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道之行
近日,京滬五位青年學者創作的《大道之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主義》(鄢一龍、白鋼、章永樂、歐樹軍、何建宇著)一書剛上市就引發了社會各界強烈的關注。五位作者秉持“不自信無以立根本,不批判無以識當下,不創新無以圖將來”的創作宗旨,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以跨學科的學術視野,聚焦“中國問題”,不僅分析了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治理的優勢,而且探討了中國共產黨如何克服重重危機和挑戰,并回答了人們關注和深感困惑的一些重大問題。這部從實踐出發、問題導向的著作,以新鮮生動的中國話語探析了中國體制的特征。
三個自信的前提是三個自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的基礎和前提恰恰在于對于中國道路的自覺闡述,對于中國制度的自覺概括,并逐步形成反映中國獨特實踐的話語體系。本書體現了中國學術界的學術自覺,中國理論界的理論自覺,中國思想界的思想自覺,從中國道路、從中國優勢、從中國特點來倡導并實踐學術自覺、理論自覺、思想自覺。該書說了許多新話,基于中國實踐提出了許多新的概念,不但超越了西方的話語,同樣也超越了傳統的表述,讀來確實令人感覺千峰競秀,新意迭出。
四年前,我們四位作者(胡鞍鋼、王紹光、周建明、韓毓海)共同創作了《人間正道》一書,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中國道路和中國制度的特征與優勢,可以說是我們新50后學者的制度自覺和制度自信。該書的五位作者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是75后中最杰出、最具有理想信念的學者群體代表,確實是后生可畏,長江后浪推前浪。他們這一代學者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受過嚴格系統的學術訓練,同時對國家的前途命運具有強烈的責任感。這使得本書不但具有學術價值,更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和社會價值。這 五位青年學老身上體現了知識為民、知識報國的精神,這本書就是他們對人民和國家最好的知識回報。
首先,中國體制的優越性體現為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中國共產黨這樣的政治組織、制度安排、治理方式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它是分析中國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社會體制的核心。而主流學科通常不以執政黨為研究對象,也無法為執政黨的領導生產必要的知識。本書則突破了西方政黨理論的分析,從治理的視角重新認識共產黨,指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處于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并將中國共產黨的治理概括為網絡治理、統合治理、賢能治理、智慧治理的善治模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體制既高效又靈活、既民主又集中、既多樣又團結的根本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本質特征,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這樣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才有了勝利的保證,中國政治體制才更具生命力、更具創造力、更具競爭力。
其次,中國體制的優越性體現為它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發展成就在于不斷增加社會主義因素,發揮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政治優勢,才使得十幾億人口能夠共同發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這恰恰是中國現代歷史前進的動因、財富和未來方向。該書提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用并駕馭資本,根本之道是在鼓勵資本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做大做強公有性質的資本,還要限制抵消私人資本的消極因素,保持黨和國家駕馭資本的主體性,將資本邏輯納入政治邏輯的統攝之下,確保資本的逐利性不會沖擊、動搖、瓦解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與共識,也確保使全體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道路。
最后,中國體制的優越性還體現為它是一個人民至上的國家。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本是血肉相連、互為依存、一體兩面。沒有人民的支持,黨不過是泥足巨人;沒有黨的領導,人民也不過是一盤散沙,這是中國政治改革、基層治理、社會建設的根本要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多元、越來越流動的社會,這就需要將人民以新形式重新組織起來,團結起來。這正是此書的貢獻所在。
人民至上、中國共產黨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中國真正的“人間正道”,是中國真正的天下為公的大道。正是這個正道和大道,才使中國巨變,還引起世界巨變。這三條根本規律是《大道之行》這本書闡述的中國之道的精髓,也是中國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障,還是中國趕上并超過世界上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優勢。
這本書的作者只有五位,卻代表了新一代中國學者的理論自覺與理論自信。而此書一出版,就在80后、90后青年群體中產生了廣泛的共鳴,引起了社會強烈的反響,顯示了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生機勃勃、后繼有人。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事業是和每個個體息息相關,和新世紀潮流共同涌動的時代主旋律。它不但是前輩為之終生奮斗的理想信念,同樣也是新一代走向人生旅途的嶄新航標;它不但是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和命運的宏大敘述,也是事關每個個體擁有出彩人生的時代底色。歷史和未來都會不斷地驗證鄧小平同志在社會主義運動最低潮的1992年南方談話時的預言:“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
《大道之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主義》 鄢一龍等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