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中利潤率是靠減少工人的壽命增長的
——資本價值在市場經濟中的運動和作用(41)
提高利潤率的另一條途徑,不是生產不變資本的勞動的節約,而是不變資本本身使用上的節約。工人的集中和他們的大規模協作,從一方面來看會節省不變資本。同樣一些建筑物、取暖設備和照明設備等等用于大規模生產所花的費用,比用于小規模生產相對地說要少一些。動力機和工作機也是這樣。它們的價值雖然絕對地說是增加了,但是同不斷擴大的生產相比,同可變資本的量或者說同所推動的勞動力的量相比,相對地說卻是減少了。一個資本在本生產部門內實現的節約,首先是并且直接是勞動的節約,即本部門內工人的有酬勞動的減少;而上面所說的那種節約,卻是用最經濟的辦法,也就是說,在一定的生產規模上,用最少的費用,來實現對別人無酬勞動的這種最大限度的占有。這種節約的基礎不是上面已經提到的對用于不變資本生產的社會勞動的生產率的利用,而是不變資本本身使用上的節約,就這一點說,這種節約或者是直接來源于這個生產部門本身內的協作和勞動的社會形式,或者是來源于機器等的生產已經達到這樣一種規模,以致機器等的價值不是和它們的使用價值按相同的比例增加。
在這里,要注意兩點:如果c的價值=0,那末p′就=m′,利潤率就達到它的最高限度。但是第二,就對勞動本身的直接剝削來說,重要的決不是所使用的剝削手段的價值,不管這些剝削手段是固定資本,還是原料和輔助材料。就機器、建筑物、原料等充當勞動吸收器,充當勞動從而剩余勞動在其中物化或借以物化的手段來說,它們的交換價值多大,是完全沒有關系的。在這里,唯一重要的是,一方面,它們的數量要適合在技術上和一定量的活勞動相結合的需要,另一方面,它們要合乎目的,因此不僅要有性能好的機器,而且要有優質的原料和輔助材料。利潤率部分地取決于原料的優劣。優質材料留下的廢料比較少;因此,為吸收同量勞動所需要的原料數量也會減少。其次,工作機遇到的障礙也會減少。這甚至會部分地影響剩余價值和剩余價值率。原料差,工人加工同量的原料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在支付的工資不變時,這會減少剩余勞動。這還會大大影響資本的再生產和積累。我們在第一卷已經說過,資本的再生產和積累,更多地取決于所使用的勞動的生產率,而不是所使用的勞動量。
因此,資本家狂熱地節約生產資料是可以理解的。要做到一點也不損失,一點也不浪費,要做到生產資料只按生產本身的需要來消耗,這部分地取決于工人的訓練和教育,部分地取決于資本家強加給結合工人的紀律。這種紀律在工人為自己的利益而勞動的社會狀態中是多余的,正如現在在實行計件工資的地方已經幾乎完全是多余的一樣。另一方面,這種狂熱也表現在生產要素的攙假上。這種攙假是使不變資本的價值同可變資本相比相對降低的一種主要手段,因而也是使利潤率提高的一種主要手段;這里還要加上這些生產要素以高于它們在產品中再現的價值出售這種情況,這是欺騙行為的重要因素。這個因素特別在德國工業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德國工業有一條基本原則:討好顧客的辦法是先送給他好樣品,然后給他次貨。不過這些屬于競爭的現象,和我們這里無關。
因此,幾乎用不著說,當一個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表現為另一個生產部門的生產資料變得便宜和得到改良,從而提高了利潤率時,社會勞動的這種普遍聯系,就表現為某種和工人完全相異化的東西,事實上它也只和資本家有關,因為只有資本家才購買和占有這些生產資料。至于他不過是用本生產部門工人的產品購買另一個生產部門工人的產品,因此他只有無償地占有了本部門工人的產品,才能支配其他部門工人的產品,那末,這是一種被流通過程等等幸運地掩蓋起來的聯系。
此外,因為大規模生產首先是在資本主義形式上發展起來的,所以,一方面是瘋狂追求利潤的欲望,另一方面是迫使人們盡可能便宜地生產商品的競爭,使不變資本使用上的這種節約表現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從而表現為資本家的職能。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一方面促進社會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促進不變資本使用上的節約。
但問題還不只是限于:在工人即活勞動的承擔者,同他的勞動條件的經濟的,即合理而節約的使用之間,存在著異化和毫不相干的現象。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按照它的矛盾的、對立的性質,還把浪費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壓低工人的生存條件本身,看作不變資本使用上的節約,從而看作提高利潤率的手段。
因為工人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生產過程中度過的,所以,生產過程的條件大部分也就是工人的能動生活過程的條件,是工人的生活條件,這些生活條件的節約,是提高利潤率的一種方法;正如我們在前面已經看到的,過度勞動,把工人變成一種役畜,是加速資本自行增殖,加速剩余價值生產的一種方法。這種節約的范圍包括:使工人擠在一個狹窄的有害健康的場所,用資本家的話來說,這叫作節約建筑物;把危險的機器塞進同一些場所而不安裝安全設備;對于那些按其性質來說有害健康的生產過程,或對于象采礦業中那樣有危險的生產過程,不采取任何預防措施,等等。更不用說缺乏一切對工人來說能使生產過程合乎人性、舒適或至少可以忍受的設備了。從資本主義的觀點來看,這會是一種完全沒有目的和沒有意義的浪費。總之,資本主義生產盡管非常吝嗇,但對人身材料卻非常浪費,正如另一方面,由于它的產品通過商業進行分配的方法和它的競爭方式,它對物質資料也非常浪費一樣;資本主義生產一方面使社會失去的東西,就是另一方面使單個資本家獲得的東西。
資本有一種趨勢,就是在直接使用活勞動時,把它縮減為必要勞動,并且利用勞動的各種社會生產力來不斷縮減生產產品所必要的勞動,因而盡量節約直接使用的活勞動,它還有一種趨勢,要在最經濟的條件下使用這種已經縮減到必要程度的勞動,也就是說,要把所使用的不變資本的價值縮減到它的最低限度。如果商品價值是由商品包含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不是由商品一般地包含的勞動時間決定,那末,只有資本才能實現這種決定,同時不斷地縮短生產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樣一來,商品的價格就會縮減到它的最低限度,因為生產商品所需要的勞動的每一個部分都縮減到它的最低限度了。
我們在考察不變資本使用上的節約時,必須注意如下的區別。如果使用的資本的數量增加了,它的價值額也隨之增加了,那末,這首先只是表明更多的資本積聚在一個人手里。然而正是在一個人手里使用的資本量的這種增大,——在大多數情況下,與此相適應,被使用的勞動量絕對地增大,但相對地減少,——使不變資本的節約成為可能。從單個資本家來看,資本特別是固定資本的必要支出的數量增大了;但就所加工的材料量和被剝削的勞動量來說,這種支出的價值卻是相對地減少了。
現在我們舉幾個例子來對這一點作簡要的說明。我們從最后一點,也就是從生產條件的節約說起,因為生產條件同時又是工人的生存條件和生活條件。
勞動者2014年12月22日
市場經濟中利潤率是靠排泄物的利用和發明而增長
——資本價值在市場經濟中的運動和作用(42)
對生產排泄物和消費排泄物的利用,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擴大。我們所說的生產排泄物,是指工業和農業的廢料;消費排泄物則部分地指人的自然的新陳代謝所產生的排泄物,部分地指消費品消費以后殘留下來的東西。因此,化學工業在小規模生產時損失掉的副產品,制造機器時廢棄的但又作為原料進入鐵的生產的鐵屑等等,是生產排泄物。人的自然排泄物和破衣碎布等等,是消費排泄物。消費排泄物對農業來說最為重要。在利用這種排泄物方面,資本主義經濟浪費很大;例如,在倫敦,450萬人的糞便,就沒有什么好的處理方法,只好花很多錢來污染泰晤士河。
原料的日益昂貴,自然成為廢物利用的刺激。
總的說來,這種再利用的條件是:這種排泄物必須是大量的,而這只有在大規模的勞動的條件下才有可能;機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來不能利用的物質,獲得一種在新的生產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學的進步,特別是化學的進步,發現了那些廢物的有用性質。當然,在小規模園藝式的農業中,例如在倫巴第,在中國南部,在日本,也有過這種巨大的節約。不過總的說來,這種制度下的農業生產率,以人類勞動力的巨大浪費為代價,而這種勞動力則是從其他生產部門剝奪來的。
所謂的廢料,幾乎在每一種產業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化學工業提供了廢物利用的最顯著的例子。它不僅發現新的方法來利用本工業的廢料,而且還利用其他工業的各種各樣的廢料,例如,把以前幾乎毫無用處的煤焦油,變為苯胺染料,茜紅染料(茜素),近來甚至把它變成藥品。
應該把這種通過生產排泄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節約和由于廢料的減少而造成的節約區別開來,后一種節約是把生產排泄物減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進入生產中去的原料和輔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
廢料的減少,部分地要取決于所使用的機器的質量。機器零件加工得越精確,拋光越好,機油、肥皂等物就越節省。這是就輔助材料而言的。但是部分地說,——而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在生產過程中究竟有多大一部分原料變為廢料,這要取決于所使用的機器和工具的質量。最后,還要取決于原料本身的質量。而原料的質量又部分地取決于生產原料的采掘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即本來意義上的文明的進步),部分地取決于原料在進入制造廠以前所經歷的過程的發達程度。
固定資本使用上的這種節省,如上所述,是勞動條件大規模使用的結果,一句話,是勞動條件作為直接社會的、社會化的勞動的條件,或作為生產過程內直接協作的條件起作用的結果。一方面,這是力學和化學上的各種發明得以應用而又不會使商品價格變得昂貴的唯一條件,并且這總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另一方面,從共同的生產消費中產生的節約,也只有在大規模生產中才有可能。但是最后,只有結合工人的經驗,才能發現并且指出,在什么地方節約和怎樣節約,怎樣用最簡便的方法來應用各種已有的發現,在理論的應用即把它用于生產過程的時候,需要克服哪些實際障礙,等等。
附帶指出,應當把一般勞動和共同勞動區別開來。二者都在生產過程中起作用,并互相轉化,但它們也有區別。一般勞動是一切科學工作,一切發現,一切發明。這種勞動部分地以今人的協作為條件,部分地又以對前人勞動的利用為條件。共同勞動以個人之間的直接協作為前提。
以上所述,從經常觀察到的下列事實中得到新的證明:
1.一臺新機器初次制造的費用和再生產的費用之間有很大的差別。
2.經營一個建立在新發明基礎上的工廠所需要的費用,同后來在它的廢墟上,在它的遺骸上出現的工廠相比,要大得多。這種現象如此普遍,以致最初的企業家大都遭到破產,而后來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買到建筑物、機器等等的人才興旺起來。因此,從人類精神的一般勞動的一切新發展中,以及這種新發展通過結合勞動所取得的社會應用中,獲得最大利潤的,大多都是最無用和最可鄙的貨幣資本家。
勞動者2014年12月22日
市場經濟中價格變動對利潤率的影響
——資本價值在市場經濟中的運動和作用(43)
Ⅰ.原料價格的波動及其對利潤率的直接影響
在剩余價值率不變的情況下,資本仍然可能由于我們在這里要考察的原料價格的波動而收縮或膨脹,以致所雇用的工人人數可能增加或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剩余價值率不變,剩余價值量也會發生變化。
在這里,原料也包括輔助材料,如藍靛、煤炭、煤氣等等。其次,如果機器也被列入這個項目,那是因為機器本身的原料是由鐵、木材、皮革等等構成的。因此,機器本身的價格也會由于制造機器所用的原料的價格波動而受到影響。如果構成機器的原料或機器運轉時消費的輔助材料發生價格波動,從而引起機器價格上漲,利潤率就會相應地下降。反過來,情況也就相反。
我們在下面研究原料的價格波動時所說的原料,既不是指制造作為勞動資料來執行職能的機器所用的原料,也不是指機器使用時所用的輔助材料,而只是指加入商品的生產過程的原料。在這里,只有一點必須指出:機器的制造和使用所必需的主要要素如鐵、煤炭、木材等的自然財富,在這里表現為資本的自然生產率,并且是一個不以工資的高低為轉移的決定利潤率的要素。
因為利潤率是m/C或=m/c+v,所以很清楚,一切使c的大小,從而使C的大小發生變化的東西,即使在m和v以及它們相互間的比例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也會使利潤率發生變化。但原料是不變資本的一個主要部分。甚至在不使用真正原料的產業部門,也有原料作為輔助材料或機器組成部分等等加入,這樣,原料的價格波動也會相應地影響利潤率。如果原料的價格降低了,降低的數額=d,那末,m/C或m/c+v就變為m/C-d或m/(c-d)+v;因而利潤率就提高。相反,如果原料價格提高了,那末,m/C或m/c+v就變為m/C+d或m/(c+d)+v,因而利潤率就下降。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率的高低和原料價格成反比。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在原料的價格波動時產品出售領域完全沒有發生變化,就是說,即使完全撇開供求關系,原料價格的低廉對工業國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還可以看出,即使撇開對外貿易由于使必要生活資料便宜而對工資產生的任何影響,對外貿易也會影響利潤率。這就是說,它會影響工業或農業中所使用的原料或輔助材料的價格。由于人們對利潤率的性質和利潤率同剩余價值率的獨特區別一直理解得很不完全,因此,一方面有些經濟學家強調由實際經驗得出的、原料價格對利潤率的顯著影響,而在理論上卻作了完全錯誤的解釋(托倫斯);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象李嘉圖那樣的經濟學家,堅持一般原理,而不承認比如說世界貿易對利潤率的影響。
因此很清楚,廢除或減輕原料關稅,對工業具有很大的意義。因此,讓原料盡可能自由輸入,已經成了合理地建立起來的保護關稅制度的重要原則。這一點和廢除谷物關稅一樣,是英國自由貿易派的主要目標,他們也特別關心廢除棉花關稅。
原料和輔助材料的價值全部一次加入由于它們被消耗才生產出來的產品的價值,而固定資本各要素的價值只是按其損耗的程度,因而只是逐漸加入產品。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雖然利潤率是由所使用的資本的價值總額決定(不管其中有多少已被消費都一樣),但是原料的價格對產品價格的影響,比固定資本的價格對產品價格的影響要大得多。然而很清楚,市場的擴大或縮小取決于單個商品的價格,并和這個價格的漲落成反比,——雖然我們只是順便提到這一點,因為在這里我們仍然假定,商品是按照它的價值出售的,由競爭引起的價格波動在這里仍與我們無關。因此,在現實中也有這樣的情形:成品價格不是和原料價格按相同的比例提高,也不是和原料價格按相同的比例下降。因此,同商品按其價值出售的情況相比,利潤率在前一場合會下降得更低,在后一場合會上升得更高。
其次,所使用的機器的數量和價值會隨著勞動生產力的發展而增加,但并不是和勞動生產力按相同的比例增加,也就是說,不是和這些機器提供的產品數量按相同的比例增加。因此,對使用原料的產業部門來說,也就是對勞動對象本身已經是過去勞動的產品的產業部門來說,勞動生產力的增長正是表現為這樣一個關系,即吸收一定量的勞動需用更多的原料,也就是表現為,比如說,一個勞動小時內轉化成產品即加工成商品的原料量不斷增加。因此,隨著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原料的價值會在商品產品的價值中形成一個越來越大的組成部分,這不僅因為原料會全部加入商品產品的價值,而且因為在總產品的每一部分中,由機器磨損形成的部分和由新的追加勞動形成的部分會越來越小。由于這種下降運動,另一個由原料形成的價值部分就相應地增長起來,除非由于制造原料本身所使用的勞動的生產率的提高,使原料價值相應減少,以致這種增長被抵銷。
其次,因為原料和輔助材料完全同工資一樣是流動資本的組成部分,必須不斷地從產品的每次出售中全部得到補償,而機器只有磨損部分才需要補償,并且首先是以準備金的形式補償,——每次出售是否都為這個準備金提供它的一部分,事實上是無關緊要的,我們只是假定全年的出售能夠為這個準備金提供相當于一年的份額,——所以在這里又可以看到,如果出售商品所得的價格不夠補償商品的一切要素,或者不能使生產過程按照同它的技術基礎相適應的規模繼續進行,以致只有一部分機器能夠工作,或者全部機器都不能按通常規定的全部時間工作,那末,原料價格的提高就會縮小或是阻礙全部再生產過程。
最后,廢料所引起的費用和原料價格的波動成正比:原料價格提高,它就提高;原料價格下降,它就下降。
勞動者2014年12月22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