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薩:“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錯了一半兒!
文/地藏王菩薩 2015年4月9日 隨筆
處于“和平演變”時代的中國共產黨黨報《人民日報》于2015年1月23日發布的一篇文章昨天被各門戶網站重新推出來:《人民日報: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文章表明這個觀點來源于美國電影《聞香識女人》——人民日報想號召中國黨員學習美國的意識形態?
人民網副總編祝華新曾貶低愛國群眾說:“他們專業素質很低,政治嗅覺極高”。筆者作為人民群眾中的一員,今天就以“很低的專業素質”分析一下人民日報的觀點。
“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這種觀點錯了一半兒!當邪惡橫行時,不告密不揭發善人善事,保護善人善事,才是道德底線;相反,當正義與邪惡交鋒,不告密不揭發惡人惡事,保護惡人惡事,則是狼狽為奸、為虎作倀、助長邪惡,是一種喪失道德底線的行為!
舉個例子,當邪惡掌權時,不告密不揭發善人善事,保護善人善事,才是道德底線——比如劉胡蘭,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威脅,不告密不揭發革命同志,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劉胡蘭這種不告密不揭發的行為可謂“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請問《人民日報》的領導們,你們想起這事來了嗎?劉胡蘭,作為你們的共產黨同志,比你們《人民日報》學習的美國人虛構的電影《聞香識女人》,更真實、更偉大嘛!相反,你們《人民日報》卻舍近求遠、舍己求人、舍真求虛、舍華求美,是啥原因?放著中國共產黨員真實的榜樣不用,卻用美國虛構的電影情節去佐證自己黨報觀點,這就是你們的“文化自信”?這就是你們貫徹落實“共產黨代表先進文化”的表現?為啥你們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黨報,輿論引導卻像“美國芝音”呢?
當正義與邪惡交鋒,告密與揭露惡人惡事,才是正義的行為、才是崇高的道德!比如,當今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上臺后,展開“獵狐行動”,中紀委大力反腐,號召人民群眾舉報違法亂紀的腐敗官員,一些人民群眾冒著被腐敗官員報復的風險,勇敢的揭發舉報,這種勇敢的行為,就體現了崇高的道德精神!
黨中央及中紀委的領導號召人民群眾檢舉揭發腐敗官員,從而取得了反腐的巨大成就,而《人民日報》卻號召“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人民日報》究竟是與黨中央保持一致,還是搞攻守同盟、對抗反腐、與黨中央唱反調?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綜上所述,《人民日報》“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這種觀點錯了一半兒!請問:以人民網副總編為首的“專業素質很高”的人民日報系統的精英們,你們知錯嗎?
處于“和平演變”時代的中國主流媒體們,經過“市場化改革”被資本滲透,導致其聽從資本、卻不聽從黨,一些媒體的輿論引導就像“美國芝音”,這種媒體亂象,是該好好整頓一下了。“治弊政需用重典,起沉疴需用猛藥”。
筆者“專業素質很低、政治嗅覺也不高”,寫個小隨筆,請精英們多批評!
附文:
人民日報: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
人民網-人民日報2015-04-09 10:55
[摘要]人民日報評論稱,告密成風的社會,是人人自危的社會,告密使人與人之間失去基本信任,甚至相互侵害,沖擊人們的價值判斷,毀掉社會的道德基礎。
人民日報2015年1月23日評論 文/劉成友
不告密、不揭發,與其說是一種可貴品質,不如說是一條道德底線。告密成風的社會,是人人自危的社會,告密使人與人之間失去基本信任,甚至相互侵害,沖擊人們的價值判斷,毀掉社會的道德基礎。
“我不知道,查理今天的緘默是對還是錯,但我可以告訴你,他決不會出賣別人以求前程。而這,朋友們,就叫正直,也叫勇氣,那才是領袖的要件!”
這段話,是美國電影《聞香識女人》中的一段臺詞。片中,查理無意間目睹了幾個學生對校長的惡作劇,校長逼查理交代誰是主謀,否則將開除他的學籍。查理的忘年交、盲人史法蘭,在聽證會上譴責校方正在毀滅這個孩子純真的靈魂。演講博得如潮掌聲,使校方最終作出讓步。
“不出賣別人以求前程”,是正直,也是勇氣。這不僅是為個人辯護,更是為一種優秀品質辯護。
一種風氣的形成,有其歷史土壤;而其消泯,更是難上加難。至今,這種“告密揭發”思維還時常作祟。據報道,山東某高校期末考試一道試題是:選出你認為上課最積極的3名同學和翹課最多的3名同學。考題一披露,網友直呼“神題”。
可以設想,那些寫出“翹課最多”學生名字的考生,可以輕松得分;拒絕寫出的,則不得不丟分。這不是在鼓勵學生們相互揭發嗎?
出題者辯解說,這是借鑒人力資源管理專業“360度績效考核”中的“同事相互評價”。但是出這樣的試題,未免把好經念歪了。學生翹課多少,自有學校紀律管束;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有考試成績評定。即便學生間相互評價,也應該是當面鑼對面鼓,積極公開的,而不是暗地里互相“揭發”。
無獨有偶。幾年前,湖北某大學的一個班級出臺了“盯人”管理辦法,每名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會有一名“神秘同學”在暗中盯梢。班主任說,開展這項活動是為了加強學生間的友誼和互動,也是為了加強學風、班風建設。這樣的“溫情關懷”,簡直讓人不寒而栗。
心理學專家認為,不確定性會使人處于恐懼和焦慮的狀態中。一個經常有人“打小報告”的班級,氣氛一定緊張不安,同學間、師生間一定疏遠而戒備。學生時代播下的不信任的種子,會影響他的一生。
不告密、不揭發,與其說是一種可貴品質,不如說是一條道德底線。告密成風的社會,是人人自危的社會,告密使人與人之間失去基本信任,甚至相互侵害,沖擊人們的價值判斷,毀掉社會的道德基礎。
這條底線,在大學里首先應該明確、清晰起來。大學,應該培育學生自由而健全的人格、敢于擔當的精神,讓學生成為一個陽光磊落的大寫的“人”,而不應該是心理幽暗、出賣他人的“病人”。這是大學精神的應有之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