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方向錯了,前進便是倒退。”一旦戰略指導發生了偏差, 局部的成功、細節的完美,都改變不了日暮途窮的大勢。今年是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 需要我們在應勢而動中運籌帷幄,在順勢而為中成就未來。
戰略問題歷來是一個政黨、一支軍隊的根本性問題。“方向錯了,前進便是倒退。”一旦戰略指導發生了偏差, 局部的成功、細節的完美,都改變不了日暮途窮的大勢。
戰略指導決不能零打碎敲,既要具有整體性、全局性和一定的預見性、超前性,又必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我們最難把握又必須正確把握的正是戰略指導。
毛澤東是當之無愧的戰略家。他一向堅持:“拿戰略方針去指導戰役戰術方針,把今天聯結到明天,把小的聯結到大的,把局部聯結到全體,反對走一步看一步。”他認為中國革命“不但須有一個大圖樣,總圖樣,還須有許多小圖樣,分圖樣”。
戰略指導解決的顯然是“大圖樣”的問題。如果“大圖樣”沒弄清,就要設計“小圖樣”,“頂層”關系沒理順,就去解決“下層”的問題,如同“無圖紙施工”“無目標行軍”,一定會陷入進退失據、原地打轉的泥淖。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 再多戰術的勝利換不來戰略指導的成功,戰略指導的失誤卻可以抵消所有戰術的勝利。
戰略指導最容易“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看不清真正的大局、大勢、大事,要么拙于應對復雜的局面,要么惑于眼前的利益,把策略當成了政策,把手段當成了目的。
美國至今百思不解:為什么當年在越南戰場, “打贏了戰役戰斗,卻輸掉了戰爭”,而這種“勝利的失敗”又在伊拉克戰場和阿富汗戰場加以延續。
當前,世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之大變局。突出特點是:國際形勢亂象紛呈,各種國際力量都想在亂中求變、亂中謀利,小戰不斷、沖突不止、危機頻發成為常態;我國周邊熱點增多,個別大國在亞太地區煽風點火,日本軍國主義欲“借尸還魂”,“臺獨”分裂勢力企圖興風作浪, 東海、南海波譎云詭,我們家門口生亂生戰的可能性增大;戰爭基本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戰爭演變,制信息權成為奪取戰場綜合控制權的核心。
習主席提出要始終關注和研究重大戰略問題,與時俱進加強軍事戰略指導,多次強調決不放棄維護國家正當權益,決不犧牲國家核心利益。
無論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以“親誠惠容”經略周邊,還是提出強軍目標這個總綱;無論是提出“西進戰略”和“一帶一路”宏偉構想, 還是部署推動國防和軍隊改革,都與軍事戰略指導思想相一致,都保持了戰略全局的穩定,做到了“任憑風浪起, 穩坐釣魚船”。
科學的戰略指導離不開戰略思維。“重要的不是給予思想,而是給予思維。”沒有戰略思維和戰略預見, 就不可能制定科學的戰略指導。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 斯大林以為憑借一紙《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就能使蘇聯免遭侵略。盡管戰爭迫在眉睫,可斯大林還要求一線部隊按兵不動,“不給對方提供挑起戰爭的口實”。這種戰略上的短視致使蘇軍在戰爭初期遭受了極其重大的損失。
科學的戰略指導離不開戰略定力。越是風云變幻,迷霧繚繞,越需要保持戰略定力,越需要冷靜觀察、謹慎從事、謀定而后動。抗美援朝是毛澤東一生最難作出的決策。
他之所以能夠力排眾議,是因為在他的戰略視野里, 戰場勝敗不是出兵的標準,“入局”或“不入局”才是出兵的標準。他認為,出去了,即使被打回來,也說明我們是局內人,不出去,連入局的可能性都沒有。
結果,一舉打出了國威軍威,徹底洗刷了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落后挨打的屈辱歷史。中國今天能這樣站立著,是因為當年志愿軍在三八線、上甘嶺上挺立著。
科學的戰略指導離不開擔當精神。1977 年,鄧小平重新恢復中央軍委領導職務不久,就建議在軍委下面“設立戰略委員會,或者叫戰略小組”,專門進行戰略研究,解決軍事戰略問題。
他對歷史負責,歷史也永遠記住了他。有學者比較鄧小平與西方政客的不同,認為西方政客一般談的是“一百天內,要怎樣怎樣”,鄧小平則考慮的是“一百年內,要怎樣怎樣”。這種“百年為期”的情懷,鮮明體現出他的擔當精神和雄韜偉略。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今年是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 需要我們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視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在應勢而動中運籌帷幄,在順勢而為中成就未來。
(作者:《國防參考》雜志評論員 辛士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