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人除了部分人之外,許多人都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并且越來越幸福。你看,現在不但可以吃飽穿暖,而且有了現代化的彩電冰箱洗衣機之類,許多人有自己的房子汽車,有的人還能出去旅游。而過去,哼,連飯都吃不飽。
且不說拿今天的狀況同30多年前的狀況簡單地相比較是多么的不恰當一一舍去30多年的歷史發展變遷這不等于是刻舟求劍嗎?再說30多年前的狀況與再30年前的狀況相比是有翻天覆地變化的。在這里著重談的是今天的"幸福生活"。
近30多年的經濟發展不可否認是較快的。但同時也不可否認我們釆取的手段主要就是:私有化十市場化。在今天的中國,私有經濟已占整個經濟的近七成,80%以上的就業是在非公有制單位("按勞分配為主體"早成空話,早就是"按資分配為主體"了)。在現階段的中國私有經濟、市場經濟不是一點都不能搞,但今天的國策乃是:有本亊你就叫別人給你打工,沒本亊你就給別人打工。這就叫"改革開放"一一叢林法則,也是他們常說的"公平"、"公正"、"機會均等"等等。當然,在這種法則下,"成功人士"只能是少數,而"不成功人士",也就是將自己的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給那些"成功人士"的,則為大多數。
私有化+市場化也就是資本主義化,能使工人階級和廣大的勞動人民真正過上幸福生活嗎?回答是否定的。
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生產剩余價值。在剩余價值規律和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的作用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過程,同時就是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過程,是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和相對過剩人口擴大的過程,也是工人階級經濟狀況趨于貧困的過程。馬克思指出在這種制度下,"在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如福布斯2013年中國大陸富豪榜的前三位他們的凈資產加起來達2220億元),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來生產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
由此,工人階級的生活,我們曾經用"饑寒交迫"來形容,國際歌中說:"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
可人們現在說:這完全不對!我們不是"饑寒交迫",我們過得很幸福!
怎樣理解這個問題呢?
馬克思主義認為,工人階級在私有制下的貧困化,既有絕對貧困化,也有相對貧困化。而現在,更多的,則是相對貧困化。
什么叫絕對貧困化?就是工人的收入僅能維持生產、再生產勞動力的最低標準,甚至最低標準都維持不了;什么叫相對貧困化?列寧說,相對貧困化就是工人階級"他們在社會收入中所得分額的減少"。
統計顯示,我國在1995一一2007的12年間,勞動報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61%下降到39.7%。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一般在55%左右,在中國則不到42%;工資他們一般會占企業運營成本50%左右,在中國則不到10%。2005年一2011年,中國內地富豪在這六年中財富總額增長了70多倍,而農民人均純收入在這六年中只增長2.14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長2.07倍。我國收入最高的10%群體和收入最低的10%群體,1988年時前者收入是后者的7.3倍,到2007年上升至23倍,差距比美國2009年時的15倍、世界最發達國家目前的9.5倍還要大。中國的基尼糸數上世紀80年代初為0.275,到2012年達到0.474,比世界上的絕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都高。這一糸列數字表明,中國的資本剝削比資本主義國家還要嚴重,由此造成中國的貧富兩極分化正越來越嚴重,中國成為世界上貧富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正越來越貧困化。他們說造成中國貧富差距過大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私有化+市場化,而在于社會資源分配不公、行業壟斷、以權謀私、官商勾結、走私販私、假冒偽劣等不合法、不合理的規定和做法。不對!這些不合法、不合理做法是造成收入差距過大的一個原因,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就是由私有化+市場化這個既"合法"又"合理"的做法造成的。我國收入最高的10%人群和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差距,1988年時為7.3倍,2007年猛升到23倍。與此同時,私有經濟占整個經濟比重,1992時為10%,2005年達到50%。中國的貧富兩極分化、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貧困化隨著私有經濟的發展而發展,這還不明顯嗎?
"我們的收入明明是在提高的呀!而且提高的還不少。"不錯,收入是有所提高。比如,過去你掙1元,全社會的收入是100元,你在社會收入中所占的分額是1%?,F在你掙3元,全社會的收入是1000元,你在社會收入中所占的分額就只有0.3%。這就叫"在社會收入中所得分額的減少",這就叫一一相對貧困化,盡管你自己與自己比現在的收入是過去的3倍。要知道,社會是在發展的。美國及西方發達國家中的藍領階級現在的收入和生活條件都相當"不錯",比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白領"要好得多,難道他們就不是他們國家貧富兩極中貧窮的一極?瑞典、丹麥、挪威等北歐高福利國家他們的民眾生活水平普遍都比較高,難道他們就不是資本主義國家?我國的務工者也不全都津津樂道于自己為奴的生活,廣西農民工朱孔孟就憤怒地說:"老板一年能賺幾百萬,我們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卻只能賺幾萬塊,而且兩年來也沒漲過工資。難道人與人之間的勞動差別就這么大?"(人民日報2009年l2月3日)
"我們現在的工作可輕松啦,只要撳撳按鈕就行,哪象過去那樣從亊繁重的體力勞動,這不說明我們是越來越幸福嗎?"自動化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社會發展的趨勢就是越來越"省力",就象工人階級高歌"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時的機器大工業比之前的手工作坊也要"省力"一樣。這絲毫不能證明工人階級沒有貧困化,尤其是相對貧困化。工人是得到了便利,但是要看到那些老板們是更"便利"地賺了錢,賺了更多的錢。更何況繁重的體力勞動是減少了,但工人們的神經疲勞卻大大增加了,這是勞動折磨的另一表現形式。
"管他貧困化不貧困化呢,只要自己的生活在提高就行,就是好社會。"這是極端短視極端狹隘者的看法。他們只顧自己,別的什么都不顧。但是你不顧整個社會,最后個人自然也顧不了,因為人都是社會的人。
從以上幾種"幸福觀"中可以看出共同的一點,就是他們都只看到自己,只看到眼前,而缺少全社會的觀念,缺少發展的觀念。他們只看到自己的生活有某些提高,而沒有看到社會上另有一些人他們的提高是你的幾倍、幾十倍、甚至更多,沒有將兩者進行比較,沒有對兩者之間的聯系進行思考,也沒有看到將來。過去曾對"不患寡而患不均"這種思想進行嚴厲批判并徹底否定,其實這種思想含有相當的合理成分,起碼它比"不患不均而患寡"要合理得多。馬克思說自然界是"一切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第一源泉"。而我們知道,自然界的許多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當財富大量地被少數人占有的時候,他們不但占有了為他們打工者的剩余勞動,而且占有了大部分的自然資源,"少數人所得而私"(孫中山)??傇O計師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那就是富裕才是社會主義,結果富是富了點,但財富卻大部分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種少數人大富、享用大部分資源,多數人小富、享用小部分資源的"社會主義",我們寧肯不要。因為這個"富裕"除了極不公平外,相當一部分是以不可再生的資源為代價的。我們要的是資源共享、共同富裕的真正的社會主義。
總設計師曾對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作過美妙的構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通過示范等效應,先富帶后富,最后達到共同富裕。但是由于先富起來的基本上都靠招別人來為自己打工,這就沒有了"示范"效應,就不可能"先富帶后富"。難道人人都可以當老板?人人都可以招別人來為自己打工?這"打工者"誰來充當?除非全都使用機器人或有外星人來。再來看這"先富起來",現在一個大老板的身家可以數百億計,一個文體"明星"一年的收入能達上億元,"先富起來"就是這么個"富"法?于是他的"美妙構想"在現實中實實在在地變成了:少數人先富起來,少數人(包括依附于他們的"明星"等)剝削多數人,最后導致兩極分化。現在中國1%的家庭掌握著全國41.4%的財富。當中國還有過億人為溫飽而奔忙的時候,另有一些人正在笑談出國留學、私人飛機、豪車、別墅、貴族學校、家庭醫生、收藏、豪華游、奢侈品(2013年中國人買走了全球47%的奢侈品)等話題(就是過億人解決了溫飽也就是"脫貧"了也不是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中國某位女士她的寵物波美拉尼亞小狗是花2000美元買下的,每月光為這只小狗支付的美容和健康費用就達2000元人民幣。中國的一位"名導演"躊躇滿志地說高爾夫是一個成功者給自己的獎勵,他一年光打高爾夫球就豪擲20萬。今日中國的兩極分化,豈是杜工部當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類的詩句所能言狀!我們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就是為了換取這樣的他們少數人的"天堂"?就是為了換取這樣的"社會主義"?!為了縮小貧富差距,總設計師后來提出的辦法是"通過多交利稅"。這只不過是資本主義國家通常釆用的方法,是對廣大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愚弄。他說什么十二億人口"富裕起來以后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馬克思說:"既然生產的要素是這樣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產生消費資料的現在這樣的分配。"不從所有制上去解決問題,只在分配再分配上"兜圈子"(現在仍是這樣)。
以上所談的貧困化還只是經濟方面的。由于我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相當部分是以高污染高消耗為代價的,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水、空氣、土壤等也嚴重被污染,國人現在不得不生活在嚴重污染的環境中,對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害(光"十一五"期間我國就發生56起環境污染導致健康損害嚴重亊件);而人的生活不只是物質生活,還有精神文化生活,而現在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多么的貧乏,許多人的"文化生活"只有一種一一搓麻將賭博。還有,在他們津津樂道地宣揚"舌尖上的中國"的時候,你可曾知道,由于化肥農藥等化學劑的廣泛無度使用,產量是提高了,但我們的絕大多數食品都變了味道,變得淡而無味,各類食品特有的風味一一如大米小麥,豬牛羊肉,芹菜,牛奶灬等等的郁香,都只?留存在年紀稍長些的人的記憶中。不用這些化學劑只用有機物,那就是"有機食品"了。對不起,"有機食品"價格要貴出好幾倍。廣泛使用有機物,像過去那樣"一頭豬一畝田"之類一一而這樣,呵呵,那產量,那"經濟成果",還會有現在他們洋洋得意的這樣高、這么大嗎?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說:"雇傭勞動制度是奴隸制度,而且社會勞動生產力愈發展,這種奴隸制度就愈殘酷,不管工人得到的報酬較好或是較壞。"
列寧說:"意識到自己的奴隸地位而與之作斗爭的奴隸,是革命家。不意識到自己的奴隸地位而過著默默無言,渾渾噩噩的奴隸生活的奴隸,是十足的奴隸。津津樂道地贊賞美妙的奴隸生活并對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盡的奴隸是奴才,是無恥之徒。"
同樣,馬克思也是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一個社會只有在消除了一個人"不得不為占有勞動的物質條件的他人做奴隸"以后,并且在消除了它從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中帶來的"經濟、道德和精神"等各方面的"痕跡"(包括按勞分配等資產階級法權)以后,從而"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在"叢林法則"下是不可能有"全面發展""充分涌流"的!),"一一只有在那個時候","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才是廣大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真正幸福的社會。(PM)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