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大寨行系列紀實(之六)
——參觀昔陽縣城紅旗一條街
海空 報道
2014年9月10日上午,老知青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昔陽縣城紅旗一條街參觀。映入眼簾的毛澤東時代特有的紅色印記,帶給大家溫馨的感覺,喚起了大家對毛時代的美好記憶,大家都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圖片說明:
紅旗一條街簡介
“紅旗一條街”原名上城街,是昔陽老城唯一的主街道,形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該街全長600米, 兩旁建筑物曾多為單位辦公、商業服務所用,后因新城逐步擴展,政府辦公遷移,加之臨街建筑年久失修,逐漸改變其繁華熱鬧之景象,使反映和代表農業學大寨時 期昔陽文化風貌的歷史側面受到損壞,并給居民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與當年昔陽的輝煌和今日全縣與時俱進、跨越發展的氛圍不甚協調。有鑒于此,昔陽縣 委、縣政府于2010年決定對上城街進行恢復性改造,并將其列為政府當年為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整個工程采取政府主體、沿街單位住戶出一點的籌資辦法,共改造立面7000平方米,維修屋頂4500平方米;拆除人行橫道12000平方米,拓展街道空間;拆除電力、通訊、網絡等線(桿)30余根,與供熱、供氣管網一并入地;改原路面柏油鋪設為水泥仿古防滲磚6500平 方米。尤其是立面改造十分注重把握修舊如舊的原則,力求“弘揚革命精神,傳承歷史文化”,將原有的紅柱子、女兒墻等代表性建筑構體恢復回來,將原來的一些 有代表性的商業等單位標識予以保留,將學大寨時期昔陽創造的大干快上、建設大寨縣各種代表性元素進行恢復,從而形成了具有昔陽特定歷史文化特色、中國獨具 風格的第一紅街。
▲ 老知青們來到紅旗一條街
▲ 正門:紅旗下的“農業學大寨”
▲ 繼續革命,乘勝前進
▲ 多快好省,力爭上游
▲ 毛澤東思想萬歲
▲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
▲ 新華書店
▲ 人民商場
▲ 自力更生,奮發圖強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 毛主席的《沁園春·雪》
▲ 毛澤東思想萬歲
▲ 發展經濟,保障供給
▲ 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
▲ 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
▲ 工農兵舞臺
▲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 農業學大寨
▲ 艱苦奮斗,勤儉建國
▲ 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
▲ 人民食堂
以下組圖:老知青們興致很高,仿佛青春煥發,擺出各種姿勢來。
▲ 青春煥發的老知青們
總 結
大寨,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像陳永貴、郭鳳蓮、賈進才、宋立英這些神奇的模范人物,更是孕育出偉大的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大寨精神。大寨人就是靠著有這樣 的好帶頭人的領導和有著這種偉大的精神的激勵,才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人間奇跡。
大寨確實不愧為全國農業學習的榜樣,當年在全國農業學大寨的運動中,許多地方改變了家鄉的落后面貌,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一步步靠近。可是,隨著包產到戶政策的強行實施和推廣,隨著對大寨進行妖魔化的愈演愈烈,我國農業的美好前景毀于一旦。痛心的現實令人撕心裂肺。
大寨人雖然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但他們憑著堅強的意志,并沒有被擊垮。在嚴酷的現實環境中,他們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繼續發揮集體的力量,成立了大寨集團公 司,堅持走集體化的道路,取得了不菲的成績。當然,由于受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大寨的煤礦、水泥廠等企業相繼被關停,其它一些企業也遭遇挫折,正面臨轉型的 問題。面對新的困境,現在的大寨人沒有氣餒,他們仍然像昔日的大寨人那樣選擇迎難而上,奮發圖強。了不起啊,一代又一代的大寨人!你們擁有的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讓山河重安排,也傳承給了越來越多的其他中國人。在那個火紅年代走過來的老知青們,也一直感受著傳承著這種精神,他們經歷了火紅歲月的錘煉, 也感受到30多年改開的曲折,現在一致表示要在未來的歲月中,與大寨精神同在,繼續為國家和人民奉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2014.9.16初稿
2014.10.20修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