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原以“耍嘴”謀生的主持人,自以為是地冒充起“公知”來的柴靜,搞出那個《穹頂之下》的片子,用普羅大眾關注且很不喜歡的霧霾天氣為幌子,來行私有化中國國企的禍心。預料中的中國諸多民眾都被這桿寫著“我要藍天”的幌子遮住了眼,忙著為柴公知點贊。
人與人是不同的,從體力、智力方面,不容懷疑地是存在著客觀性的差異的。藝術中,善創作精品的是天才,而只能消耗和享受天才創作的多是凡人。
從天才到英雄,兩者又是多么地相似。所以英雄是創作人類高尚行為的天才,他們超凡于多數人的是勇氣勇敢和智力。人類因為有了天才和英雄,才一次次地綻放燦爛的文明之花,有了天才和英雄,對普羅萬眾,才有了敬仰追隨向上的拉力。
所謂英雄的認定標準,一般產自所出的階層,但真正英雄的最終唯一的標準,則唯以人民的認定來做最終的衡量。農民起義領袖,對于所反的統治者來說,只能是賊是寇是匪,而對于跟隨者卻是好漢是戰神是英雄。封以“一等毅勇侯”謚以“文正”的曾國藩,滿清視為中興重臣,而百姓卻恨之稱為曾剃頭曾屠戶,這位曾文正公是不會得到英雄的稱號的。草莽中的梁山好漢,卻都被稱為了英雄。
人有差異,英雄也分大小,英雄之中的英雄,就是偉人。
困頓的是,在英雄與普羅大眾上下間,有時卻又不相通。也許英雄太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也許普羅大眾太乎平庸,所以上下之心難以相通。英雄負有貢獻的使命,有舍我其誰的挺身,有首當其沖的勇敢,英雄該出的時候,英雄的出現是英雄有難以自我抗拒的力量推出,而普羅大眾只能跟隨在英雄的身后做著猶疑不定的選擇,他們不全懂得英雄,只能做出樸素的敬仰和崇拜,甚至也會嘲弄英雄的壯舉,反噬英雄一口,或在刺刀之下,會有指認出賣英雄的無恥。
也要承認,多數人為著一口飯而奔波,只要能滿足或者滿足了一點點,便不會追求其它,其中就有像魯迅先生筆下的“奴才”一樣。普羅大眾享受著英雄的創造,如同螞蟻一般啃食在英雄的尸骨上。
英雄太高于普羅大眾,及又難以溝通,但英雄也并不孤單,因為英雄沒有了普羅大眾的擁戴,也就不成其為英雄。而成就英雄和普羅大眾的,是介于英雄與普羅大眾之間的喚醒者。
這些喚醒者,上接于英雄,下聯起大眾,他們懂得英雄又不及于英雄,他們起身于大眾而又不恥于凡庸,因為他們有膽氣,有思想,有為民眾不平之心,他們是天然做著溝通英雄與大眾之間的橋梁和管道,他們用他們對英雄的理解,喚醒大眾對英雄的認識,看清英雄的價值,追隨英雄的意義,他們是大眾的喚醒者,是推動大眾跟隨英雄起來的鼓動吶喊者,他們是社會前進的寶貴的中堅。
如果大眾缺少喚醒者,那么大眾也許只會“榨取”英雄的營養,享受英雄的創造,在這樣的社會里,大眾只能淪為反英雄人們所支配和蹂躪的對象。
喚醒者擦亮了大眾的眼睛,刺痛了大眾已經麻木的神經,教知了什么是正義,什么是國家,什么是民族,怎么區分愛國與賣國,什么是維護,什么是抗爭。
喚醒者不再讓英雄感到孤單,不再讓大眾看到只是活著。喚醒者是存在于天空與大地的空氣,讓世界到處有了活力的呼吸。
喚醒者存在著,英雄仍將還是英雄,反英雄的就只能做著一天一天的噩夢。
社會永不會太平。
“耍嘴”的柴公知在喚醒者面前栽跟頭了,但徹底揭下柴公知們的假面具,還需要更多的喚醒者的喚醒。
我在烏有網刊網站發表的文章全部歸攏到本人的博客內,歡迎同志們查閱,交流,批評。
李旭之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2006leexuzhi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