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虎徐才厚死了,成了真正的死老虎。其實,從中央宣布調查徐才厚開始,徐才厚就已經是死老虎。一年多來,各種媒體(包括一些領導人)對死老虎徐才厚的揭批可謂毫不留情,或此起彼伏、輪番上陣,或遙相呼應、集體圍剿,徐死老虎的人品、黨性早已被批得一塌糊涂、一錢不值。
我并非同情徐才厚,也不會無聊到要為一個惡貫滿盈的政客主持公道,但看到各路高人對死老虎英勇痛打的架勢,還是不免聯想起了魯迅先生說的“‘打死老虎’者,裝怯作勇,頗含滑稽”,還有那句“聽說剛勇的拳師,決不再打那已經倒地的敵手”。即便像徐才厚、周永康這樣級別的老虎,只要一旦倒地,就注定是死老虎,因為他們在倒地之前的博弈中已經耗盡了能量。
為了解氣,在死老虎身上捋捋虎須,摸摸屁股,抑或勇敢地踢上幾腳,大抵算是人之常情,也還可以理解;除此而外還要揮拳狠揍,甚至舉起大棒痛打,則確乎不免有些滑稽。我以為痛打死老虎最大的警示作用就在于讓活老虎明白絕不可以倒地變成死老虎,因為只要不倒地,無論是作威臺上,還是逍遙林泉,在其虎視眈眈之下,哪怕是吃了熊心豹子膽的也決不敢輕犯虎威,談虎尚且色變,何況打虎乎?
我不是一味反對打死老虎,但我以為更應該做的是揪出養虎遺患者。比如徐才厚(頑石也有打死老虎之嫌了),貪賄的錢財要用噸來計算,誰給的或者比較容易查處,可徐才厚邊腐邊升(一直到副國級),一路賣了那么多官帽,他本人的官帽就不需要購買?哪些人將官帽賣給了徐才厚?還有誰該承擔領導責任?沒有明熹宗的縱容就不會有魏忠賢的禍國殃民,沒有乾隆皇帝的包庇就不會有和珅的富可敵國,這個道理并不深奧。
比揪出養虎遺患者更要緊的是鏟除老虎生長的叢林。如果沒有巨谷深澗、高山密林,老虎何來藏身之地?據說,年輕時候的徐才厚在低級軍官任上干得還是不錯的,其貪腐似乎都在“特別是”以后。不止徐才厚,周永康、令計劃等一眾老虎的成長軌跡莫不如此。當年殺了劉青山、張子善就挽救了千千萬萬的干部,后來卻變成一只老虎被打死了,無數的老虎成長起來了。這是不是可以說明,“特別是”以來已經形成了特別適宜老虎生長的叢林?假如進一步思考,那么形成這個叢林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如何從理論源頭撥亂反正?怎樣才能真正鏟除這片邪惡的叢林?反思這些問題難道不比打死老虎更重要更有意義嗎?
打死老虎雖然有些無聊,但喜歡打的不妨繼續打,畢竟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敢同惡虎爭高下,才敢于冒犯沒有倒地的生猛老虎。就一般人而言,即使不能上前揪住生猛老虎一頓痛打,但能夠將虎蹤虎跡告訴人們,讓善良者盡量少受傷害,或者攔住羊群,使之免入虎口,也比一味打死老虎強上百倍。
2015.3.1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