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14年堪稱是中國反腐敗的紀元之年,在這一年中,接連曝光的腐敗大案要案讓中國人怵目驚心,每個人從中都能讀出中國腐敗問題的深度與廣度,都能充分體會到反腐敗問題的嚴峻性與緊迫性。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代中國的腐敗問題也不是一夕之故,而是長久以來積累發酵的結果,也經歷了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由弱到強,由局部潰爛到全面蔓延的發展過程。概而言之,90年代是發端發軔,00年以后開始泛濫肆虐,逐步形成今日之家族化、集團化、區域化、行業化等腐敗態勢,中國社會因為腐敗而出現了可怕的沉淪。
造成如此惡果有多重的政治與歷史原因,但人治不足或不到位難辭其咎。當代中國政治語境中有一句常見的話,“黨要管黨”,這里所謂的“管”,一個重要內涵,就是反腐敗,縱觀過去幾十年間的反腐敗,實際情形又是怎樣的呢?
對比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前些年的反腐敗在思想高度上不遑遜讓,人們記憶猶新的是,當此之時,腐敗的危害被各種講話、報告提高到無以復加的高度,反腐敗決心在各種會議、場合喊到差不多聲嘶力竭的程度,各路媒體不時地就渲染說反腐敗取得如何了不起的成效,等等。但現在看來,這些統統都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非但沒有祛除腐敗,甚至連腐敗蔓延的勢頭都不曾有所遏制,腐敗如滔滔洪水般,橫流中國。
當然,不能否認,過去的那些年,反腐敗也確實打掉了若干老虎,也拍死了些許蒼蠅,但是,現在看來,這從其量就是點綴,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典型的雷聲大雨點稀”,只不過抓住了幾個不長眼的倒霉蛋。這樣的反腐敗,客觀上等于是對腐敗浪潮一種變相容忍,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回過頭來看,這種反腐敗,非但談不上什么經驗、業績,簡直不堪目睹、不堪回首。
如果僅僅不堪回首也還罷了,更重要的是,反腐敗不力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的政治后遺癥:
其一,出現了巨大的歷史欠賬。腐敗分子集團化、家族化、區域化、行業化地深入當代中國的政治架構中,使中國社會雖然不是病入膏肓,但也沉疴日久、久病纏身,這就給治療帶來空前的難度,導致現如今要支付巨額的政治賬單,也就是說,現在要還過去的債,這樣的欠賬從政治上說是不負責任,從道義上將是可恥的。
其二,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包袱。腐敗泛濫成災,不但在相當程度上降低了此前若干時期的政治魅力和歷史說服力,使那些曾經膾炙人口的政治說教變得滑稽可笑,有點像是撒謊欺騙,更讓中國政治背上了一個不堪重負的大包袱,讓人抓住把柄。正是以腐敗為由,一些人把矛頭指向體制;正是因為拿反腐說事,中國道路、中國制度的前途遭到質疑,普世思潮因而大行其道,顏色革命影影綽綽,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威脅。直至今日,當代中國在政治上總體態勢仍屬被動,究其原因,腐敗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的內因。現在,已經到了必須甩掉這個包袱的歷史關頭,因為從來沒有一種復興能在腐敗泛濫的環境條件下可以達成,更從來沒有一個民族的復興可以同時容納驚人的腐敗。
其三、毀掉了數量可觀的一代精英。
反腐不力,腐敗蔓延泛濫,把相當一批中國社會的精英卷了進來。這些人中的大部分,要么是知青插隊的那一代,要么就是恢復高考后的前幾屆,坦率地說,這些人還是有本事的,屬于中國社會的精英部分。如果客觀上給他們一個比較干凈的環境,他們還是能夠有所作為、有大作為的,但遺憾的是,客觀上給他們提供了巨大的紅塵誘惑,他們臣服了、拜倒了,于是也就大面積地沉淪了,以至于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每每有同學、同事或熟悉的人犯事,都不免為之扼腕痛惜。筆者這樣說,絕不是有為這些人開脫的意思,大大小小的腐敗分子咎由自取、罪有應得,但是,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前些年的反腐敗能動真格的,形成真實的震懾,是不是可在相當程度上挽救一些人呢?
當然,筆者說這些,全屬事后廢話。但是,其中的經驗與教訓不可忽視,人們將因此知道,把腐敗簡單地歸咎于制度體制是政治上不負責任的表現,事實證明,即使現有的制度框架,也能夠祛除腐敗、正本清源;同樣,把腐敗歸咎于市場經濟,同樣也是一種托辭,也是一種變相的逃避,因為并不是市場經濟注定導致腐敗;民主也好,專制也罷,腐敗與否,全在人為。有什么樣的人治,就有什么樣的政治。從這個意義上說,前些年的反腐敗雖然不堪回首,但還必須得回首、還必須進行全方位的深刻反思,并從中汲取足夠的教訓,因為只有這樣,今日中國才能走出腐敗這攤歷史的泥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