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想念我的祖母
勤勞慈祥聰慧的祖母離我而去快45個年頭了,但她老人家仍是我最想念的親人之一,且形象依然是那么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里。1949年的祖母已是67歲的老年人,1949年也是她獲得新生的年份。
“宜將剩勇追窮寇”,人民解放軍繼解放杭州后,其某部向東挺進去解放寧紹平原,1949年5月本鎮人民迎來了自己的軍隊,祖母從此結束了在本鎮兩大地主大院相加長達31年的裁縫長工生涯,成了站著做人的中國人之一,往昔人生中的坎坎坷坷也隨之徹底地消逝,自此直至離世,都生活在沒有欺壓和剝削的太平世界之中。
祖母是我的好老師,盡管老人不識字,但她的人生經歷就是最厚實的課本,我對舊中國的初步認識便是從這“課本”里獲得的。祖母告訴我,解放那年鎮上開公判大會,由老百姓來決定惡霸地主、土匪頭子等等的生死。先由苦大仇深、嚴重受欺壓剝削的窮苦人主動上臺進行聲淚俱下的控訴,她老人家也上臺去了。我聽后,一方面為祖母感到由衷地自豪,一方面也深深地替祖母感到由衷地難受。自豪于祖母的勇敢,難受于祖母長期受舊中國之害的大半個人生。依照幾千年的舊觀點,人的窮和富是先天就注定了的,故于窮人有“命苦”一說,既如此,窮人就只有逆來順受了,祖母也就歸屬于“命苦”一類了。她不足二十歲時丈夫也就是我的爺爺一命歸西,我的父親還只有三歲。由于受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祖母沒有再嫁,而帶著幼兒頑強地生存著。(想想現在,一個孩子有幾個人圍著?)父親長大后學了漆匠手藝,但在舊中國,老百姓一般都做不起木制新家具,地主、富農家也不會年年大量添置木制新家具,所以這門手藝等于白學了。36歲才娶妻的父親后來領著8歲的我的長兄到處拉二胡唱灘簧(縣級地方戲),以要得一些糧食,而遭有錢人家放狗威脅是屢屢發生的事情。母親則給人家當奶媽、做傭人,祖母長期落腳在鎮上位數第一、第二的兩戶地主家做裁縫長工,一家人很艱難地活著,卻在不遺余力地付出著。
祖母曾給我講過一句民間的名言:“寒天無火熱,窮人無生日(意即做不起生日)”。我的祖母、父母雙親和長兄都是舊中國的受害人,也是黑暗舊社會的親歷和見證者。其們曾經所遭受的苦難,與舊中國四萬萬人一樣,歸咎于同一個根源,就是國民黨變成了“刮民黨”,蔣介石實施了獨裁專政。祖母自然不懂政治,但她分得清是解放前好,還是解放后好。翻開本鎮的歷史,最鮮明的一點就是,作為千年古鎮,具備著舊中國所有的特點。古有文、武衙門,十廟九庵,名不副實的民國時期三教九流喧囂,惡霸地主剝削壓榨貧雇農,土匪橫行鄉里,更有抗戰期間鬼子的強行霸道,在抗戰之前后國軍的耀武揚威。在這樣的地方,老百姓的生存狀況就可想而知了。祖母的大半生白白葬送在這個地方,而空前絕后的大救星毛澤東拯救了中華民族和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我的祖母因此而在自由公平的社會里度過了二十一年的余生。
對于民國的余孽,以及追捧民國的人們來說,毛澤東是【真的不能原諒(茅于軾語,原話是:“我們真的不能原諒他”)】的人,因為毛澤東“害苦了我們(‘我們’即是反毛的賊子們)”,但是,今年清明節全國各地民眾祭奠毛主席的紅浪更加地高漲,“毛澤東熱”只見升不見降,足見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雪亮的,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值此本鎮解放66周年之際,我將告訴我的祖母,孫兒十分想念她老人家,害她受盡苦難的是舊中國社會,讓她沐浴燦爛陽光的是新中國,毛主席永遠受老百姓的衷心愛戴!
2015.4.1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