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研究的資本化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說的資本化。馬克思說:“人們把每一個有規則的會反復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來計算,把它算作是按這個利息率貸出的資本會提供的收入,這樣就把這個收入資本化了;例如,在年收入=100鎊,利息率=5%時,100鎊就是2000鎊的年利息,這2000鎊現在就看成是每年有權取得100鎊的法律證書的資本價值。”(見《資本論》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28—529頁)在這里所研究的就是這種含義上的資本化,是指把有規則的會反復取得一定收入的權力,看作是按平均利息率計算出來的資本。這種資本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也是存在的,應當認真研究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資本化是以生息資本和銀行信用為前提的。馬克思說:“生息資本的形成造成這樣的結果:每一個確定的和有規則的貨幣收入都表現為資本的利息,而不論這種收入是不是由資本生出。貨幣收入首先轉化為利息,有了利息,然后得出產生這個貨幣收入的資本。”(同上書,第526頁)“銀行一方面代表貨幣資本的集中,貸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同上書第453頁)銀行信用的這種作用能夠集中各方面的貨幣以滿足社會再生產對貨幣資本的需要;與此同時,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生息資本的數額,另一方面又推進了利息率的平均。這就為確立和擴大資本化創造了條件。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生息資本和銀行信用的存在有其客觀必然性。因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貨幣仍然是商品流通中必不可少的一般等價物,貨幣資本也仍然是社會再生產的第一推動力和持續推動力。生產經營者需要貨幣資本,而貨幣所有者不可能無條件地讓渡其貨幣使用權,這就必然產生利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銀行信用在把各類社會貨幣資金集中起來貸給需要貨幣資本的生產經營者方面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與此同時也就使各類貨幣資金更多更快地轉化為生息資本。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完全存在資本化的條件。事實也是如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各種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就是資本化的產物。
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際,馬克思所說的資本化最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資本化是把取得收入的權力看作資本,而沒有規定這種權力的性質。這個權力可以是所有權,如股票;也可以是債權,如債券;等等。二是資本化以有規則的會反復取得的收入為前提,而沒有限制這個收入的來源。這個收入可以來源于國家的財政收入,如購買國債得到的國債利息;也可以來源于其他經營主體的收益,如購買股票、企業債券而得到的股息、利息;等等。換句話說,資本化意味著可以把各種有規則的會反復取得一定收入的權力轉化為一定量的資本,而不問這些權力的性質和收入的來源。當然,這些取得收入的權力必須是符合法律法規的權力,這些收入也必須是合法取得的收入。如果這樣理解和認識馬克思所說的資本化,顯然,就可以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各行各業、各種所有制的貨幣資本的籌集提供更多的可能,而不受行業和所有制的限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因此不可能把全部或大部分公有制所有權(無論是國有的,還是集體的所有權)轉讓給私人,以得到發展所需要的貨幣資本。所以,通過轉讓公有制所有權進行的資本化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能夠資本化的收入的權力并非一定是所有權,其他性質的取得收入的權力也能夠資本化。只要這種收入是有規則的、會反復取得的。同時,這種收入的構成也不排斥包括部分政府財政投入。按照這種觀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各種自然資源、各種社會財產、各種科技文化成果等等,只要能夠提供有規則的、會反復取得的收入,都有可能資本化,并不一定需要改變其所有制的性質。它們由此也都可能得到開發、經營和發展所需要的貨幣資本。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資本化的作用要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設計。
第一,資本化不能完全依賴所有權的轉讓,特別是公有制所有權的轉讓。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能不以公有制為主體,不可能沒有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事實上,也如上所述,資本化與公有制所有權的轉讓是兩回事。二者不應混為一談。
第二,資本化要服務于實體經濟和事業發展的需要。資本化的目的是為實體經濟和事業的發展提供貨幣資本,以推動和促進實體經濟和事業的發展。離開了這個目的,資本化就沒有實際意義。另一方面,資本化所賴以存在的收入也主要或者說歸根結底依賴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資本化形成的資本所投入的項目,除應由財政資金支出的公益事業項目,都應能產生大于資本化所需的收益。
第三,資本化要與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相適應。資本化能夠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數額巨大的貨幣資本,特別是由于其能夠把未來的、預期的收入轉化為現實的投入,這會對各種資源的開發、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加速器的作用。但這種加速必須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相適應,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否則,不僅難以持續,而且會造成危害。
第四,資本化要根據項目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形式,在實踐中創造創新。如前所述,資本化把取得收入的權力看作資本而不問權力的性質和收入的來源。這就使資本化的具體形式存在多樣性或者說多種可能。這有利于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和具體條件來確定資本化的具體形式,從而大大擴展資本化的運作領域和范圍。而要把這種可能轉化為現實,既要靠當事人的研究探索,也要靠政府的支持鼓勵。
第五,資本化要防止投機炒作產生的負作用。資本化在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數額巨大的貨幣資本的同時也會形成虛擬資本。一方面貨幣資本已經投入項目的建設和經營,另一方面又會由此產生一些法律證書,作為取得一定收入的權力證明,如股票、債券等等。這種法律證書可以在市場上交易流通,并且其價格要受一些與現實資本運用無關的因素的影響。虛擬資本像“雙刃劍”,一方面能夠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又會增加市場上利用虛擬資本進行的投機炒作。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這種投機炒作會加劇資本主義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造成災難性后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也必須防止利用虛擬資本進行的投機炒作。防止這種投機炒作對市場的扭曲和對經濟社會協調穩定發展的不利影響。這樣,才能使資本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好積極作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