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凈土豈容“穹頂霧霾”
——由“霧霾”事件引發對部隊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近日,筆者無意中聽到身邊戰友在議論剛剛看完的柴靜拍攝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可謂語出驚人。在了解到他們是在軍訓網上觀看的消息時頓時心生疑慮:“為何各大主流平臺禁播的片子會在軍訓網上出現?”于是登陸網站證實了該片確實在軍網影視頻道掛出。
2015年兩會前的最后一個休息日,隨著一部名叫《穹頂之下》的紀錄片如病毒擴散般地肆虐了互聯網的每個角落。隨著輿論的充分發酵,“霧霾”成了時下最熱的話題之一。此此也帶來了不同的聲音:支持者認為這部片子指出了當下一個嚴重的環境問題,喚起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擔憂,從而埋怨政府治理上存在“過失”;反對者則質疑該片的目的性似乎是在“指鹿為馬”,蒙騙大眾,面上是在說霧霾與環境問題,而實質卻暗指“兩桶油”和更深層次的“私有化”“去工業化”等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對該片的質疑聲似乎壓蓋了支持的聲音。細心的人們從片中發現了數據造假、偷換概念,甚至美國某基金會的支持贊助。由此看來這個輿論的“重磅炸彈”確實來的太突然,也確實不簡單。
那么這樣一部飽受爭議的片子又是如何堂而皇之的登上軍訓網的呢?“霧霾事件”似一陣風已飄出了輿論前臺、但它所留下的“影響”卻久久縈繞在人們心頭。拋開其當事人不講,就拿該事件當做是一個新聞熱點和輿論焦點。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輿論炸彈”在戰友身邊“爆炸”,著實引發了筆者的深入思考。對此,筆者談三點認識。
一是就“霧霾事件”作為近來發生的典型輿論事件看,其對官兵帶來的潛在危害不容忽視。
一個重大的輿論事件的發生,往往都有著錯綜復雜的背景和成因,也必然會帶有“目的性”的輿論導向和效果。就當前國際國內復雜嚴峻的形勢來看,西方遏制中國步伐明顯加快、境內外顛覆勢力蠢蠢欲動、意識形態斗爭一刻沒有停止。2015年前三個月,反華勢力對我國攻勢連連,“日本馬桶蓋”,“穹頂霧霾”,“緬甸誤炸”,“反水貨客”為其中的典型代表。著實令輿論“沸沸揚揚”,其目的就是要制造對立,把人們的思想搞亂,這樣才會為敵對勢力實其現目的打開缺口。由于軍隊并不是封閉的,類似事件必然會進入軍營,在官兵中彌漫發酵。尤其是青年官兵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發展期、定型期。普遍缺乏經驗閱歷、對社會認識較淺、對問題看法較單一,極其容易被錯誤輿論迷惑誤導,從而思想上產生波動給部隊管理帶來安全隱患。我軍是人民軍隊,必須時刻聽黨指揮,在思想上高度集中統一,確保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這類事件對官兵的潛在危害性。
二是嚴把“入口關”防止“再發酵”,爭分奪秒做好正確輿論引導和解讀。
軍營作雖是“一方凈土”,但也沒有“不透風的墻”,而隨著信息社會發展,社會上的不良輿論和信息也會侵入軍營。首先,管理者和教育者要信念堅定、提高認識、加強學習。只有信念堅定具備厚實的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定力,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引導。其次,要嚴格把好社會宣傳音像制品進入軍營的入口關,切實查清來源、內容是否過關。防止“輿論事件”在部隊中的“再發酵”。再次,要爭分奪秒對社會影響較大的輿論事件進行正確解讀和引導,教會官兵認清實質,明辨是非,防止出現大面思想積波動和極端思想。
三是要提高警惕,加快創新政治工作發展,堅決打好意識形態領域主動仗。
近年來,國際形勢復雜深刻變化,境內外顛覆勢力對我攻擊形式花樣百出,手段巧妙隱蔽,“顏色革命”面臨現實危險。看似“平常”的事情稍有不慎即可釀成“大錯”造成動亂。習主席在全軍政工會上提出了“五個著力抓好”的要求,其中明確要求著力抓好政治工作創新發展。對此,我們必須時刻提高警惕,不斷認識發掘敵對我意識形態斗爭的新手法、新途徑。加快部隊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創新、方法創新、內容創新。要具有互聯網思維、不能有“鴕鳥思維”,要主動搶占官兵思想陣地,不能作“事后諸葛亮”,要讓軍營保持“一方凈土”,不能籠罩在“穹頂霧霾”之下。
(作者是空軍某學院學員;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