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從楚國游 標題是李白的詩句。人在楚國行走,有點想法,在這里說說。
先秦時代,楚國是戰國七雄之一。文化上,與中原相比大異其趣,秦一統天下后,楚國作為政權退出歷史,而文化一脈卻傳承不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屈原的華彩文章。以文化之名的楚地精神始終能夠聽到回響:“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是秦統一六國之后的口號;“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這是岳麓書院大門上對聯,前一句來自《左傳》。正是因為楚文化構成了中華文化中重要的部分,對于楚文化的挖掘與研究,也就成了相關區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文化界頗受關注的一件事。
自己在楚國故地走走,卻有一點感覺不對勁的地方。打出楚文化招牌的是湖北省,而屬于楚文化核心地帶的湖南(至少是北部地區),卻諱言楚文化,打出的招牌是我不明所以的湖湘文化,打出的是湘學。由此想到的一點是行政區劃的“魔力”。
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在很多地方官員的眼里,只有經濟利益的取向,文化不過是一個裝飾;而一些文化資源分布區域,每每與行政區劃不重合,我來私自揣度湖南官員的心態:楚國當年的都城在現今的湖北,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如果做楚文化的文章,似乎是在為湖北人添彩。這是一種把文化作為想事的參考者的想法。而更多的官員,根本就不把文化當回事,怎么著都無所謂,于是有人提出湖南有“北去”的湘江(雖然并不發源于湖南),有洞庭湖,且湖南是水系、湖泊大盛之地,就叫湖湘文化吧——似乎是很有內涵的創意。
這些只是我的猜想,實際情況如何,我自然不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