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紅二代?
——讀武彩霞老師《霜葉集》有感
對于媒體熱炒的“紅二代”,我向來是不以為然的,因為細究起來,他們的老子未必是“紅一代”,“紅二代”從何而來?但中國到底有沒有紅二代?只到拜讀了武彩霞老師的書,書名叫《霜葉集》,我才第一次地認識到誰才是名副其實的紅二代,誰才配這個稱號。毛主席說他一生只做了兩件事,建立新中國和發動文化大革命,如果說與毛主席一起建立新中國的革命元勛們是紅一代的話,那么毛時代的革命小將們,則完全可以當之無愧地稱為紅二代。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同武老師一樣,只因為有一顆紅心,堅決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他們不是“自來紅”、“自封紅”,而是“靈魂紅”、“精神紅”,忠貞不涂渝徹底的“革命紅”!
他們因為“紅”而把自己命運與偉大領袖、中國革命的命運緊密連接在一起,因為“紅”而歷經劫難、千錘百煉,終身不悔,同樣也是因為“紅”,在逐漸步入人生晚年的時光,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芒,如同那西天的彩霞,無比絢爛輝煌。
武彩霞老師的《霜葉集》,我是看了一遍又一遍,這哪里是用墨寫的文字,分明是血寫的歷史,從靈魂里流淌出的心聲啊!對于這樣圣潔而厚重的文字,作為我——一個學養有限、見識粗淺的無名后輩來說,本應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妄加評說,但是我還是要用自己有限的學識,來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感想,也算表達對前輩的崇敬之情。難免會有淺薄疏漏之處,我想武老師及同志們一定會加以諒解并幫助指正的。
讀這本書,首先給我最強烈的感受是武老師在革命挫折面前,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始終不渝地保持一顆紅心。做一個真正的堅定的革命者必須要有奉獻與犧牲精神。記得吳冷西同志回憶,毛主席當年曾經嚴肅地告訴他,要有“五不怕”的精神準備,這五不怕就是:一不怕撤職,二不怕開除黨籍,三不怕老婆(丈夫)離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殺頭。毛主席并且說,有了這五不怕的準備,就敢于實事求是,敢于堅持真理了。而武老師及其革命伴侶范念民老師,正是經受住了“五不怕”的考驗,沒有被困難和磨難所壓服,真正是“歷盡艱辛終不悔,一代忠骨紅衛兵”,他們用自己一生的奮斗經歷,證明沒有辜負毛主席當年對革命小將的循循教導和殷殷期望。在那最沉重最艱難的日子里,武老師沒有后悔,沒有哀怨,而是勇敢地面對現實,跳起生活的重擔,關心安慰囹圄中的親人,戰勝外界的鄙視冷眼,爭做生活的強者。用武老師自己的話說,始終“血是熱的,心是紅的”,是什么支撐她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了頑強的姿態,不正是對毛主席的崇高信仰,對革命事業的忠貞不二嗎?這種革命精神多么難能可貴,多么感人至深,多么值得我們每個有志于毛主席革命事業的人認真學習。
身處逆境的武老師并沒有消沉和氣餒,而是拿起了手中的筆,記錄下那段艱難歲月的心路歷程,連續多年的時間,竟形成了一本厚厚的《八年日記》。她寫日記并非僅為自己情感的宣泄,而是“希望后人能從中了解他們那代人的精神世界——理念、追求以及為之所奉獻的青春、真誠、熱血甚至生命,從而激發后人為人民、為社會,去學習,去思考,去奮斗”,我想,只要看了武老師這本書的人,感受了那些帶有溫度的文字,就一定會達成武老師的愿望的。
不僅如此,武老師還以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在反毛非毛占主導的形勢下,勇敢地站出來,不再沉默,以一個親身參與了毛主席發動的文化革命當事人的身份,現身說法,還原文革的真實面貌,對種種妖魔化文革和人民領袖的無恥濫言予以澄清和批駁,正本清源,引導人們正確認識文革,正確認識毛主席。為此她嘔心瀝血寫出了《不再沉默》、《試析河南文革的幾個特點》、《讀了于光遠一篇文章之后》、《關于文化大革命幾個問題的看法》等一批文章。從這些文章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歷史云煙,更有作者對革命事業、對人民領袖的一片赤誠之心,學習這些文章不論是對我們知識水平的提高,還是思想認識的升華都起到良好的教益作用。
正如武老師自我調侃所言,文革的親歷者們還健在,而文革卻已成了文物,為了記錄下真實的歷史,給后人保留認識文革的原始材料,武老師退休后,用節衣縮食省下的有限經費,幾十年如一日地執著于紅色收藏,并取得蔚為壯觀的成績,魏巍老筆題詞“潤之書屋”,其收藏之豐、意義之重,是做了一件澤被后代的大事、好事。武老師還利用其藏品,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研究,寫出了《四十周年話文革》、《從傳單的署名看文革時代的詞匯特征》等專論,無疑為我們深入了解文革打開一扇扇門窗,給人以直觀鮮明的感受。
在這本書中,還有最讓我感動的一首長詩,那就是《人民懷念毛澤東——為毛主席逝世28周年而作》,詩中包含對領袖的深情,非有對毛主席刻骨銘心的熱愛不能作出。詩中寫道:“啊!我仿佛看到/您臂戴紅袖章,/在天安門城樓上容光煥發 頻頻揮手/紅海洋中熱淚盈眶的仍是當年的紅生兵”,歷史與現實的相互交織,真情與真情的激烈碰撞,令我也情不自禁,熱淚盈框!詩中還寫道:“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成為真正共產黨人的座右/您那深重湖南口音喊出的人民萬/早已銘刻在全世界勞動者的心中/無論三十年、三百年、三千年、三萬年/您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如此激情澎湃的語言,怎能不令人動容,因為它道出了億萬人民的心聲!
另外,《父親寫春聯》這篇散文,寫得文情并茂,刻畫出了一個作為普通勞動人民的平凡而偉大的父親形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由于書中所涉思想深度和反映社會歷史的廣度之大,僅憑筆者一支禿筆,難免掛一漏萬,筆力難勝,更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只能作一些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式的感想,唯愿起了一個拋磚引玉作用,引導有興趣的同志進一步深入研讀,我想一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的。
為了表達對武彩霞、范念民老師的敬意,筆者自不量力,寫了兩首小詩相贈:
其一
丹心未改念民艱,妖霾難覆彩霞天。
赤旗重展神州日,含笑拜謁導師前。
其二
西天彩霞更紅艷,千磨萬擊志益堅。
青山不老春常在,革命情懷抒永年!
2015-1-6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