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與“飽暖思淫欲”
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意思就是只有首先解決溫飽問題,才談得上禮義廉恥;
古人還說,“飽暖思淫欲”,意思是只要解決了溫飽問題,淫心肉欲就要接踵而至。
這樣一來,同樣是古人的兩句話,看起來就有自相矛盾的嫌疑了。“倉廩實”就意味著“飽暖”,或者說能做到飽暖, “倉廩實”與“飽暖”這兩個詞組差不多就是一個意思,但為什么其中一個的導向是“知禮節”,而另一個卻要“思淫欲”呢?這是不是自己與自己打架呢?
我們說,上述古人兩條具有高度哲理性的論斷并沒有自相矛盾,把兩者放在一起來綜合考察,可以清晰的發現,古人相當透徹地闡述了在“倉廩實”與“飽暖”之后兩種不同的趨向與可能:
一種可能是“知禮節”。因為“倉廩實”了,溫飽問題已經都到基本解決,進一步就可以講究禮義廉恥之類的文明規范了,這是一種社會取向;
另一種可能是“思淫欲”。因為吃得飽、穿得暖,衣食無憂,于是,與生俱來的生物欲望就膨脹起來了,不但要尋求發泄,而且還渴求放縱,這也是一種社會取向。
兩種可能與兩種取向已經上演過許多精彩的歷史演義,古今中外的經驗都是如此。在中國,因為倉廩實而溫飽而思淫欲的朝代故事不勝枚舉,許多王朝政權,不管是一統天下的隋、大唐還是偏安一隅的北齊、西涼,都曾在縱欲的盛宴中轟然倒塌,成為其朝代歷史的突出特征;在西方,強大的羅馬帝國匯聚差不多整個西方世界的財富,空前的富裕支撐起驚人的淫亂,結果是亙古未有的帝國在一派淫靡之風中消磨了曾經的英雄豪氣。
歷史事實證明,“倉廩實而知禮節”是重要的社會論斷,“飽暖思淫欲”同樣也是不可忽視歷史經驗,兩種可能具有同樣的概率。
歷史經驗說明,“倉廩實”與“知禮節” 之間不是自然而然就發生的,這期間要經過人為的能動與人工的打造,如果順其自然不加干預,其結果多半是因為“飽暖”而導致“思淫欲”。
這樣的歷史事實與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所謂社會治理,就是要在釋放欲望和約束欲望之間尋找平衡。治世者不能不釋放人們的欲望,因為說到底,“倉廩實”也好,“飽暖” 也罷,都要靠調動人的物欲來實現效能最大化,沒有人的物欲為動力,“倉廩實”與“飽暖”就失去了根基;但是,一味地釋放欲望而不加約束則是十分危險的自戕,甚至可以說,不能治理好“富裕”及其所帶來的問題,其結果有時比貧窮還更可怕。所以,古往今來的圣人們無一不是在“節欲”二字上做文章,佛家是這樣,基督教也是這樣,他們都知道,徹底的唯物主義必然導致徹底的放縱。
對照歷史經驗,這對當代中國有怎樣的啟示呢?
當代中國有許多人富了起來,富裕的程度豈止“飽暖”而已,也豈是“倉廩實”可比擬的。那么,這些人究竟是比以往更加“知禮節”了呢,還是轉而“思淫欲”了呢?
顯然,這其中有更多的人是“思淫欲”了。有“人奶盛宴”、“海天盛筵”以及三奶、四奶等綺麗艷情故事作證,即便總體上看,當今中國的文明程度與禮儀水平也是歷史性地大滑坡,任何粉飾與歌德都改變不了這一基本的事實。
這一事實說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存在嚴重的結構性缺陷,或者簡單地說就是顧此失彼,不系統,不周全,不平衡,這大概是當今中國社會諸多亂象之根源。但是,正所謂物極則反、否極泰來,歷史總是要通過某種循環進行自我修正,也許,這種循環現在已經開始,即使現在還未開始,也可能要發生在不久的將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