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如流水,是不斷流動的,資本的趨利性,使得資本充滿侵略性和背叛性,這是一把雙刃劍,如何駕馭,考驗政府的能力,考驗社會的承受能力。
社會的繁榮,離不開資本的流動。社會的巨大災難,依然離不開資本的背叛。無論是流動的侵略性,還是資本的背叛,作為一個社會的管理者,政府機構需要將它限制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否則,階段性經濟危機與社會動蕩將是懸在繁榮社會頭頂的詛咒之劍。
中國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付出的社會與資源成本是無法估量的,這種繁榮我們可以稱呼為骨血經濟,貧富差距,環境危機等逐步顯現,整個國家經濟體系有待完善,抗風險能力逐漸變差。
私有經濟比例的增多,外資經濟比重的巨大,使得中國經濟繁榮不可控性變大,私有經濟與外資經濟比重完全超越了公有制經濟體系,這就造成領導體系的僵化,是一種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嫁接模式。
血液靈魂是社會主義的,而肉體是資本主義的,使得以國家力量發展新科技,先進大項目越來越乏力,政府對國家的管控,漸漸失調,上屆政府總理老喊政令不出北京城。將一切交給市場,市場將一切交給了投機,這是一個只有三十年資本發展歷程國家的必然。
當我們認為,越市場,越繁榮,越公有,越落后,這種思維成定勢后,我們的經濟發展進程,走上一條約來越危險的歧路。
私有經濟的靈活,公有經濟的穩固,外資經濟的強勢競爭,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經濟特別活躍,世界向心力越來越強的國家。完成這一切的基礎,也就是契合點,就是國有企業的堅挺。
如果沒有龐大的公有制經濟,鄧小平的改革無從談起,三十年發展奇跡也不會產生。
如果沒有公有經濟的支持,穩定,政府就不可能在私有化浪潮中維持統治,也無法打退西方世界一次又一次的經濟陰謀。
如果沒有公有制經濟,中國政府就沒有實力組織人力物力,大力發展新尖科技,更不可能有無數國家型大項目的成功,公有制經濟,是政府開展內政,外交最可靠,最穩定的經濟來源。
中國市場經濟的無序化,導致中國整個國家國民的浮躁,人民失去了生活的理想,變得赤裸裸的物欲化。
而這種經濟無序化,是由于公有制私有化造成的,一是造成了天量的下崗工人,成為國家龐大的財政負擔。二是造成了官僚資本主義,在公有制私有化浪潮中存在了無數腐敗,造就了無數背景商人,他們一部分漂泊,一部分移民,成為無法算清的歷史帳。
私有經濟對國計民生的促進,貢獻不容忽視,但私有經濟抗風險能力差,基礎薄弱,生存能力低下,無法如國有企業那樣,對國家未來的發展,穩定提供戰略性幫助。
未來的世界,依然是商業與科技的時代,強大的企業就是國家的一張名片,國有企業的實力,發展前景,對國家穩定的貢獻,是無法忽視的,具有歷史意義。
繼續規范市場,打擊腐敗,提高經濟競爭的軟實力,科技能力,在活躍私有經濟的前提下,要大力發展國有經濟,增加國有經濟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是最佳選擇。
在公有經濟這塊的比重,中國遠不如俄羅斯,以色列等資本主義國家,甚至美國政府,奧巴馬的經濟改革中,加大國有經濟比重,成為上次選舉,決定美國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
國有經濟的比重越低,中國經濟抗風險的能力越差,甚至現政權的穩定將受到致命挑戰。
公有制經濟的逐步消失,逼迫政府與市場發展了帶毒的房地產經濟,以此來填補政府財政的運轉。中國這二十年,每當經濟有點狀況,經濟有點問題,就會炒作一下房地產,雖然知道房地產市場消費的是政府威信與民心,但各級政府依然樂此不彼,發展類似房地產的各類有毒經濟,這是公有制經濟逐漸沒落,政府體系未變之下的一種畸形發展。
沒有公有經濟,現政權將失去維護統治的下層基礎。同時,在西方經濟強國發動的經濟戰爭中不堪一擊。
當前中國,不需要無限制的私有化,甚至將最后幾家大企業改革掉,變成私有化,這對腐敗分子是好事,對國家的明天是災難性的。
增加公有制經濟的比重,逐步發展,只有當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總量中占60%,公有制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到那時,中國經濟與社會將是持續穩定的,有能力對抗未來發生的經濟戰爭。
資本的背叛性決定了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性。當然活躍市場,提高市場的生存能力,私有經濟必不可少。這是由歷史經驗與規律決定的。同樣,公有制經濟如果真正消失,那么災難性的危機將會接踵而至,這是任何有良知人的歷史預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