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認識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本?
——對生產資本的認識(1)
在西歐的封建社會的歷史上,由于農民喪失了土地,或者說由于勞動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一方面,誕生了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占有者即資產者,另一方面誕生了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喪失者即無產者。從此開始,資產者就成了生產的主人或社會的主人,無產者就成了生產的奴隸或者社會的奴隸。這種新型的生產關系或者社會關系,就是資本主義。
“資本是什么,是一宗貨幣,這宗貨幣變成為商品,以便再變成比原先數量更多的貨幣。”通俗地說,資本就是一宗貨幣在商品經濟環境中用錢賺錢的活動、運動、過程。用錢賺錢的人格化就是資本家。資本家的群體組成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在商品經濟環境中聯合實現用錢賺錢的活動、運動、過程,就是資本主義!
資產階級為了在商品經濟環境中實現用錢賺錢的活動,自然而然地就要把產品生產變成商品生產,自然而然地就要把產品交換變成商品交換(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中不存在商品生產,只存在多余的產品的簡單商品交換)。在資產階級的商品生產中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資產者個人和家庭的勞動力越來越不夠使用,就需要雇傭別人的勞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喪失了勞動的客觀條件的無產者,為了生存不得不到資產者的田地里或者企業里為資產者勞動,這種勞動就是雇傭勞動。資本和雇傭勞動的結合就是資本主義。
由此可見,資本主義有三個基本的特征:第一,勞動同勞動的客觀條件是分離的。第二,生產活動是在商品經濟環境中用錢賺錢的活動。第三,在用錢賺錢的生產活動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是對立的,或者說資產階級是生產的主人,無產階級是生產的奴隸。
判斷一個社會是不是資本主義,就要看這個社會中存在不存在資本主義的三個基本特征。存在著三個基本特征就是資本主義,否則就不是資本主義。
對于第一個特征勞動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換句話說就是勞動者同生產條件的分離,或者說勞動者與土地和工業生產資料的分離即喪失了土地和工業生產資料的判斷。對于第三個特征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的判斷。都是以鐵的事實為根據!毫無疑問,只要是尊重事實的人,只要是遵守實事求是的人,只要不以利己的私心為標準的人,只要不是瞎了眼的人,就會做出符合事實的判斷!由此可見,對于這兩個特征的判斷,不是理論問題,而是實踐問題!不是講道理的問題,而是擺事實的問題!不是需要爭論的問題,而是需要確認事實的問題!
但是,對第二個特征生產活動是在商品經濟環境中用錢賺錢的活動的判斷,卻不是那么簡單。在社會中這個特征,既表現為實踐的問題也就是說存在著商品經濟和用錢賺錢的事實。但更重要的是表現為理論問題,有什么樣的理論就會有什么樣的實踐。理論是指導實踐的指南,實踐是檢驗理論或者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要判斷一個社會的生產活動是不是在商品經濟環境中用錢賺錢的活動即資本,就要把生產活動中的事實或者實踐綜合起來,從中發現生產活動中不斷地重復的一些事實,這種重復出現的事實就叫做規律!這些規律就是理論!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理論,如果和馬克思的理論相符合,那么就可以得出結論說,社會的實踐證明馬克思的理論是符合事實的是真理!既然是真理,那么我們就要用馬克思的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改造我們的社會!
在商品經環境中用錢賺錢的活動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自從十三世紀資本主義在西歐產生以來,第一,資產階級把這種生產方式看做人類永恒的生產方式。第二,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李嘉圖等)把這種生產方式看作是一般的產品生產方式。第三,庸俗的政治經濟學家以及后來的市場經濟學家把這種生產方式看作是簡單的商品交換的生產方式。最后,斯大林把這種生產方式看作是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由于這些原因,就造成了直到今天人們并不認識資本主義!東方人民由于幾千年來勞動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結合在一起,沒有產生資本主義的條件,不認識資本主義情有可原。但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們,身處資本主義的環境中,深受資本主義的壓迫剝削,也不認識資本主義就不可思議!盡管西方的資本主義幾百年來正像《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在中文版序言中所說:“本書回顧了自工業革命以來收入及財富分配的歷史,利用20多個國家眾多研究人員精心收集的最新數據,嘗試梳理出一部關于財富及其分配不平等所引發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矛盾的歷史,一部鮮活生動的人類歷史。”這個歷史就是兩極分化的歷史!西方99%的人已經親身體驗到兩極分化給1%的人帶來了幸福而給自己帶來了災難,所以發動了華爾街運動,并波及到全世界!但是由于人們不認識資本主義的上述三個特征,因此,沒有提出消滅勞動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實現勞動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結合的偉大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本來應該推翻資本主義的華爾街運動就不了了之!這就是不認識資本主義的必然結果!
馬克思的《資本論》揭露的就是在商品經濟環境中用錢賺錢的活動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馬克思認為,在商品經濟環境中實現用錢賺錢的運動,“貨幣資本是每個單個資本登上舞臺,作為資本開始它的過程的形式。因此,它表現為發動整個過程的第一推動力。”當貨幣資本在市場上購買了勞動的客觀條件即生產資料(不變資本)和勞動力(可變資本)后,一般的生產過程就變成了生產資本!生產結束以后,生產的產品中既包含保存下來的不變資本價值,也包括勞動力加進的工資價值和剩余價值。這種產品就是商品資本!資產階級只有把商品資本售賣以后,不僅能夠補償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價值,以便進行再生產,同時也無償地獲得了剩余價值即所謂的利潤!也就是獲得了比原先數量更多的貨幣!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這種連續不斷的循環就構成了資本主義用錢賺錢的運動。在這個運動中,生產資本是運動的核心!所以,要認識資本主義的用錢賺錢的活動,首要的、重要的就要認識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本!認識了生產資本,也就認識了用錢賺錢的活動,也就認識了資本主義!
勞動者2014年11月12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