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團結”,重溫一下聯共(布)黨史結束語,如何?
毛主席曾經指出:“《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是一百年來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最高的綜合和總結,是理論和實際結合的典型,在全世界還只有這一個完全的典型。我們看列寧、斯大林他們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蘇聯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又從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就可以知道我們在中國是應該如何地工作了。”
今天,在某些人一方面高喊“左翼”、“左派”的“團結”、“一致”,呼吁“停止論爭”、“求同存異”,另一方面又滔滔不絕地推銷自己的一系列所謂“理論”、“主張”,儼然以唯我“理性”、“策略”的姿態自居的時候,總使人覺得毛主席的話已經“失效”,聯共(布)黨史已經“過時”,尤其是它的“結束語”的第三、第四條,必須反其道而行之了。謂予不信,那就請自認是“正統”的“馬列毛主義者”的同志們、先生們,一起來看一看,但愿我不是“杞人憂天”吧:
(三)其次,黨的歷史教導說,如果不打垮那些在工人階級隊伍中進行活動、把工人階級的落后階層推進資產階級懷抱,從而破壞工人階級的統一的小資產階級黨派,那么無產階級革命就不能獲得勝利。
我們黨的歷史是同各小資產階級黨派——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無政府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作斗爭并把它們打垮的歷史。不戰勝這些黨派、不把它們從工人階級隊伍中驅逐出去,就不能達到工人階級的統一,而沒有工人階級的統一,就不能實現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如果不打垮這些起初主張保存資本主義,到十月革命后又企圖恢復資本主義的黨派,那就不能保持無產階級專政,不能戰勝外國武裝干涉和建成社會主義。
一切為了欺騙人民而自稱“革命”的和“社會主義”的黨派的小資產階級黨派——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無政府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早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前就已經成了反革命的政黨,后來又變成了外國資產階級間諜機關的代理人,變成了一幫特務、暗害分子、破壞分子、兇手和叛國者,這決不是偶然的。
列寧說,“在社會革命時代,只有依靠最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同其他一切黨派進行無情的斗爭,才能實現無產階級的團結。”
(四)其次,黨的歷史教導說,工人階級的黨不同自己隊伍中的機會主義者作不調和的斗爭,不打垮自己隊伍中的投降主義者,就不能保持自己隊伍的統一和紀律,就擔當不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就擔當不了社會主義新社會的建設者。
我們黨內生活發展的歷史,是同黨內機會主義集團——“經濟派”、孟什維克、托洛茨基派、布哈林派和民族主義傾向分子作斗爭并把他們打垮的歷史。
黨的歷史教導說,所有這些投降主義集團實質上都是孟什維克主義在我們黨內的代理人,是孟什維克主義的仆從,是孟什維克主義的繼續。它們也同孟什維克主義一樣,起著在工人階級中和黨內傳播資產階級影響的作用。因此,消滅黨內這些集團的斗爭,就是消滅孟什維主義的斗爭的繼續。
如果不打敗“經濟派”和孟什維克,我們就不能把黨建立起來并引導工人階級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
如果不打敗托洛茨基派和布哈林派,我們就不能為建成社會主義準備好必要的條件。
如果不打敗形形色色的民族主義傾向分子,我們就不能用國際主義精神來教育人民,就不能保住蘇聯各族人民偉大友誼的旗幟,就不能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建立起來。
也許有人以為,布爾什維克用了過多的時間去同黨內機會主義分子作斗爭,過高估計了黨內機會主義分子的作用。但這是完全不正確的。決不能容忍自己隊伍中有機會主義,正如不能容忍健全的機體上有膿瘡一樣。黨是工人階級的領導部隊,是它的先頭堡壘,是它的戰斗司令部。在工人階級的領導司令部中,決不能容許信念不堅定者、機會主義者、投降主義者和有叛徒立足的余地。在自己的司令部中、在自己的堡壘中有投降主義者和叛徒而同資產階級作殊死斗爭,就會陷于腹背受擊的地位。不難理解,這樣的斗爭只會遭到失敗的結局。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為要達到勝利,首先必須在工人階級的黨內,在工人所有的領導司令部內,在工人階級的先頭堡壘內,把投降主義者、逃兵、工賊和叛徒清除出去。
托洛茨基派、布哈林派和民族主義傾向分子反對列寧反對黨,遭到了與孟什維克黨和社會革命黨同樣的結局,即變成了法西斯間諜機關的代理人。變成了特務、暗害分子、兇手、破壞分子和叛國者,這決不是偶然的。
列寧說:“在自己的隊伍里,有改良主義者,有孟什維克,就不能在無產階級革命中取得勝利,就不能捍衛住無產階級革命。這在原則上是很明顯的。這是已經由俄國和匈牙利的經驗具體證實了的。……在俄國……曾經有很多次處于困難的境地。當時如果讓孟什維克、改良主義者、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留存我們黨內……那么蘇維埃制度就一定會被推翻的。”
斯大林同志說:“如果說我們黨已經建立了自己內部的統一和自己隊伍的空前的團結,那末這首先是因為它及時清洗了機會主義的骯臟東西,從黨內驅逐了取消派和孟什維克。無產階級政黨發展和鞏固的道路就是把機會主義者和改良主義者、社會帝國主義者和社會沙文主義者、社會愛國主義者和社會和平主義者從黨內清洗出去的道路。黨是靠清洗自己隊伍中的機會主義分子而鞏固起來的……”
——摘自《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一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