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和周恩來,誰是更早的中共領導人?
樊效軍
毛澤東和周恩來,誰是更早的中共領導者?
有人說周在遵義會議前一直是毛的領導,以偏蓋全,事實并非如此。
時間重點在1921年至1928年,一大到六大從毛、周、李大釗 、陳獨秀等人在黨內擔任的職務列表如下:
各位注意:只有到五大時才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之前為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所以,每當有些帶有偏見的人們要說到出身時,總是說毛出身農民,倘若如此,那六大就不會沒有毛澤東了,他自己說:“我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清”。六大的特點是留蘇學生和工農干部的增加,向忠發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總書記,王明等屬于留蘇學生的代表。
周的崛起是在五大以后,所以說他一直是毛的領導于史無據,是道聽途說來的。只能說自六大以來,到進入蘇區以后周才開始進入三人團時是毛的直接領導,而事實證明遵義會議周的反戈一擊,獲得同志們的諒解,使黨的會議走向了正確的方向,長征結束后,遵義會議的決議又做了一次更改,中國選擇了自己的領袖——毛澤東。本來可以通過看史料就可以明了的事,有些人卻閉目塞聽,或者著意篡改。不僅如此他們還不懂得中共中央執行委員和后來的政治局委員的排序,總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有些人還倚老賣老,咄咄逼人,其實是他們一觸即跳的不平衡心態造成的,覺得自己就是歷史,代替客觀,不允許別人思考,剝奪公眾的話語權,似乎只有自己是這方面的專家,頗有點學閥的味道。
所以如果說三大時毛不是二把手,那陳也非一把手,而且他擔任的中央局秘書直接負有安排人事之責,我也只留有余地地說三大時毛是僅次于陳的二把手,并且毛負責向陳獨秀推薦了周,其實,在歷史上毛、周、朱在黨內的地位不是固定的,是和路線斗爭緊密相關的,是在斗爭中形成的,不是靠有些人獵奇心理而存在的。毛、周、朱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形成這樣一個領導團體,是和他們在長期的斗爭中不斷取長補短,才取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輝煌成就的,揪住一點不計其余不足取。
所以希望大家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去討論問題!(2005年考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