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回家過春節,在家里和家人談到小孩的教育問題。談著談著,我也就發現如今教育與生產的脫節問題是相當嚴重的,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教育也都這樣。
今年春節家父七十大壽,我姐帶外甥從上海回家。談及如今的兒童教育的時候,我說如今的兒童太多沉迷于游戲和動漫,接收了太多虛的東西了。
我的外甥今年虛歲十三,我父親說他十三歲的時候都已經承擔家庭的重擔了。我奶奶那個時候因為爺爺過早離世而瘋掉了,我父親要帶幾個弟弟妹妹。有一個妹妹還要我父親給她喂米粉,就這樣奶奶晚上還吵的讓父親睡不著,被迫躺在人家屋外的大草堆里睡覺。
那個時候我父親是農業生產、日常的生活樣樣都學會了。可如今的小孩子晚上睡覺都要大人陪他上樓、陪著睡,獨立性差、膽子又少。我說如今的小孩脫離了農業生產,像我和姐姐這一輩雖然不像父親的這樣吃苦,但是上小學以后做農活也是常有的事,早早接觸了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廚房衛生工作讓我們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意識還是很強的。如果不是當年的基礎,那么我也難有現在這樣的發展。
照這個思路思想下去,我發現實際上如今兒童教育不但和農業生產脫節,也和工業生產發生了脫節,這和當下人們的教育意識和制度關系太大了。時下的社會很浮躁,大家都認為高高在上、脫產、當官發財才是根本,勞動不再是光榮的了,大家就根本沒有想過教育和生產的緊密結合是多么的重要。
我對我姐說:如今外甥在城市里生活,為了衛生,所以家里也不好養貓和狗,但是養一些魚或者小兔子什么的是可以的,而這樣不但能夠讓小朋友參與生產,還讓他和大自然親密接觸,能培養人和自然動物的感情、讓人有愛心,獨立自主的能力也能夠從中培養出來。如今的家長以及社會對孩子的教育太脫離了生產了,孩子所接觸到的盡是一些虛的游戲、動漫、說教等,沒有在生產生活、社會實踐中讓孩子自己從中領會、學會生存的本領。生產甚至是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的東西都是師長給弄好的,學生只要學好、考好就成。可是這樣也就讓這個社會出現太多太多的高分低能的書呆子了,而且這個社會還搞三流九教、分了等級,一個人一旦入了大學、拿到了學位、證書等門票,那么企事業單位的門他們就能夠進去了。可這種整個社會的財富集中向會考試的高分低能者傾斜的結果是:如今不少的官員離開了秘書,那他自己就不會寫了、就不會說了、就不會做了,甚至連一般人能干的也因為平時有人替他們做了,所以就不會做。整個社會如此,是這樣的一級一級讓哪些脫產者居于高位、肥養他們,那么到時候萬一出事了,那么趙括們就會讓白起把整軍給活埋掉的。
當年毛主席看到了工業化有讓社會在教育方面造成脫產的傾向,所以他就多次號召大家要上山下鄉、與工農兵結合,所以他就大辦工農兵大學,讓干部三分之一時間在田里、三分之一在工作、三分之一在調研,所以他讓干部和學生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讓生產第一線的人手把手教學生,甚至是讓生產的一線的工人、農民等成為大學生的老師。而這些,后來被人當成是顛倒了傳統的教育、是對知識分子的迫害,當成了瞎指揮、胡來了,說當時的中國搞這些就是浪費大家的青春、讓科技遭遇到了冬天了。當然有許多有良知的知青還是非常感謝這段歷史的。
確實我們再看看今日社會,我們再去看主席當年的這些舉措,這時你就會發現主席早已經看出脫產的教育其嚴重的危害性了。而今的中國正迅速的工業化,還向著信息化突飛猛進,現在不只是城市、鄉鎮的人不在接觸農業生產,就是村一級的農民,許多人也因為成為了農民工而不再從事農業生產了,有的拋荒,有的把土地轉包給他人。電氣化讓他們不再像過去那樣要去上山砍柴、曬柴、掌握火候了。如今大部分的生活產品都是傻瓜化了或者是有專業人士上門服務,整個社會精細化分工,因此大家正全面荒廢了過去生產生活所必需的技能了,如今隨著農村老齡化的問題日益突出,現在的農業生產都成為問題了。而學生就更不用說了,絕大多數的學生分不清麥苗還是韭菜了,根本就沒有幾個人能夠有野外生存的本領。
相比于野生動物,我們這不是在進化是在退化的太嚴重了。時代如此發展,機械化、信息化、精細化分工讓我們越來越退化了,這樣發展下去,那我們今后如何去適應向地外發展呢?而且這種退化不只是讓我們的能力退化,還讓我們疏遠了和自然的關系。我每次經過田野,當我聞到泥土、花草、樹木、莊稼的芳香的時候,這些都能夠讓我回憶起過去勞動愉悅的場景和大自然親密的歷史,只要聞到那個味道就想到當年的那種甜蜜的勞動。這種感情、心理作用是不勞動的人所不能擁有的,而它會讓人幸福快樂甚至是長壽的。可如今,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從小就脫產的人是享受不到這般自然恩惠了。而這一切自然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是時代造成的,但是我們欠這筆債,到時候利滾利的復息會讓我們負債很沉重的。
我們必須要讓下一代從過于虛的教育當中解脫出來,讓他們參與到實際的生產當中、感受到人和自然、人和社會的和諧健康的關系,我們要消除那種死讀書,迷于游戲、動漫、電視、電腦等各種屏幕當中的現象。我們要學會農業、工業及信息化等這三類必備的技能,只有這樣才不至于讓我們因為過于依賴于現有的這種虛擬的體系而導致一旦出了問題,那么作為一個體將無法去適應面對的局面。基本的生存技能的學習及和大自然的融為一體的勞動,這些是必須要掌握的啊!
我姐已教會了外甥燒一些簡單的吃的,還讓他干一些衛生活,我覺得這很好。這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一且孩子有獨立的能力,那也就成熟了。不然,小孩過于依賴大人、社會,習慣于使喚大人、用錢買服務,這些的作風一旦在小孩子那里生根,那就很可怕了。今日這個社會生產不但越來越和小孩無關,就是大人也越來越體會到機器和人搶飯碗的危機了。精細化分工讓大家只會弄一些精細分工的活,這是一種發展的趨勢,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全面發展的人是不能夠因此而成為一句空話的,全面學習及我們和生產緊密結合必然要成為我們今后必要的課程。而我一向所主張人的行為價值和利益掛鉤的發展模式是能夠從根本上阻止人和生產的脫節的。為了明天更美好、應對明天的各種可能,我們理應該這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