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85級師弟陸步軒在古城西安好好地做著張飛的營生,據說已經達到每日銷售14頭“痞哥”的業績,即將與鎮關西先生共執本行業之牛耳。忽然被媒體四面包圍,大肆宣揚,引起社會上一片哀鳴,說什么北大才子焉能賣肉,北大這是怎么啦?北大培養的畢業生為什么如此沒有競爭力,北大人咋就這么不適應市場經濟,咋就這么缺乏現代意識,國家應該大力插手,杜絕這類悲劇繼續上演云云。
我對這些來自八方的議論,本來不想多置一喙。因為北大的任何事情都免不了讓人議論和消費一番,大多數是沒有什么實際價值的,就如同陸步軒自己敏銳指出的:“虛的多,實的少。”然而以83級師兄的身份被中央電視臺拉去胡說了一通后,仿佛就有了繼續談論這件事的義務。那我就再重復幾句。
首先我認為賣肉跟賣電腦沒有高下之分。張飛賣肉,千古流芳。“比爾該死”賣電腦,榨取全世界人民的血汗錢,沒啥光榮;其次,賣肉也不必一定非要賣到什么麥當勞,什么連鎖店的程度。那些指責陸步軒或者善意地幫陸步軒出主意的人士,都是認為陸步軒屬于一個“不成功人士”。他們認為腰纏萬貫、魚肉鄉里才是成功,他們不懂得“兩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也是成功。他們不懂得白天做點柴米油鹽,晚上讀點唐詩宋詞也是成功。在當今這個人欲橫流、物欲橫流的社會里,誰能體會我們北大人的成功觀?偉大的孔仲尼先生說過:“君子不器。”做人最高的境界應該是“不成功”,因為一旦成功就成了個“器具”,就有“不是東西”的危險。即使成功,也不應該用升官發財去做衡量的標準。當年蔡元培先生改革北大,諄諄告誡北大學生的第一條原則就是不要利用學問去升官發財。今天有些學校動不動說自己培養了多少官員和多少億萬富翁,再加上多少明星和三流小說作者,我們應該以這樣的學校為恥,而絕不是反過來羨慕和學習它。倘若我們的大學都去培養那樣的學生了,那中國的教育和中國的未來也就進入地獄了。
賣肉好不好,要由陸步軒老弟自己說了算。有朝一日他當了省長,幸福不幸福也要由他自己說了算。北大不是不能培養官員和富翁,也不是不能培養賣肉的賣書的賣電腦的賣導彈的。培養什么不說明本質,關鍵是培養的人給社會作了什么貢獻和他自己得到什么樂趣。北大也曾有些不爭氣的畢業生,但絕不是陸步軒,而恰恰是某些西裝革履的敗類。從北大走出的人,有的連肉也賣不上。曾經有一位北大圖書館的小管理員,離開北大后,上山當了“土匪”,遭到全國媒體的痛罵甚至通緝,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最后,他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話說到此,應該承認,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北大精神?這是我們這個腦滿腸肥的時代不太適合談論的話題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