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社會是不是大規模餓死人,要看監獄里有沒有餓死人,但是三年饑荒期間監獄是沒有餓死人的,完全沒有這種紀錄,也沒有這種報道。那么社會上餓死人也就是不可能的(事故除外)。因為,一個最簡單的求生辦法,就是進監獄,打砸搶能不能進監獄?如果不能,高呼反動口號呢?反正一個社會有人想要進監獄,總是能夠進的,進了監獄不就活命了嗎?
在清朝有過饑荒年代,那個時候人們想不想進監獄?那個時代有兩個技術障礙,一個是,清朝的監獄極殘酷,進去了就是九死一生,這是和共和國的監獄不同的,共和國的監獄不可能餓死人,而且犯人釋放出來都是健康的。這不就給進監獄避險造成了條件嗎?還有一個是,在大饑荒年代,清朝對于丐幫的政策就是屠殺,因為逮捕也沒有飯給他們吃,只能夠殺掉。這一點美國記者史沫特萊采訪朱德寫的《偉大的道路》一書中,朱德親歷過清兵屠殺丐幫的情況。
再說同樣的經濟,同樣的糧食減產,為什么市場經濟一定餓死人,而糧食統購統銷之下一定餓不死人。
在市場經濟下,就算是豐收年,窮人和富人所擁有的糧食也是不同的,也是富人擁有吃不完的糧食,而窮人處于饑餓狀態。所以只要糧食減產,則富人的糧食會減少,但是仍然能夠活得好,而窮人就根本買不起糧食而餓死了,不窮不富的人會因為糧食價格上漲而生活困難,卻餓不死。在減產的年份,為什么糧食的價格會飛速上升?導致窮人買不起而餓死?首先,能夠以高價賣糧食的人,一定是富人,而且一定糧食多到了他其實是在“岸”上,他已經不擔心自己會餓死,他還囤積了一批糧食,而社會上對糧食的需求增加,富人就可以要高價,乘機掙大錢。
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已經沒有了這樣的富人,連國家主席的兒女都餓肚子,哪里會有人在岸上,當然也就無法掙什么大錢,一個人自己不可能把自己的救命糧拿去換錢,然后拿著錢微笑地餓死。而且在統購統銷期間,在糧食配給制期間,私人販賣糧食是死罪,誰也不敢干,因此這種情況是有錢也買不到糧食,這時候有人造謠說高價可以賣到糧食是不通的。
再說1958年,1958年是超級大豐收,這是我的許多和我一起當兵的農村戰士說的,他們說1958年吃得最多最飽,甚至后來直到文革期間,都沒有吃得那么飽過。為什么呢?因為當時有食堂,而食堂是真正的自助餐,每個人管夠,是這個樣子的食堂辦不下去了的。尤其是當時的農村人大多數經歷過解放前,因此好不容易有飯管夠,就拼命地每一頓都要吃到撐。
然后再說一個原理,就是哺乳動物的耐餓性還是很強的。比如說,你們看我這篇文章中的任何一個人,如果在新的一年里,飯量減半,是一定餓不死的,甚至身體會好。我說的飯量減半,意思就是去年你通常吃一碗飯,今年你一頓就只吃半碗,去年你吃一塊西瓜的時候,今年你吃半塊,去年你吃了五斤豬肉,那么今年你就吃二斤半豬肉,去年你吃一個蘋果,今年你就只吃半個。這個吃法你會有饑餓感,但是一定餓不死,甚至不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有益于身體健康。
這一點你也可以拿其它的哺乳動物來做試驗,比如拿豬或者狗做試驗,從現在起讓它們的食量減半,那它們一定還是能夠健康地活著。這也是因為哺乳動物在大自然中千錘百煉,最后的基因能夠適應長期地吃不飽。不存在哺乳動物因為糧食減半就餓死的。
我的意思就是在說,既然1958年大家是吃飯了肚子的,則后面的三年,哪怕糧食減產為1958年的一半,也是肯定餓不死人的。當然,事故除外。事故這東西,改革開放以后都有人因為事故而餓死的。
那么,建國頭幾年的糧食產量網上能不能查到呢?是能夠查到的,只需要在百度上輸入糧食歷年產量進行搜索就行。
我在百度文庫中找到的歷年糧食產量是:1958年:19765萬噸,1959年:16968萬噸,1960年:14385萬噸,1961年:13650萬噸。因此可以看出,三年自然災害的糧食產量,都沒有跌到1958年的產量的一半以下,則根據我上面的研究結論,必然餓不死人。
在糧食配給制的情況下,假設一個人一天吃三個饅頭能夠飽,現在只有兩個饅頭發給他,根據上面的數據就是這樣。那么兩個饅頭當然有饑餓感,但是根據我上面的原理是餓不死人的,而且,他有信心在于,他知道明天也是兩個饅頭,后天也是,大后天也是,天天都是,因此雖然饑餓,卻是心情穩定的。
這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糧食減產不同在于,糧食一天一個價,而且越來越貴,而所有的富人窮人都是拿薪水過日子,雖然今天過了,但是明天糧食漲成什么樣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餓死也不清楚,成天處于恐懼之中,而且,根據原理也是窮人一定會餓死最窮的那些人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