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各種層次、各個類型的紀念活動均有,而主流的紀念已經演變為大張旗鼓地頌揚蔣介石和國民黨(連臺灣那邊都不好意思這么高調),那些蔣粉果粉聞腥之后跟吃了偉哥一樣興奮,紛紛在各種場合散布“抗戰主要靠國民黨靠蔣介石”的謬論。我不知道高調紀念蔣介石和國民黨的大人們是要彰顯胸懷還是要秀秀智商,或者干脆就是立場使然?
今天我不講英明的蔣委員長如何拱手奉送給日本東北和華北,不講抗戰領袖蔣介石怎樣丟失大半個中國,不講戰無不勝的國民黨軍隊怎樣的屢戰屢敗(非屢敗屢戰),不講偉大的國民黨政府簽訂了多少賣國條約,不講救苦救難的國民黨有多少中央委員、高級將領和軍隊叛變投敵,不講正面戰場、敵后戰場,我只講抗日戰爭期間出現在中國大地上的一道奇特而亮麗的景觀。
全面抗戰開始后,尤其在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淪陷之后,許多有錢人為了避難,惶惶如喪家之犬紛紛投奔國民政府陪都重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愛國知識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為了抗日如百川歸海般涌向共產黨中央所在地延安。那個時候,延安成了全國各地和海外廣大知識青年心中向往的圣地,成了“20世紀中國的耶路撒冷”。“到延安去”成為當時一切向往革命的熱血青年和有識之士的共同選擇,他們沖破淪陷區日偽軍的層層堵截、沖破國統區國民政府的重重阻撓,跋山涉水,歷盡千難萬苦,從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等各個地方潮水般涌向延安。據不完全統計,從38年至40年代初,有4萬多知識分子先后到了延安,其中包括600多從海外回來參加抗日的華僑青年。
請腦殘的蔣粉果粉們想想,如果共產黨毛主席真像你們講的不顧抗日大局只管發展自己的勢力,而國民黨蔣介石真心抗日功昭日月,那么多愛國志士,他們不去國民政府的陪都重慶,偏偏要去共產黨中央所在地延安,莫非都是弱智?
陳嘉庚是當時南洋的華僑領袖,他一生心系祖國。1940年初,陳嘉庚以南僑總會主席的身份,發起組織了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先去重慶,受到蔣委員長宴以海參魚翅的高規格接待,后不顧蔣介石阻攔,執意到了延安,和毛主席等共產黨領導人在窯洞里吃著馬鈴薯商談民族大計。詳細經過就不說了。陳嘉庚從延安回到重慶,發表了公開演講,用自己耳聞目睹的事實駁斥了國民黨對共產黨的種種污蔑,引起了巨大轟動。回到南洋后,即向僑胞如實報告他在國內視察的見聞與觀感。12月15日,陳嘉庚回南洋路過緬甸仰光,在當地華僑歡迎會上他大聲疾呼:“中國的希望在延安!”12月24日,他在檳榔嶼對前來迎見他的人興奮地說:“中國有希望了——中國有了‘真命天子’,他就是毛澤東!”12月31日,他回到新加坡,又對兒子欣慰地說:“此次勞軍經延安所見,深感中國有希望了!”陳嘉庚在《南僑回憶錄》的序言中寫道:“余久居南洋,對國內政治,雖屢有風聞而未知其事實究竟如何。時中共勢力尚微,且受片面宣傳,更難辨其黑白”。“及至回國慰勞”,“并至延安視察”,“見其勤勞誠樸,忠勇奉公,務以利民福國為前提,并實行民主化,在收復區諸鄉村,推廣實施,與民眾辛苦協作,同仇敵愾,奠勝利維新之基礎。余觀感之余,衷心無限興奮,夢寐神馳,為我大中華民族慶祝也!”
請那些為蔣介石和國民黨涂脂抹粉的腦殘好好想想,陳嘉庚在延安8天就被“赤化”了,在重慶還有其他國統區的行程達好幾個月,為什么就不能被“白化”“黑化”?如果蔣介石真是抗日領袖、國民黨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摯愛祖國的華僑陳嘉庚和他的同伴怎么不擁戴蔣委員長和國民政府,反而去盛贊“不抗日”“鬧分裂”的毛主席和共產黨?
其余不必再說了,想要來辯論的蔣粉果粉請先正面回答,為什么抗戰時期延安會成為愛國知識分子尤其是青年向往的圣地?為什么數以萬計的仁人志士不計生死要涌向延安參加抗日?
2015.8.2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