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本是西人的命題,其正確的翻譯應該是“中等收入的泥坑”,即其本是強調難以走出的意思,而非是指設計的什么圈套。而國家財政部長樓繼偉的接招、出招,或是借題發揮,即其有關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講話,那才是真正的陷阱。
這“中等收入陷阱”本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現象。資本主義制度維護的是資本集團的利益,其結果必然的是少數人富裕,而多數人只可能是低收入或是中等收入的水平。打個比方說:老板賺10個,給工人1個,給管員3個,自己余6個,這管員就是“中等收入”。而且在這個分配中,工人所得不可能超過管員,管員所得也不可能超過老板,于是資本剝削成焉。
由上可知,這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本不是什么“陷阱”,而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最基本方程式。如果一定要說他是什么陷阱或泥坑的話,那也是屬于制度設計上的缺陷,即是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必然結果。
當然,資本主義也不都是一個樣。美國是屬于國家資本主義,也就是俗稱的“帝國主義”,因此他有能力有條件通過強權的手段以及組團的方式到全世界去賺取。由于他們占有世界市場,掠取的是世界經濟,因此他們的富人才更富,其可供分配的利益才更多,也因此其管員即其中等收入者從中分得的收入也更高,亦是因此,在他們那里才實現了高收入或高分配。甚至像日本、臺灣這類從屬性的經濟體,也都是借助美國的強勢而發達起來的。而相比之下,拉美、南亞等一些所謂“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資本主義國家,則是因為走不出去,即他們根本不具備賺取世界的能力,因此才停滯在“中等收入”的泥坑里不能自拔。所以,這所謂的“陷阱”,從根本上說是制度的缺陷,從現實方面講,則是國家的能力水平的底下。而更具體地說,落后的工業國家,無論你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不可能實現高收入,其最終都只能是在停滯在中等收入的水平上。
了解了以上也就清楚了,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這類制度性的社會問題,至少不是樓部長這類技術官僚靠技術思維就能說明或解決的。
樓部長講話,雖然聽起來很技術,但說白了無非就是兩招,一是調整分配辦法,即是從給工人的1個里,再拿回半個來,或是從老板那里再抽出1個或2個來,以增加管員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的比例,二是調整利益關系,具體地說就是向老板讓利,讓私家老板們多多地賺取,然后在讓他們吐出來,即多多發工資。
這前一招,其實已經是資本主義國家用爛了的技術,若真的好使,也就不會有“陷阱”的說法了。但這第二招,即向老板讓利,卻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因為中國有特好的紅利資源,這就是國企。并且如今中國的私企大老板,即富豪、資本家門所撈取的第一桶金,就是通過截流國有資產來實現的。那么到此,我們也就清楚了,近來有關國企“兼并重組”的用意是何在了。而這才應該是樓部長畫圈繞道所要表達的真意,是故也才是真正的“陷阱”。
中國是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相反,它是為了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而設置的,即它謀求的是“共同富裕”。既是共同富裕,就不存在資本家、富豪,就不應該有低收入人群,因此也就不存在“中等收入”以及“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而從操作的角度,要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就必須強化公有制的基礎,而沒有道理是跟學西方,即通過強化私有,也就是先養肥老板,再讓老板吐食來喂養工人以及管員的陳舊、落后且惡心方式或辦法。
事實上,通過“中等收入陷阱”給予中國的真正啟示應該有兩個,一是提高中國的工業化水平。這才是中國走出泥濘,可以持續發展,可以強國富民的關鍵所在。二是要避免將資本剝削的制度性缺陷移植到社會主義的制度體制中來。否則,跟雞學舞,就坡下驢,只能是伴隨資本主義而式微甚至是倒閉。即便是按著樓部長的技術性思維思考,也應該是這個道理,即搞資本主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才是鼻祖,才是師傅。而你樓部長只不過半路出家搞資本主義的人,怎么可能贏過你的師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