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的史學理論體系是極其陳腐的,不客氣地講,跟過去的帝王將相史沒什么本質區別。中國的歷史教科書確實是有問題的,所以我小時候讀歷史課本,越讀越不明白。這一點袁騰飛說得對,當然我所說的問題跟他說的剛好相反。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部書,像馬克思研究法國革命那樣來研究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哪怕一段歷史也好。
所以我們也無法解釋建國以來的一系列事件,為什么這些事件一個接著一個,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這與我國的生產力發展究竟有什么關系?能否用生產力發展來解釋解釋看,怎樣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存沖突中去解釋?大多數人只會從政治層面甚至個人因素去理解,例如說毛發動文革是為了奪劉少奇的權之類。
馬克思提出的,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意識,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是決定一切的。這一觀點許多人現在完全不認同,或者雖然支持,但一旦面對活生生的現實生活就根本不會應用。所以毛說,我黨真懂馬克思主義的沒幾個。
毛一直認為:“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斗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因為每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結果,都打擊了當時的封建統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于毛的觀點,不少學者嗤之以鼻。他們自己卻又解釋不了歷史,只能生造“超穩定結構”之類的名詞糊弄人。即使肯定農民起義的人,也往往只是認為當時的階級矛盾激化是某個人或某個集團的過錯,如果他或他們不犯這個過錯,社會就可以避免一場大戰亂。這完全是歷史唯心主義。古代史家老愛說,周是妲已弄亡的,明朝滅亡也得怪陳圓圓。看看現在對文革的解釋,當代歷史學家并不高明到哪里去。
這種對于歷史極其缺乏了解的結果就是:農民起義的歷史作用被否認,甚至被說成是大破壞,和封建史家一個腔調了。甚至徹底否定革命,一部《走向共向》,慈禧、李鴻章被刻畫成老成謀國之人,而孫文等革命家則完全成了小丑。同樣地,朱學勤挖革命的根,也一直挖到了五四的陳獨秀身上,甚至一直追究到一百多年前的法國大革命上面。為什么呢?只是因為所有的農民起義、革命戰爭,沒有實現質的變化,沒有造就人間天堂。
在唯心主義者看來,只有沒有實現社會形態的質變,革命就是沒有意義的,這實在是太抬舉革命啦。在唯物主義看來,革命只能促進部分質變。
毛在讀蘇聯教科書時提出了部分質變的理論。如果說歷史大的分為原始、奴隸、封建、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各大階段。但是各大階段里又分為不可逾越的小階段。這些小階段里生產力既有共同性,又有各自的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特點。這些小階段的封建統治階級也是既有共同性,即封建性,又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封建主階級不是一個,而是好多個,也有新與舊、先進與落后的區別。前者代替后者也是不可避免的。相應地農民階級也是各個時期有各個時期特點的。
每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同樣是生產力從一個歷史階段躍向另一個歷史階段所必然需要的,每次農民起義后,消滅了舊的落后的腐朽的封建階級,以及與之相應的落后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筑、腐朽思想,創造了新的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與思想意識,從而推動了社會前進。但同時一付新的鐐銬又套上了農民的脖子,為以后的革命提供了必要性,創造了掘墓人。但能不能說當年的犧牲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呢?不能夠,因為當時這些新的封建階級與舊的來比卻是進步的,也是革命的動力。官僚制代替世襲制,這是進步;科舉制代替世家大族,這也是進步。在文革中,對官僚機構的迷信被打得粉碎,這也是進步,如果不是文革打蘇聯式的計劃經濟體制進行了有效的破壞,是不可能有后來的改革開放的。
解放戰爭打倒了四大家族,但是新的資產階級又在黨內滋生了;文革造反派打倒了老的走資派,但是他們自己掌握權力后,又重新給人民戴上了新的枷鎖。但我們不能說文革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只要世界沒有滅亡,人民群眾與精英集團的斗爭就一定會繼續。而沒有人民的反抗,統治階級是不會實行任何改革的。
我很不喜歡一些人動不動就說這兩千年里中國沒有進步。這完全不是唯物主義的態度。當然,這也是合乎邏輯的。是人的社會存在決定人的社會意識,而不是相反。你不能指望既得利益集團會跟老百姓想到一起去。(百韜網劉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