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猜到這是誰寫的“社會主義論”嗎?
他是這樣寫的:我們看到一群龐大的生產者,相互之間不停地力圖剝奪他們集體勞動的成果——不是憑借暴力,而是一起格遵法律制定的規則。就此而論,認識到這點很重要,就是生產資料(即生產消費產品及追加的資本品所需要的生產能力)在法律上可能是(大部分而言其實也是)個人的私有財產!為了簡單起見,以下的討論我會稱:凡不擁有生產資料的人為“工人”,雖然這樣并不完全符合這個詞的一般用法。擁有生產資料的人有能力購買工人的勞動力。工人使用生產資料生產出新商品,歸為資本家的財產!這個過程的緊要之處是:工人生產出的商品與付給他的工資之間的關系,兩者都依據真正的價值來衡量。只要勞動契約是勞雇雙方“自由”訂立的,工人所得到的報酬就不是由他生產的商品的實際價值來決定,而是既取決于工人維生的最低需要,也取決于資本家對勞動力的需求與競求工作的工人數量之間的關系。即使在理論上說,工人的報酬也不由他的產品的價值來決定,了解這一點很重要。
私人資本支配下的民主有名無實,私人資本傾向于集中在少數人的手里,部分由于資本家之間的競爭,部分由于技術發展與分工日趨細密促使較小的生產單位消失,形成較大規模的廠商。結果是私人資本的寡頭政治,其權力之大連民主社會也制衡不了!這絕非虛言,立法機構的成員是由政黨挑選出來,政黨的經費則大部分由私人資本家資助,要不然就深受資本家的影響,資本家實際上從中隔開了選民與國會議員。結果,人民的代表事實上并不能充分保護勞苦無告的下層人民的利益!更有甚者:在現存條件下,私人資本家必然直接或間接控制報紙、廣播、教育等資訊的主要來源。這樣一來,個別的公民就極難做出客觀結論并明智地運用他的政治權利,實際上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非常不可能的!
在私人資本為基礎的經濟常以兩大準則為特征:第一,生產資料(資本)是私有的,依資本家的意志支配。第二,勞動契約依勞資雙方的自由意愿訂立。當然,就此而論,沒有純粹的資本主義社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工人經過長期而艱苦的政治斗爭,已經獲得了成果,使某些行業的工人的“自由勞動契約”有了些許的改善。但總體而言,目前的經濟型態與“純粹”的資本主義并無多大的差異。
生產是為利潤而開工,而不是為生產有用的產品來滿足人的需求。沒有條款規定所有有能力且有意愿工作的人都能就業,一支“失業大軍”幾乎總是存在。勞工老是惴惴不安地害怕失業!由于失業與低薪的工人沒有足夠的購買能力提供有利可圖的市場,消費品的生產也就受到限制,結果就滋生深重的貧困!利潤的動機及與之俱生的資本家之間的競爭造成資本的積累與運用波動不定,導致越來越嚴重的經濟衰退。沒有限制的競爭令工人失業,浪費了大量勞動力棄置不用,也造成我前已提及的對個人的社會意識的斫傷(斫,音同濁,是斧刃的意思)!
社會主義是唯一的出路。我認為:資本主義的罪大惡極之處就在于對個人的這種戕害!我們整個的教育制度都深受這種罪惡之害,學生都被灌進了過份強調競爭的想法,訓練他們崇拜名位利祿以為未來生涯之資!我深信:要清除這些深重的罪惡只有一條路,就是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同時建立一套導向社會目標的教育體系!在這樣的經濟制度中,生產資料歸社會本身所有,并制定計劃來使用社會化的生產資料。調整生產以適應社會需要的計劃經濟會把工作分配給所有有能力勞動的人,也會確保每個男人、女人、小孩的生計,對個人的教育,除增進他天生的能力外,還要培養他對同胞的責任感,使他不再陷于我們當前社會崇尚權力與功成名就的習氣!
然而,必須記住計劃經濟并不就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也可能同時發生個人完全的奴化。要實現社會主義必須解決一些極為困難的社會、政治問題:鑒于政治與經濟權力集中的范圍極為廣泛,怎樣才能避免官僚體系專權跋扈?怎樣才可以保障個人的權利從而確保反制官僚權力的民主力量。在我們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厘清社會主義的目標與問題具有最重要的意義。”
你猜到此文作者是誰了嗎,是馬克思?不,是列寧?也不是,他是創立“相對論”,推倒了主導西方科學二百余年的牛頓古典力學,人類的宇宙觀為之丕變(丕:音同屁,是大的意思),物理學自此開啟了新的紀元,舉世無不推崇他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