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纖夫同志撰寫了《毛澤東——我們永遠的領袖》一文,以紀念毛澤東主席逝世二十八周年。文章付印后,公檢法機關經過三個多月的偵查與審理,于同年12月,法院以“誹謗罪”的罪名,從重判處他該罪條的最高刑期——三年有期徒刑。刑滿釋放后,他的這篇《牢中求學記》問世。為了紀念負刑十周年,茲以此文獻給親愛的同志們,以資永誌。——宗琪謹識
牢中求學記
纖 夫
前言
(一)、監獄和看守所
(二)、看守所比工棚強得太多了
(三)、看守所里的吃和穿
(四)、看守所里看病不要錢
(五)、看守所里規矩多
(六)、解剖麻雀
(七)、牢里是奴隸社會
(八)、牢里是犯罪教習所
(九)、牢房是反共訓練基地
(十)、盜竊——一個殘疾人的“職業”
(十一)、吸毒者
(十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十三)、我和一個死囚的忘年交
(十四)、激情獻給毛主席
前言
毛澤東同志說:“不準備付出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而空談什么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那就是有意無意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就不是一個自覺和忠誠的共產主義者。”(《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1008—1009頁)他主張,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斗爭中,要有“五不怕”精神,即:不怕撤職;不怕開除黨籍;不怕老婆離婚;不怕坐牢;不怕殺頭。(吳冷西:《憶毛主席》第157—158頁)。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他向“一切同我們共同奮斗的人們”提出:“‘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我們在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斗爭的時候,必須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在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年代,三千多萬先烈和人民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如今,在為重建科學社會主義社會的斗爭中,我們正在經受著“五不怕”的考驗。
不準備坐牢的革命者,絕不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
對于無產階級革命者來說,坐牢是一種考驗,一種斗爭;一種學習,一種磨礪;一種積累,一種成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馬賓同志,在他至今近八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曾經多次坐牢——坐敵人的牢和我們自己的牢。他在他的《紀念毛澤東》一書中,對于坐牢有著極為感人的敘述,讀來令人肅然起敬,受益匪淺。
2004年9月,為紀念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主席逝世二十八周年,我撰寫了《毛澤東——我們永遠的領袖》一文,結果,我被指控xx犯有“誹謗罪”,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被判處此項罪名的最高刑期——三年有期徒刑,同日收監。從此,我走進了“牢獄大學”,開始了牢中求學的日子。
不管怎么說,坐牢都是人生的一種特殊經歷,幾多反省,幾多深思,幾多感受,幾多心得,是永遠不會忘懷的。寫出坐牢的所得,使共同奮斗的戰友們對牢中情景有一個概略的了解,或許并非是一件多余的事——這就是寫作本文的初衷。
一、監獄和看守所
所謂牢房、班房、監牢,其實就是監獄和看守所的統稱。
看守所大致只關押涉及刑事案件的六類人員:1、正在偵察、審理而尚未起訴,或雖已起訴但尚未判決,或雖經一審判決但本人正在提出上訴的被捕人員;2、一審判決或最終裁定,刑期在一年以下的服刑人員;3、外地公安人員來當地抓捕后,委托寄押而待解往案發地的疑犯;4、依法判處刑事拘留的人員;5、刑期在一年以上,等待送往監獄實施勞動改造,即“投勞”人員。6、已經判決死刑,但尚未最后核準執行的待處決案犯。
看守所天天人進人出,流動性是很大的。
監獄則既是一個強制規戒的專政機關,又是一個工農業生產實體,因此,對外常常有一個企業名稱,比如密縣監獄,對外也稱密縣水泥廠;我被送去“投勞”的西華縣監獄,大門口外便霍然立著西華縣五二農場的路標。
監獄只關押刑期較長的服刑人員,這樣既便于長期的管治,又利于勞動力的穩定。
監獄和看守所的性質與職能是一樣的,都是國家的統治工具,并且其管理對象都是犯人(把逮捕后而未判決的人,稱為“犯罪嫌疑人”或“在押人員”,只不過是一種虛偽的但卻是合乎邏輯的稱謂,其實際待遇與犯人沒有區別)。因此它們的某些制度、法規和紀律也是相同的。
我被判了三年,當然是要“投勞”的。于是,在“投勞”前,對監獄的種種情況,我向同號(監室也叫“號”)里幾進幾出的慣犯們作了堪稱廣泛、深入的調查。這些慣犯們個個都是坐牢的百科全書,凡是牢里的事兒,幾乎沒有他們不知道的。(沒有火柴、打火機,卻要吸煙,如何摳出棉被里的棉花用“鞋底取火”,他們講起來真叫你不能不嘆服,人這種生靈確實有著無窮的智慧!)他們之中資格特老的,不僅能告訴你國內東西南北的監獄、看守所在管理方式和伙食品種、質量上的差異,還可以告訴你省內幾處監獄、看守所的號里是由什么“幫”(同鄉群)所把持。這些“飽學”的先生們無一例外地告訴我,就其給予服刑人員的自由度和生活條件來說,監獄遠比看守所好多了。據說判了長期刑罰的人,沒有不盼著早日“投牢”的。
他們說,在監獄,每個犯人都有自己的勞動崗位,有上下班時間。下了班,可以從事個人的或集體的學習與文體活動,可以料理一些諸如洗衣、寫信、散步(在監區內)、訪友(在本監內)等私人活動。不但有自己的一張床,還有自己的一個衣物箱,一個馬扎,一只暖水瓶。購買日用品,可以到監獄超市(或小賣部)。洗澡有浴池,理發有理發室,甚至還有照相館。因為勞動創造價值,所以伙食也得到了改善,葷菜天天都有,自己還可以買加菜、買熟食。吃飯有餐廳,餐廳內有坐位。家屬探監,可以在接待室內面對面地促膝而談,不象看守所那樣被密封的玻璃屏幕隔開。吃飯時可以同家屬一起到監內食堂就餐。表現好的,作為獎勵,還可以與家屬一同在監中招待所住宿一夜。生了病,監獄有醫院,醫院里還有住院部。我“投牢”時作的入獄體檢,便是在西華監獄的醫院進行的。平時,從遵守紀律好壞到勞動效率高低;從學習成績優劣到個人內務、衛生是否達標,都要評分。好的加分,不好的扣分。分數累計到一定數量,可以獲得減刑的獎勵。凡此種種,都是看守所里所沒有的。在看守所里雖然也要勞動,但是這種勞動既沒有規范的管理,也沒有必要的工具(怕用來行兇),而且勞動定額很高,實在苦不堪言。
幾個熱心的老犯,吃飽了飯沒事干,常常湊到我的跟前,替我謀劃著“投牢”后的“幸福生活”。綜合他們的見解,我“投牢”后,因為年紀已經超過了60歲,肯定會住進“老殘號”。住“老殘號”的,可以不參加集訓隊,接受那三個月的入獄教育,背誦那二百多條各種各樣的規則和紀律。進了“老殘號”,可以不參加勞動,也可以不出操,參加過每天一次的點名后,打掃打掃室內外衛生,就可以自由活動了。可以自己學習,可以在號里看電視,可以在監區內散步,也可以和別人下下棋、打打牌。他們說:“你去了以后,很可能分配你當教員,或是到監獄報社編輯部當編輯。那可是老美氣,天天坐在辦公室。辦公室里,冬天有煤爐子,夏天有電扇,喝著茶水吸著煙,一年下來還給你加多少多少分。你要再寫寫稿子,登上監獄內的小報,可以加多少分,登上當地的報紙可以加多少分,如果登上全國的大報,你可就發財了,可以加老多老多分哩!那你可不愁減刑了……”我說:“那我就不要減刑了。在這么幸福的敬老院里歡度晚年,我還出來干什么?”每每說到這里,大家哄堂一笑,似乎都輕松了許多。
笑過之后,彼此都依然呆在看守所里,而這里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