一時間犧牲的美國消防員人數為27人、22人、30人、21人、56人,遠高于我國的數據。雖然說,考慮到美國每年動則上百萬起的火災數量,比我國的數十萬起要高一個數量級,還是不能作出美式職業化等于少傷亡所以要照搬這樣一個結論。
我國消防隊,主要屬于公安部消防局管轄,系武警序列的一個警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于消防隊的所謂職業化也有探索的。在這個并沒有老大哥的1984年,深圳試點消防隊改革。消防員不再是武警現役官兵,而改為公安系統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看上去很高大上,很美好,問題卻出了一大堆。火災爆發,公務員們畏戰不前,從外市調來的消防官兵不顧危險,力戰滅火。到了2009年,消防隊改革已經走入死胡同,存在著老公務員明明已經不能出勤,卻不能退休,占用編制,導致可以動用的消防力量嚴重不足等問題。于是不得不建立一支由500名現役官兵組成的消防隊伍。可以說,改革以失敗告終,回到原點,簡直就是一個大茶幾。但是我國對于消防體制改革的探索,并沒有停止。2009年5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就規定,儲備可燃的重要物質的大型倉庫、基地要建立單位專職消防隊。2011年12月30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鼓勵消防事業社會化,大力發展政府、企事業單位專職消防隊和志愿消防隊。201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印發《天津市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根據文件,此處的多種形式消防隊,包括“政府專職消防隊、企業事業單位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和消防文員。”此文件“鼓勵和支持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居(村)民委員會建立多種形式消防隊伍。鼓勵單位和個人捐助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根據文件精神,在儲存可燃物資的大型倉庫,應當建立專職消防隊。在本次事件中,承擔救援任務的天津港公安局消防隊支隊,285人中有240人為合同制,他們的薪酬由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發放,就屬于與消防官兵不同的企事業單位職業消防隊。在此時事件中,先登入火場的,正是他們,而據上文數據,承受最慘烈傷亡的,也是他們。
從上文可以看出,我國早就進行消防隊職業化的的改革探索。從《消防法》,到國務院文件,再到地方政府文件,對職業化消防隊的建立都是鼓勵的。天津港消防隊,正是依法依照政府文件建立的職業消防隊。在這個背景下,反思黨們再來鼓吹職業化就不對頭了:你要問政府支持不支持,政府當然是支持的,要依照《消防法》和文件嘛。不考慮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消防事業建設上的實踐和探索,以一個所謂“職業化”來否認我國現行的消防體制,簡直就是搞個大新聞,只是想把體制批判一番,并不有利于我們提高知識水平。畢竟改革者,茲事體大,不得不謹慎小心。如此玩弄辭藻,或者想象一個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懶人包”,而不是踏踏實實實踐,是思維惰性的表現,是不可取的。
2011年的國務院文件表示要在2015年“社會化消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如今2015年已經過了一大半,從天津港的情況來看,“格局”似乎已然“基本形成”,只是效果還不太好。根據現行的法律法規,專職消防隊有對本單位進行消防檢查的職責。從后來的情況來看,消防員們并不清楚倉庫內到底存放著什么,可以看出檢查是有問題的。畢竟危險化學品倉庫的管理,特別是消防管理本應十分嚴格,起了火都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的確說不過去。如果涉及到玩忽職守等問題,該處理也是要處理的。
當然并不是否定我國消防事業改革的實踐和成果。社會化和職業化,也是針對目前消防兵役制度的種種問題,比如官兵服役期限有限、專業知識素養不足、特別是人手經費不足等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引入社會力量,各政府、企事業單位自己建立職業消防隊,也是屬于對癥下藥。不過從天津港的悲劇來看,似乎此藥效果有限。個中問題,都是值得并且應該反思的。首先要問的,是我們想要什么樣的職業化,或者什么叫“職業化”。企事業單位的專職消防隊,固然算是職業化;甚至學習美國,外包給私人企業,也算;為何消防官兵就不是“職業化”的?難道人家消防官兵是“業余消防”或者“兼職消防”?改革除了增加合同工等“編外人員”,其實也可以考慮增加消防官兵的編制、服役年限、提高待遇、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增加消防站數量、分散其分布等等。畢竟消防官兵是消防事業的主力,增強主力的戰斗力也算是改革的題中之義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