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職業教育非常薄弱,與國民經濟建設要求和產業結構很不適應
職業教育大家都覺得講起來很重要,做起來次要,實際上變成了不要。在我國,大多數勞動者,尤其是勞動密集型勞動者,基本上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職業教育,往往是僅僅接受了普通教育之后直接走向工作崗位,在工作崗位上自己摸索勞動技能。比如,建筑行業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行業,我國已經成為建筑業大國,其中砌磚、澆筑房子的農民工,有沒有誰對他們進行過培訓?沒有的,他們一般都是自己摸索出來。再比如,我國是紡織業大國,有沒有誰對紡織工人提供過系統培訓?沒有,他們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還有,我國馬上就要進入老齡化社會,大量年紀很大的老人需要照顧,那么我國有沒有專門的照顧老人的護理職業教育呢?沒有,現有的護理專業主要是面向醫院的。去各地職業教育學校看看,很多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無非是照搬普通教育而已,既缺乏職業教育的場地、設備,就連老師對于如何開展職業教育搞不懂。比如,教電子商務的,基本上不是網絡銷售的高手,教市場營銷的,很可能自己沒有去開拓過市場。大多數都是照本宣科,從書本到書本而已。總之,我國職業教育現狀非常薄弱,與國民經濟建設的要求很不適應,也很不適應我國產業和就業結構。
二、我國職業教育薄弱的原因在于大學擴招、地方財政薄弱、職業教育的外部性和職業教育本身特點
一是大學擴招沖擊了職業教育。也許就是高等教育大躍進,才導致職業教育被邊緣化。這個話怎么講呢?我國80年代的中專本來搞得很好的,那個時候無論師范、財會等,基本上中專都要相應的專業。而起中專考上之后可以分配工作,所有大家趨之若鶩,很多人都是優先考中專而不是考高中大學。如果不是大學瘋狂擴招,中專肯定會一直火下去的。等到大學擴招,大專升格為本科,中專升格為大專。級別升格了,但是中專再也沒有吸引力了,職業教育的特色一點都不明顯了。中專從此一落千丈,變成了無人問津的垃圾學校。這么說來,大學的擴招直接導致職業教育的衰落,這是有內在邏輯的。所以說,教育經費投入不光要講總量,更要講投入結構、受益人,你把高等教育搞成大躍進,但是把職業教育搞垮了,這能夠說是功勞嗎?
二是中央與地方財權與事權不匹配導致職業教育缺乏資金。職業教育想要搞得好,需要比普通教育更多的資金,因為職業教育需要大量的場地、設施、運行費用。按照中國現行財政體制,職業教育被定義為地方事權,尤其是是市縣職權。中央和省的財力比較充沛,中央財政拿走了一半以上的財力,而且還在不斷的上收財權,中央和省負責的是高等教育,這導致高等教育的經費多得花不完。市縣一級直接面向基層,承擔了大量的事務,缺乏足夠和必要的財權。在各類教育中,義務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是必須保障的,在這種情況下,盡量少的投資職業教育,是符合邏輯的。
三是職業教育的外部性導致市縣政府沒有動力去投資。教育本身存在很大的外部性,職業教育的外部性尤其明顯。就是說,出資人和受益人不是同一個主體。市縣政府出資搞職業教育,錢花了不少,但是收益的往往可能是其他地區。比如安徽的某縣培訓大批護理人員,結果這些人都跑到上海去了,本縣又沒有直接收益,這就導致市縣政府根本就沒有動力去投資職業教育。
四是職業教育舉辦難度大大超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的門類比較少,無非是語文、數學、英文、物理、化學等幾種,基本上校舍建好,老師工資發足,總體上教育質量還是能保證的,而且各地可以互相借鑒。職業教育則不同,門類五花八門,凡是社會上存在的職業,都可以搞出職業教育,舉凡建筑、紡織、護理、理發、駕駛、電工、修理等等,都可以搞職業教育,但是想要搞好,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三、提高思想認識采取切實舉措,促進中國職業教育跨越式發展
中國社會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通過發展的方式加以解決。我國當前經濟保持持續增長,財力也在不斷壯大,為我國發展職業教育提供了基本前提。只要我們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采取切實措施,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中國的職業教育一定可以取得跨越式的發展。
一是要將職業教育放在我國轉型升級的全局中進行審視和衡量,作為國家戰略加以推進。經過建國之后6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從勞動力過剩的國家變為勞動力相對緊缺的國家,繼續投入大規模的低水平的勞動密集型已經窮途末路。我國的產業競爭力如果繼續以犧牲環境和勞動者權益為代價,也將無路可走。唯一現實的道路是轉型升級,從產業鏈的低端走向中高端,不斷提升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在這一過程中,我國需要一直數量龐大、技能過硬的職業技術人才隊伍,他們能夠熟練各行業的技術要求,不斷適應市場的變化,制造出各種高質量的產品。打造這樣一直高素質的職業技術隊伍,應該提升為國家戰略,采取切實措施抓緊抓好。
二是明確將職業教育明確為中央財政事權。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是做起來卻很不令人滿意,主要原因是缺乏財政支持。雖然國務院也出臺過發展職業教育的文件,但是并未將職業教育列為中央財政事權,導致成為一紙空文。事實證明,當前唯有將職業教育列為中央財政事權,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力度,我國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才能得到可靠保證。反之,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是不可能的,甚至職業教育想要維持都是困難的。將職業教育列為中央財政事權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一是中央財政財力充足,足以承擔發展職業教育所需經費。二是職業教育的外部性導致市縣財政沒有動力投資職業教育,唯有中央財政投資才是最公平合理的方式。這就要求,中央財政應該承擔職業教育所需的校舍、設備、運行、教師的工資福利等各項開支,這不是一筆小的數目。但是只要中央政府下定決心,擠壓不必要的財政開支,合理調節財政增量資金,這一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三是制訂專項規劃,采取切實措施,促進職業教育跨越式發展。在提高認識、加大投入的基礎上,我們還要精心謀劃,促進職業教育跨越式發展。個人初步設想:五年建校舍、十年建專業、二十年抓提升。五年建校舍,就是指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每個市縣建設一所示范性的高水平職業學校。從投資額來說,每所職業學校大約投資1.5-2個億左右。從占地面積來說,大約150-200畝左右。要建就要建成當地的標志性建筑,確保能夠合理使用50年以上,并可以作為避災的備用場地。這樣一次性投入雖然多,但是只要保證質量,持續發揮作用,長期來看還是非常合算的。從資金分擔角度來說,全額由中央財政承擔。我國市縣數量大約為3000個左右,總投資額為4500-6000億,分5年投資,每年大約投資900-1200億,這是可以承擔的。十年建專業,職業學校五花八門,不可能完全由中央統一規劃,應由各地根據自己的特點,自主選擇合適的專業,并購買相應的設備,比如搞數控、電子、廚師、駕駛、護理等等。建設專業、購買設備所需費用也是不菲的,算個總賬吧,大致也是4500-6000億的資金。二十年抓提升,校舍建好了,設備買好了,專業建好了,我們還要不斷的進行督促提升,根據市場規律和就業結構的變化需求,不斷的加以調整,切實提升辦學質量,為國家輸送更多的高質量的勞動者。當然發展職業教育最大的一筆費用是教師的工資、福利、退休金等,這個數字也是非常龐大,大致3000億左右。建議中央財政以轉移支付的方式,每年向各市縣轉移支付所需財政資金,由市縣政府統籌安排。
個人完全相信,隨著中央財政的大力投資,校舍建好了,設備買好了,師資經費給予保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國職業教育一定能取得長足進步,為國家轉型升級和長治久安提供更好保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