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3日上午將舉行國家公祭儀式,南京將全城鳴笛向死難者致哀。當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
七十七年前的今天,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在南京制造了令人發指的有組織屠殺,經過40多天的屠殺,有30多萬同胞慘死在日本鬼子手里?;厥桩敃r的南京,簡直就是一個人間地獄,無數的日軍如野獸一般在南京城內外對中國軍民進行瘋狂屠殺。用刀砍、用刺刀挑、用機槍掃射、扔炸藥包炸,大量中國婦女被日本獸兵奸污和殺害。其行為可謂人神共憤。當時在南京的外國人冒著生命危險記錄下日軍的瘋狂暴行,尤其是當時為日本人盟友的德國人拉貝記錄的日記更加具有說服力。戰后在鐵的事實和大量的人證、物證支撐下,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日軍在南京犯下大屠殺的罪行,并將大屠殺的首犯甲級戰犯松井石根處以絞刑。此前中國國民政府在南京的審判戰犯軍事法庭也審判處決了日軍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和進行“百人斬”的尉級軍官。但是在戰后,美國對日本皇族的庇護讓真正兇手朝香宮鳩彥親王逃脫了審判。
作為加害國的日本不斷在南京大屠殺問題上顛倒黑白,先是否認發生了南京大屠殺,甚至指責南京大屠殺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與中國栽贓給日本的陰謀,在無數事實下日本右翼的陰謀論不攻自破。他們又在文字上玩游戲,將南京大屠殺稱為“南京事件”刻意抹殺嚴重性。承認中國人在“南京事件”中有傷亡但是責任歸罪中國人的抵抗。在屠殺的人數上也做文章,認為雖然有人員死亡但是不會有30多萬那么多,只承認數萬到20萬不等。面對日本右翼瘋狂挑釁,中國進行了反擊,南京市成立了“南京大屠殺”編史、建館、立碑領導小組,1985年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落成開放。1994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57周年祭日,省暨南京市社會各界人士第一次在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悼念30萬遇難同胞的紀念活動,迄今連續堅持20年。但悼念活動一直停留在地方層面,紀念規模從未超過1萬人,規模和級別極不匹配其歷史地位。一直以來,國家層面缺少一個集中祭奠平民死難者的紀念日,這與我國二戰戰勝國的地位不符,也不符合國際慣例。 2005年開始,陸續有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在“兩會”上提議設立國家公祭日。在社會各界的呼吁下,今年2月底,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雖然南京大屠殺紀念活動等級從地方升格為國家,但是與猶太大屠殺紀念相比還是差距甚遠。聯合國大會于2005年11月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1945年1月27日,前蘇聯紅軍解放了波蘭境內的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決議通過后,時任聯合國秘書長說這特殊的一天是“提醒世人牢記大屠殺的普遍教訓的重要日子,對這一獨特的罪惡,不能簡單地讓它成為歷史并遺忘”。因此,對南京大屠殺的祭奠活動,不單單要從地方、國家的層面開展,還要從聯合國的層面開展,將南京大屠殺與史上其他國家進行的大屠殺一起列入公祭范圍,進行全世界的祭奠活動。讓全世界人記住,這種殘暴的殺害是破壞世界和平、毀滅人類的行為。所以說目前我們對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的認識還要進一步提高。
對南京大屠殺的對內對外宣傳也沒有到位。著名歷史教授、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張憲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大多日本民眾還是受右翼勢力的影響,對屠殺給中國人民的傷害沒有內疚和歉意。這主要還是受政治的影響,要想改變日本民眾的想法很難。目前能做的就是多翻譯一些書籍,進行宣傳和傳遞?,F在中國民眾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也不夠,大家可能知道有這段歷史,但是過程怎樣、到底有怎樣的傷害并不了解。近些年相關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如《南京 南京》《金陵十三釵》《拉貝日記》,但是全面反映南京大屠殺全貌的作品幾乎沒有。就這些影視作品的影響力而言,它們與《鋼琴師》《辛德勒的名單》等紀念猶太人大屠殺的電影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
但可喜的是這種狀況正在改善。2014年6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中國將有關南京大屠殺和日軍強征慰安婦的珍貴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在2014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向聯合國人權機構致公開信。相信在中國人的不懈努力之下,一定會讓全世界人民認清和記住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曾經犯下的滔天罪行,并挫敗日本右翼否認二戰罪行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卑劣圖謀。
以國家的名義紀念南京大屠殺,祭奠死難同胞,披露日軍罪行,不僅是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必然,也是人類追求和平發展的必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