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像雙胞胎那樣,相似而同源的現象,比比皆是。例如,《參考消息》在2011年9月27日載文《俄刊剖析中國民眾何以“仇富”》說:“一部分中國人獲得了巨額財富,而另一部分人仍極度貧困……中國人仇恨富人不是因為他們行為乖張和過度消費,而是因為他們的財富來路不正。”無獨有偶,該報于同年10月19日又載美國《華盛頓郵報》的文章《富人難當》說:“當許多人的日子每況愈下或者擔心自己可能會這樣時,富人讓人又妒又恨。刺眼的貧富不均過去似乎可以容忍,如今變得令人不快。總體來說,美國人看待富人的方式與看待窮人的方式相同。有該當和不該當之分……現在的情形是,正有更多的富人被貶損為不該當之人……討伐富人是爭論的開始,而不是結束。”這里,不難看出,雖然美國和中國是當今世界上第一第二的大經濟體,卻都存在著“仇富”和貧富不均,差距拉大的問題。對于后者媒體也有所報道:在美國,5%的人口掌握著60%的財富;而在中國,1%的家庭掌握著41.4%的財富(《鳳凰周刊》2010年第18期)。在世界上,中國已成為億萬富豪人數排名第二的國家,僅次于美國(2008年1月3日《新民晚報》)。雖然中國百萬美元資產家庭的數量位列全球第三,但是只占所有中國家庭戶數的0.2%左右(《中國新聞周刊》2010年第46期)。上述表明,對人口眾多的中國來講,少數富豪的財富一路飆升的同時,存在著貧富懸殊,兩極分化,人們由此產生令人吃驚的相應的反應,是必然的。
人們的“仇富”情緒是一種社會現象。這種情緒的背后,蘊藏著具有強勁斥力的能量,猶如能驅動宇宙膨脹加速的不可捉摸的暗能量那樣,能量一旦聚變釋放,足夠暴發社會的動蕩,以至于毀滅一個社會,改造一個社會。這是因為,仇恨之心誓死不二,復仇之火可以燎原,猶如蝴蝶效應那樣,一點會引出一片危機,民眾憤怒的整體力量能如排山倒海之勢,對社會帶來摧毀性的打擊。由此,我們不禁聯想到,人們的“仇富”情緒是一盞紅燈。它可以是革命的象征,也可以是交通路口上禁止通行的標志。
社會現象的產生,必然存在著相應的緣由。人們的“仇富”情緒也不例外。我們清楚,沒有富人自然沒有“仇富”,沒有窮人自然也不存在“仇富”,有富的有窮的才有“仇富”。顯然,是低收入的窮人會產生“仇富”。窮者為何“仇富”?答曰:存在財富擁有的懸殊。這是由于財富創造的總量,在同一時空內是個常數,你多占了,我就少占了。其中,誰占有利潤財富,誰就能成為富人。然而,事情的癥結在于利潤創造者當中,少數人無償占有他人的利潤,多數人被剝奪利潤分配的權利,失去了應有的利潤。這樣,貧富差距拉大,形成兩極分化。那些被看不見的手造就的窮人,想富不成而覺悟而轉化,即被剝削而反抗,產生了“仇富”情緒。這可以說,“仇富”是想富的異化。從中,我們可以悟出一個道理,在市場經濟和雇傭勞動的社會里,“仇富”的本質,在于仇恨剝削;“仇富”是隨著剝削的存在而存在的。顯然,它們是同日生又同日死,相隨相反一輩子的,也就是說,剝削的消滅之時,就是“仇富”的消失之日。這樣說來,如果像吃生日蛋糕那樣,利潤創造者能共同富裕的話,盡管富裕的程度有差別,然而“仇富”這個詞也就銷聲匿跡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