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央視除夕春晚,引發了又一輪的吐槽。大家為什么吐槽春晚?還不就是因為春晚有著這樣那樣不如人意的毛病嘛。可是,這次中國青年網的一篇網評文章《正是“不完美”才拯救了春晚》(全文附后),卻對大家吐槽春晚解出了“新意”。按照該文的說法,大家之所以吐槽春晚,是因為春晚尚“不完美”;而觀眾能看出“不完美”,說明春晚的正面因素是主流,說明春晚夠接地氣,老百姓容易參與;正是“不完美”拯救了春晚熱度,如果大家不吐槽,春晚就會死。
一臺春晚要做到十全十美、讓全國人人滿意,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把春晚的生命力歸于“不完美”卻是十足的奇談怪論!這世界上“不完美”的東西多了去了,被老百姓吐槽的事情也數不勝數,難道這些“不完美”的東西,都會因為被老百姓吐槽而永存于世嗎?
事實上,這些年大家之所以吐槽春晚,并不是苛求春晚“十全十美”,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春晚演出的許多作品胡編亂造、嚴重脫離生活。就拿今年央視除夕春晚的節目來說吧,馮鞏等人表演的小品《小棉襖》被指抄襲日本喜劇組合“UNJASH”的同類作品;在潘長江、蔡明表演的小品《車站奇遇》中,交警對潘長江的“飯盒車”車燈不亮、安全帶用繩子代替等問題視而不見;小品《拍馬屁》中局長辦公室的面積和裝修明顯超標;曾經被大家寄于厚望的反腐相聲《這不是我的》,內涵浮淺,語言平淡,毫無“幽默”、“爆笑”可言。這些成為大家吐槽“熱點”的節目,哪一個不是因為胡編亂造、嚴重脫離生活而被“吐”的呢?!
毛主席1942年5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革命的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中國的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斗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進入創作過程。否則你的勞動就沒有對象,你就只能做魯迅在他的遺囑里所諄諄囑咐他的兒子萬不可做的那種空頭文學家,或空頭藝術家。”
在建國前的革命戰爭年代和新中國成立后的幾十年間,我國曾經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文藝作品,許多作品至今還膾炙人口,而這些作品都是作者在長期深入生活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然而近些年來,整個文藝界性情浮躁,急功近利,許多文藝工作者根本就不深入生活去進行觀察、體驗、研究、分析,而是幾個人關在屋子里,“幾瓶酒,兩條煙,胡侃亂造盡瞎編,一天一集電視劇,一周一部電影片”。有時實在是腦汁絞盡也沒轍了,就“古為今中”、“洋為中用”去模仿抄襲。你說,象這個樣子去搞文藝創作,能搞出優秀的文藝作品嗎?這樣創作的作品在春節晚會上播出后能不被大家吐槽嗎?
由此可見,要叫老百姓不吐槽、少吐槽春晚,只有一個辦法,這就是按照毛主席說的辦,讓文藝工作者多多深入生活。
附:
正是“不完美”才拯救了春晚
新常態時代,經濟增速放緩,年三十看春晚成性價比最高的娛樂。反四風持續,反腐高壓,干部公務員年三十最穩妥的也是待在家里看春晚。春晚進入后趙本山時代,反腐相聲備受關注。從昨日網絡輿情和身邊人的反映來看,羊年春晚吐槽繼續。
還好,春晚的熱度還在。劉德華跑調且不說,劉天王自己填寫的歌詞實在業余,雖然應景,卻很難像當年興之所至創作的《笨小孩》傳唱。春晚釘子戶馮鞏的《小棉襖》被指抄襲日本喜劇組合“UNJASH”的同類作品。有人質疑《車站奇遇》中交警對潘長江的“一輛9手的‘飯盒’,車燈不亮,安全帶用繩子代替等等問題視而不見”,言外之意小品中的交警“分不清職責范圍”。一位時政記者指出小品《拍馬屁》中局長辦公室面積和裝修超標了。小品《投其所好》中,沈騰一句“拒絕黃拒絕賭拒絕乒乓球”引起乒乓球國手的強烈不滿。最讓人失望的還是,之前引起廣泛關注有中紀委撐腰的反腐相聲《這不是我的》并不那么好笑。
哪里有爭議,哪里就有吐槽,哪里有吐槽,哪里就有熱度,哪里有熱度,哪里就有圍觀。有人說,正是“不完美”才拯救了春晚。社會意識日漸多元、社會話語愈發嘈亂的當下,春晚對體現國家意志、整合社會思想、傳承傳統文化的作用不容低估。一屆沒有話題和熱度的春晚難以想象。幸好,羊年春晚的“不完美”避免了“最沉悶乏味的一屆春晚”的惡評。
“不完美”不等同失敗。劉天王的跑調讓人津津樂道,跑調說明沒有假唱,更讓人看出并非專業歌手出身的劉天王的誠意和努力。從小品中能看出交警的失職,而且言之有理,我們的國民素質真是提高了,依法治國無死角,哪怕是春晚作品“也要遵守交通規則”。中紀委強調的“守紀律講規矩”還猶在耳邊,況且我們還期望那么多的孩子通過看春晚能得到教化呢。就連以凈化官場風氣為目的的小品在公務員辦公面積上都超標了,其間的警示意義不容小視。反腐相聲不好笑,說明我們的小品創作者對腐敗認識不深,隔靴撓癢式的反腐群眾難買賬,今后在形式和深度上,反腐相聲還要加強探索。
春晚不怕吐槽,更不怕“不完美”,就怕缺乏誠意,就怕停止創新。觀眾能看出“不完美”,說明春晚的正面因素是主流,說明春晚夠接地氣,老百姓容易參與。對春晚的“不完美”要區別對待,有些吐槽也是群眾另一種方式的正面回應,對這樣的吐槽要歡迎,多提供槽點和吐槽平臺;有些“不完美”是善意的批評。今后春晚中“違法違規”的表演還是該避免的好。
“不完美”拯救了春晚熱度。不吐槽,春晚死。
(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程振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