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薪女工周秀云被民警打死一事引發了網絡廣泛關注。一直以來輿論集中在民工討薪和警察暴力執法兩個焦點上。
工友的觀點很明確,“戴安全帽”只是保安阻攔討薪的一個托辭。焦點訪談想要調查清楚這個問題,第一步自然是擺出雙方的觀點,然后尋找證據。可工友的觀點完全被節目抹消了。抹消了之后,自然也可以偷偷地含混過去,不必對質細節了。
其他電視臺及頻道:
(周理品)
程海律師:
1、與王友志干完活在事發前并沒有核對過工作量,確定應發的工資還沒有拿到手。13日核對工作量是小包工頭與車間主任核對的工作量。
2、王友志的生活費借支是分四次進行的,并不是一次,進一步說明第一
次新華社報道、央視新聞頻道、太原新聞辦及調查小組結論失實:如下:
3、關于王友志12人及所有工人工資發放情況的說明周理品并不能確定。
證據如下:
因為施工和結算過程情況比較復雜,經和主要當事人王友志和周理品反復核實,情況如下(應當是目前國內最新和最準確的):
王友志是做建筑施工模板的木工組組長,該組共13人,都是老家河南省鄲城縣的,妻子周秀云和兒子王奎林也在其中。王友志和周理品多年合作,至今周理品還欠王友志組太原市心腦血管醫院項目施工工資20709元。
1、因太原市龍瑞苑工地人手緊張,2014年9月29日周理品把王友志等5人從太原市心腦血管醫院工地調至龍瑞苑干了一天,第二天王友志5人回到原工地。10月28日王友志5人又返回龍瑞苑,11月14日權班組13人全部到龍瑞苑工地施工。12月4或5日開始打混凝土,只需要少數工人現場維護、維修模版,故僅留下徐前進、王光偉看模版。12月8日打混凝土完畢,12月10日現場清理完畢,模板木工活全部完工。12月12日晚,王友志等4人到周理品在太原的住處核對工程量。因為之前周理品和項目核對的工程量有誤,12月12日上午到中午,王友志等工友到項目部去交涉工程量和欠薪支付,周理品到項目部口頭承諾周一即12月15日付清欠薪,但此項承諾基于項目方面車大偉說12月14日付錢給周理品,但不能保證支付,因為車大偉到時爽約無法兌現,自己也沒錢墊付。
2、周理品付王友志組工資情況:王友志2014年10月8日向周理品借生活費2000元、10月28日借生活費1000元、11月18日支付生活費8000元、12月13日上午借生活費6000元,以上借款共17000元;12月17日下午到晚上,周理品到王友志住院的太原市武警醫院8樓病房,把自己寫好的結算單要王友志簽名,因大概差不多,余額29315元,王友志沒細看就簽名按手印,付款時有一張100元缺角,王友志沒收,周理品無零錢15元,實付29200元。
3、之前王友志方面向河南省有關勞動局投訴求援,12月23日鄲城縣勞動局監察大隊大隊長周志剛到太原市有關勞動監察大隊了解情況。因為前面的真實29315元結算單被合伙人岳lin帶走,為應付,11月24日周理品又憑記憶補寫了一張27110元的結算單,找了王友志簽名,把這張結算單交太原市小店區勞動監察大隊大隊長王某(女)。11月24日補簽的27110元結算單,錯誤扣除王友志先前借款19000元(應當是17000元),日期倒簽為1月17日。
4、11月24日之后的二三天內,周理品又應所在勞務公司的要求,寫了一份《關于王友志13人及所有工人工資發放情況》,上面寫明“13日給王友志班組支付6000元現金購買車票,他們計劃14日返鄉”(之前他向媒體說明自己曾承諾1月15日發放欠薪,此處說法顯然不合理:14日返鄉,15日再回來領工資,無此必要)。此文書的簽名存在分歧:周理品說是車大偉、周理品、王友志三人在武警醫院王友志的病房簽名案手印,當時有王友志的外甥等親屬在場,而王友志和其親屬堅稱沒有見過這張單子,沒有在上面簽字按手印。周理品說此文原件交友成勞務公司的人員 。情況說明是三人還是兩人簽字,對上述事實施工好結算等過程的真實性沒有重要影響。
綜上,太原市政府新聞辦和主流媒體的報道上述事實時的主要錯誤在于:
1、欠薪和結算的實際金額是29315元,而非報道的27110元(27110的結算單是后補的、是錯誤的)。
2、結算和付款時間是2014年12月17日,不是12月15日。
3、報道稱2014年12月15日王友志和周理品等人簽訂欠薪于12月15日付清的協議,與事實不符;事實是周理品的單方面口頭承諾,且不能保證12月15日支付。
4、2014年12月24日周理品要王友志補簽的27110元的錯誤或虛假的結算單,倒簽日期為1月17日。周理品稱把原件交勞動監察大隊的王某。
5、周理品提供的2014年12月24日有車大偉、周理品、王友志三人簽字按手印的《關于王友志13人及所有工人工資發放情況》復印件,原件交友成勞務公司人員 ,王友志和親屬堅稱未在此份文書上簽名按手印。
王友志等人的代理人程海
2015年1月30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