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少數黨員干部“公仆”意識淡薄、角色錯位,“衙門”作風仍然存在,自認為可以支配群眾、使喚群眾,脫離群眾,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漠不關心、久拖不辦等等。
雖然這樣的衙門作風是極少數,然而,黨員干部代表的是黨的形象,損害的是黨和群眾的魚水之情,“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縱然是極少數,我們也要警惕,一定要對這些現象加以制止,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群眾路線這一黨的根本路線和生命線不走樣。
黨員干部必須要深深懂得:人民群眾才是創造歷史的主體,依靠群眾,服務群眾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任何時代老百姓都是我們最堅實的基礎,這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不竭動力。搞好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就是要“編織更加嚴密的制度籠子”,確保“權力在陽光下正常運行”,將權力置于群眾雪亮的眼睛的監督下。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堅持用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濫權必追責的觀念。黨員干部一定要深知: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人民才是主人,黨員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就是來為人民服務的,而不是公權私用。
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沒有群眾的支持任何事都辦不了,所以人民的需要就是黨和政府的工作,只有讓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了廣大群眾,讓人民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老百姓心中的天平自然就會向著黨和政府傾斜,但這過程中,需要黨員干部做大量的實事、好事。
黨的力量來自于人民,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如果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黨員干部只有時時警醒自己,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切實提高服務的水平和能力,加深“公仆”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才能保障“路線”不走樣、不走調。(郭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