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云:凈空老法師在安徽廬江湯池做過實驗!用中國傳統圣賢文化教化湯池鎮全體人民,落實《弟子規》,做好中國人!由專門的老師教化,很快見效!僅4個月時間,整個湯池鎮煥然一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民眾皆歸正道!國家亦然!關鍵在帝王!——意思是只要中國能實行《弟子規》等中國圣賢文化,豈止是實現像湯池鎮那樣的“君子鎮”,當然就會成為“君子國”!并且此凈空老法師比彼孔老夫子還能干得多,孔老夫子治事“期月而已可也,三年乃成”,而凈空老法師竟只用“四個月時間”就使“整個湯池鎮煥然一新”!讀罷不禁啞然。
但一部中國史卻又不能讓人啞然。
中華文明古國古,精神文明第一古。有過“天下為公”的美好憧憬;有過“君子國”的美麗構想;有過“莫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美妙暢想;有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具體描寫。但一部“二十五史”分明告訴我們:中國的歷史基本就是暫時做穩了奴隸、求做奴隸而不得和花錢買做奴隸的歷史,基本就是“興,百姓苦;忘,百姓苦”的歷史,基本就是砍頭殺伐的歷史。真是“一遍讀罷頭飛雪,流遍了、郊原血”。這樣的歷史,怎能讓人啞然?
中華文化古國古,圣賢文化第一古。中國古代社會大抵能稱為圣賢的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誠為圣賢,但已“煙波微茫信難求”,真正于史有據的圣賢只有孔子、孟子,但他們又都處于末世、亂世。爾后中國的歷史大抵“絕圣棄智”則興旺、“尊孔讀經”則衰亡:秦世據儒生于境外而包舉海內、氣吞八荒,諸國延攬群儒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漢高祖溺儒生冠、逼儒生稱“我乃高陽酒徒”而成漢家四百年基業,漢和帝尊孔明經、讓圣賢之徒居廟堂之高而敗漢家法度;販夫走卒的劉秀能中興漢室,修文偃武的光武終至四百年戰亂;唐太宗儒釋道并舉域內河清海晏,韓昌黎道濟天下難免天下分崩離析;武夫宋太祖一條棍棒打下八百軍州,文學道德君鐵畫銀鉤身死國破;要飯的朱元璋逐孟子天下日興,后世鼎食尊孟子國事日衰;努爾哈赤崛起山林,“文化第一”的晚清統治者卻成外姓家奴。這樣的歷史,怎能讓人啞然?
中華文化古國古,中國文化“龍虎斗”。中華文化雖然很早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似乎從來就沒有統一過。且不說戰國時諸子百家,那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董仲儒也是雜糅了陰陽五行學說,因而董氏之儒都不是“純粹”的孔孟之道、圣賢學說。佛學東來后,中國文化至少還是儒釋道三家爭鳴。單儒家圣賢文化經過宋明理學改造后,此儒學更不是孔孟之儒學。中國文化的“龍虎斗”,如果使中國人成為布魯丹的驢子,又怎能讓人啞然?
那么?到底怎樣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呢?
那就像毛澤東那樣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包括中國的圣賢文化。他說,“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要“把國際主義的內容和民族形式結合”起來“創造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對于過去時代的文學藝術作品,也必須首先檢查它們對待人民的態度如何,在歷史上有無進步意義,而分別采取不同的態度。”“對于中國和外國過去時代所遺留下來的豐富的文學藝術遺產和優良的文學藝術傳統,我們是要繼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為了人民大眾。” 因此,“吸取中華傳統文化之精華,棄去中華傳統文化之糟粕”、“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就是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態度。
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真正啞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