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的《中國紀檢監察報》曾刊發一篇名為《蘇聯政治笑話中的干群關系》的文章,該文以詼諧幽默的筆調,列舉了十余則令人忍俊不禁的蘇聯政治笑話。這些笑話大多從領導干部自身修養和治國理政兩面入手,以自說自話的方式,反映了蘇共內部“四風”蔓延的嚴重態勢,刻畫了黨員領導干部“不嚴不實”的作風做派,直指問題,引人深思,令人嗟嘆。
從自身修養來看,主要體現為蘇共領導干部自身要求不嚴、理念信念淡薄、特權思想嚴重的問題。例如,勃列日涅夫把老母親從鄉下接到了莫斯科,驕傲地展示自己的豪華別墅、名貴家具、高級汽車。老太太說:“孩子啊,這一切好是好,但共產黨來了怎么辦?”這則笑話嘲諷蘇共領導人理想信念缺失、黨性修養弱化、享樂主義嚴重,與共產黨人應具備的使命感大相徑庭,與嚴格修身的要求漸行漸遠。這種領導作風不僅蘇聯人民不擁護,連老母親都覺得不像自己人了。又例如,某天,戈爾巴喬夫嫌司機開車慢,搶過方向盤,開足馬力橫沖直撞。行人責問交警:“為什么不阻攔?”警察說:“我不敢,他的官太大了!”行人:“有多大?”警察低聲說:“戈爾巴喬夫為他開車。”這則笑話是美國總統里根親口講給戈爾巴喬夫聽的,表面上看荒誕不經,本質上卻凸顯蘇聯領導人特權思想嚴重,心中缺乏敬畏、手里不握戒尺,在黨和人民關系問題上無所作為、反向作為,使自己蛻變成只為少數人代言的資產階級市儈集團。
從治國理政來看,主要表現為各級黨組織、領導干部謀事、創業、做人不實。例如,火車因為沒有燃料停在半路,這可咋辦?勃列日涅夫指示:大家一起搖晃身體,裝出火車還在走的樣子。集體農莊開會研究兩個問題:建造木棚和建設共產主義。由于沒有木板,決定直接研究第二個問題。這兩則笑話一針見血地指出蘇聯領導干部做人做事回避矛盾、自欺欺人,謀事創業脫離實際、好高騖遠,是典型的搞形式主義做法,其成果經不起任何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又例如,蘇方接待人員自豪地介紹:“再過幾年每家都會有私人飛機。”外賓驚訝地問:“要那么多飛機干啥”答:“譬如你家在莫斯科,聽說列寧格勒賣面包了,可以開上飛機趕去排隊。”政府連老百姓吃飯的問題都沒解決好,底子不實,卻在面子上“打腫臉充胖子”;領導干部不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卻樂于搞“形象工程”,玩“文字游戲”,這則笑話反映的問題就像蘇共元老雷日科夫總結的那樣:從上到下“謊話連篇”。
關于蘇聯的政治笑話不勝枚舉,但笑話終歸笑話,有的是人民群眾表達訴求的文藝創作,有的則是西方國家意識形態作戰的工具,只能一笑了之,不可肆意曲解和放大。然而,回顧蘇共執政74年、蘇聯立國69年的歷史,從蘇共轟轟烈烈登上歷史舞臺,到帶領蘇聯建成全球第二、歐洲第一的經濟強國,再到一夜傾覆、孤獨退場,蘇聯的命運至今仍令不少人唏噓不已。究其根源,是什么讓蘇共眾叛親離,又是什么讓蘇聯黨員干部離心離德?以下幾個真實故事也許能喚起我們對歷史的鏡鑒,引發我們對時弊的反思。比如,在從嚴治黨、從嚴治吏方面,1980年,蘇聯發生一起走私大案,牽涉中央部委、軍隊和地方共300多名干部,蘇共中央委員、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黨委第一書記麥杜諾夫是主謀。中央進行了“嚴肅”處理:只有幾個馬仔被判了刑,麥杜諾夫同志竟還調任蘇聯糧食食品部副部長!在嚴以用權方面,1983年,剛出任蘇共中央組織部長的利加喬夫,主動提出不配豪華駕車。中辦主任嚴肅批評他不懂規矩:你這是搞“特殊化”!不僅如此,領導干部經常公款舉辦豪華晚宴,不醉不休,天不亮不休;其子女可以面試上最好的大學,進最好的單位。而此時的蘇聯群眾卻面臨嚴重的民生問題,買什么都要排長隊,物資經常出現匱乏。在謀事創業方面,赫魯曉夫和柯西金曾探索過經濟改革,卻遭到體制內的強烈抵制,半途而廢。勃列日涅夫公開批評說:“瞎改什么呀,做好工作就行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勃列日涅夫為固化既得利益格局,實行領導干部終身制,對改革的呼聲進行打壓,導致蘇共成為一潭死水,他自己一生卻收獲了114枚勛章、獎章,其中不少是他自己頒發給自己的。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時代雖然風云變幻,但總有亙古不變的人間正道;國家興衰雖有數不清的促成因素,但內因永遠是變化的根源。蘇共背離人民在先,人民拋棄蘇共在后,印證了“物先必腐,而后蟲生”的道理;蘇聯領導干部思想僵化、“不嚴不實”,人民生活不能改善、權利難以保障,詮釋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興衰定律。作為同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我們應該能否正確鏡鑒歷史,做到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人民利益和立場出發,迅速出臺改進作風的八項規定,“老虎”、“蒼蠅”一起打,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系列組合拳的打出讓群眾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增強“四自”能力的決心。當前,中央正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部署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求領導干部對照“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要求,聚焦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把思想教育、黨性分析、整改落實、立規執紀結合起來,著力解決“不嚴不實”問題,爭做“三嚴三實”的好干部。毫無疑問,探究蘇共興亡得失,可以參悟到領導干部的關鍵不是“權位”,而是“人民”;治國理政的重點不是“感覺良好”,而是“從嚴從實”。作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延展深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不應是一次活動、幾個環節,而應是中國共產黨持續深入推進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重要舉措,讓“三嚴三實”成為黨員、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歷史長河里有虛構的笑話,也有的真實故事,不變的是話題的主角。我們在對曾經的笑話啞然失笑之時,只有保持高度警醒,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改進作風,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才能不讓今天的故事成為明天的笑話,不讓今天的我們成為被笑的主角。
(作者單位:中共長沙市委組織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