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波茲曼的預言正在實現,我們陷入“一切皆可娛樂”的幻境中。
在商業競爭激烈、社會分層加劇、人的命運愈加捉摸不定的今天,娛樂誠然可以成為現實中一種精神寄托。但問題在于,躁動的商業社會正使娛樂異化成一種意識形態:抗日劇化身雷人武俠劇、宮斗劇成了現代職場指南、編段子成了歷史著作新寫法、惡搞成了網絡新潮流……在金錢、名利的驅動下,娛樂編織著一種虛假的生活。
表面上看來,擺脫主流權威的泛娛樂化,打破了宏大和嚴肅的社會敘事方式,給人們帶來眾生平等、集體狂歡的廣場感,甚至賦予了嚴肅事物極高的市場價值。但事實上,泛娛樂化就如同一劑麻藥,逐漸剝奪人們對外界的觸感與清晰認知。
日本經濟學者大前研一說:“急功近利、膚淺浮躁、缺乏思考的社會現象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流行病。”泛娛樂化,遮蔽的是人們對重大問題的深入探究,破壞著對嚴肅問題的深刻思考,使整個社會在知識上和審美上都趨于淺薄與平庸。
這個世界上,不是什么東西都可以拿來娛樂。很多事物需要認真對待,而不是撇下一句“認真你就輸了”后揚長而去。
八百里開外一槍打死鬼子,錯過的是對歷史真相的認知和反思;對公共事務開足火力吐槽,荒廢的是思維練習和辯論的交鋒;八卦官員艷照,卻對社會的反腐機制缺乏深思……娛樂化的心態把人們帶到了最需要關注的現場,卻只留下一地腳印和唾沫星子。
這種流行的娛樂場面被尼爾·波茲曼稱作“偽語境”,它使人們脫離了地面的生活,從飄浮的、毫無關聯的信息中獲得一種精神快感。當宗教、新聞、體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結果自然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當下,泛娛樂時代的危險性被人們大大地忽略了,他們忘記了這樣的問題:“我為何而笑?”“為什么笑聲代替了思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