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共產黨“也要把孔子請回來,說明你也快完了”
如果共產黨“也要把孔子請回來,說明你也快完了”
——毛遠新回憶1973年毛主席關于孔子的談話
“主席說,我們共產黨人,是從批孔起家的,但是我們決不能走前面他們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來入老百姓的思想時,就落入到歷史的一種循環,這是不行的。如果共產黨也到了自己沒法統治或者遇到難處了,也要把孔子請回來,說明你也快完了。”
毛遠新說,1973年主席給郭老寫了首詩,沒有公開發表過。這首詩當時誰都不敢講。為什么不敢?涉及政治問題:批孔。因為后來鄧講,批孔就是批周總理,那一段時間都這么講,所以都回避。包括有一個專題片,專講主席詩詞的,題目叫《獨領風騷》,這個解說片街上有賣的。主席110周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講詩人毛澤東,從主席的詩講主席的一生,講的水平很高,在中央一臺播過,后來在中央四臺播過,有聲有色,作者陳晉,我見過。
但主席給郭老寫的這首詩沒有收入主席的詩集。當年主席給我一句一句地講這首詩,我拿著這首詩,主席還給我講了柳宗元的封建論,一種單行本,字很大,還有章太炎的兩篇文章,也都是印成單行本,主席讓我回到沈陽,召集省委常委給每人印發一本,大家討論學習,還要把黑龍江、吉林兩個省委集中到沈陽來,同時給他們每人都發這首詩,主席其他的詩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
毛遠新說,詩的名字是《讀〈封建論〉呈郭老》。詩的全文如下:
讀〈封建論〉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
祖龍雖死魂猶在,十批不是好文章。
百代都行秦王政,孔學名高實枇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注: 祖龍——指秦始皇 十批——郭老寫的《十批判書》 唐人——指柳宗元,《封建論》的作者 子厚——柳宗元的字)
毛遠新說,主席這首詩是1973年夏天寫的,但跟我講是在“十大”以后。當時,我在遼寧工作,1973年9月“十大”開過后,我要回去,去和主席告別,他給我講了關于對孔子的看法。
郭老的《十批判書》里邊有一批是批秦始皇的,罵他焚書坑儒。書是50年代出版發行的。主席把柳宗元的《封建論》給了我,我詳細讀了。柳宗元的這篇文章是肯定秦始皇的。其中有一段話:說秦二代就亡了。他指的是分封制,柳宗元反對封侯,認為導致秦朝“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不是實行郡縣制,而是動用民力過大;而封侯只能造成國家分裂,先是分爭,最后各種各樣的問題都發生了。秦統一以后要不要分封?李斯和好多人發生分歧,李斯反對分封,主張搞郡縣制,皇帝任命省長、縣長,而不是封一個王到全國各地,他的子孫后代都是統治者,世襲。秦始皇把這個東西破了,主席說秦始皇功勞非常大,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事。
秦始皇之前很多都是王侯,秦始皇感覺分封王侯不行,就實行郡縣制。 后來一些朝代又實行分封,如漢朝七王、八王之亂,鬧的漢武帝不得安寧,不少王造反。到唐朝李世民也要封,但沒有封,實際上內部有爭論,歷朝都有這種事,要不要封王。如某某省要封一個王,那就世襲了,他的子孫,即使是阿斗也得說了算,最后國家分裂,都是這樣。
《封建論》對秦始皇是肯定的,所以“勸君(郭老)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這樣的大事,不是郭老你一個人就能作結論的。說秦始皇迫害知識分子,秦始皇統一國家,統一文字和度量衡,還要統一思想,思想不統一國家就難得統一。而秦滅六國時,各國都有一大幫儒生持堅決反對的態度。為了統一思想,就必須對他們采取措施,這是統一的必要。
“歷代都行秦政法”,這個“政”是政治的政(因為秦始皇名贏政,有人就認為是“贏政”的政),是指秦以后歷朝歷代都是按照秦始皇的治國方略治理國家的。“孔學名高實枇慷”,是說孔夫子的那一套雖然名氣很高,實際上卻沒有什么用處,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熟讀唐人封建論”,就是要熟讀柳宗元的《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就是不要從柳子厚(柳宗元字子厚)倒退到周朝去了。“文王”就是周文王。
對于孔夫子的理論,毛遠新說,主席認為,孔子當年,他那套東西沒有市場,他周游列國,到處碰壁,被趕了出來。
為什么?戰國七雄,唯獨秦國是不允許孔夫子的弟子進去的。從商鞅變法以后,其它國家允許孔子的弟子(那時孔子已死)去講學,可為什么那些相信過孔夫子的國家都滅亡了!唯獨秦國,不聽孔子那一套的秦始皇能統一,是不是這個道理?
“歷代都行秦政法”。從秦始皇死了以后,農民起義,楚漢相爭,劉邦把項羽打敗了又統一了中國。漢以后,從三國、魏晉,一直到南北朝元明清,歷代皇帝都是罵秦始皇的,但是做起事來都是學秦始皇的。說一套,做一套。想想看,道理是不是這樣?都罵秦始皇是暴君,但是他們做起來并不比秦始皇手軟。秦始皇坑了四百多個儒生,后來的皇帝不是照樣嗎?文字獄一個比一個歷害!所以說“歷代都行秦政法”。
“孔學名高實枇糠”。主席說,孔夫子的很多話都是好話,現在看起來也都是好的。但是拿到現實社會里,那種復雜的矛盾它都處理不了,它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又都是些廢話、屁話!這都是主席的原話。
主席說,歷代農民起來造反,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改換皇帝,他們起兵造反的時候都是批孔。為什么呢?因為孔夫子講“君君、臣臣”,臣是不能反君的,反了就大逆不道。你要造反,把皇帝換掉,你就得違背孔夫子的儒學理論,就必須批孔,要不然就師出無名,造反無理。特別是農民起義,主席舉了個例子:如劉邦,最看不起儒生的人是劉邦,見了儒生把帽子拿下來灑尿,這個史書上有記載。可是到漢武帝時,卻獨尊儒術。這就說明,到了要鞏固統治地位以后,又要把孔子請回來。為什么呢?要用他那套理論管理國家。
宋太祖趙匡胤他搞陳橋兵變,軍事政變,發生在河南,把皇帝推翻,皇袍加身,自己當皇帝,這不符合孔子的理論,肯定不符合。但他當皇帝以后又把孔夫子請了回來。造反的時候批孔,治國時尊孔,都是這樣。成吉思汗他讀過論語嗎?他的鐵蹄殺遍歐亞大陸,見人就殺,簡直是要把所有的農業區都變成牧區、草地。可是到了元朝后邊的皇帝,卻到山東去祭孔啊,給孔的地位那么高,戴高帽,封的很高,好象元朝皇帝給孔子封的帽子最高。朱元璋起兵造反,你不批孔,造反有理嗎?沒理,他得反孔。但朱元璋上臺以后,要到曲阜祭孔。清朝也一樣,努爾哈赤讀過什么書?滿清入關,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那符合孔子的理論嗎?可是等到清朝皇帝入位以后,要把孔夫子請出來。太平天國洪秀全也是從批孔開始,不批孔他敢造反嗎?可是等他到了南京做了天王以后就又要尊孔。
毛遠新說,國共兩黨的領導人孫中山也好,陳獨秀、李大釗也好,“五四”運動就是批孔開始的,是不是這樣?等到蔣介石坐上了寶座以后就去尊孔、祭孔。蔣介石把孔家的后代請到臺灣,現在還在那里。中國歷史不就是這樣嗎!當要起來造反的時候,都要批孔,用我們的話說,你是革命黨的時候是批孔的,當成了執政黨,鞏固地位時又要尊孔。中國的歷史就是這么走過來的,為什么?這是什么道理?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主席說,到了現在,孔夫子已經不是當年的孔丘本人,歷代的統治階級都給他梳妝打扮,根據統治者的需要,用魯迅的話說,后邊講的孔孟之道,是御用文人經過梳妝打扮過的孔夫子,他們就是以這套思想來束縛統治人,是思想專制的工具。回顧中國歷史是不是這樣?
毛遠新說,你說蔣介石真正相信孔夫子嗎?對共產黨員他“寧可錯殺一千,決不放過一個”,孔夫子什么時候教過他這一條?孔夫子是“和為貴”。所以主席那個時候寫那首詩,提出要批孔。為什么?就是說,中國共產黨員要保持自己的革命性,一旦中國共產黨也尊起孔子來了,就說明你也到時候了,就說明你統治不下去了,要靠他來維持你的統治了。想想看,是不是這個道理?
主席說,你看看歷代,革命的時候都是從批孔開始,等到他掌權的時候,都要把他請回來,干什么呢?把他作為對人民統治的思想專制的工具,所以主席的結論是什么呢?他說孔子作為中國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荀子他們一樣,都值得我們尊敬,紀念,值得研究,因為他們的思想實際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每個人都值得我們尊重。但是作為孔子的這套理論,它是唯心的,主張政治倒退的,是不能接受的。至于說我們現在說批孔,用魯迅說法是已經經過各朝各代梳妝打扮以后的孔,不是當年的孔夫子。比如,孔子不過是說“唯女子與小人難為養”。可是到了南宋以后,卻讓婦女纏小腳,這是對人體的傷害,男尊女卑,不知道比孔子發展了多少倍!男女不平等,孔子那時還沒到這個地步;但是理論根據是孔夫子的。
主席說,我們共產黨人,是從批孔起家的,但是我們決不能走前面他們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來入老百姓的思想時,就落入到歷史的一種循環,這是不行的。如果共產黨也到了自己沒法統治或者遇到難處了,也要把孔子請回來,說明你也快完了。
毛遠新回憶,主席還說,中國沒有一個真正能夠占統治地位的宗教,不象西方。主席舉例子說,西方耶酥和孔子差不多,他那個時候也是到處受人迫害,還被釘在十字架上,他創立的那套東西,在當時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到了歐洲的中世紀,教會是統治和奴役人民的一個最壞的工具。主席說你看資產階級革命,從文藝復興開始,首先就是對著教會,批判神,就象我們批孔一樣。但是這個教會不是說耶酥本人怎么樣,只有打破這個東西,資產階級革命才能起來,那個時候教會是宗教裁判所,有時比法院還厲害,科學家好多都是被他們迫害死的,像哥白尼、伽利略,你必須改變自己的理論,不改變就要處死!這能怪耶酥嗎?不是耶酥的問題。但是因為中國沒有這樣的宗教,就用孔夫子的這套東西來統治老百姓。在中國,是實用主義。有病了,生不下孩子就想神來了,孩子生下來病好了,早把它忘了。宗教在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對它進行了一次批判,然后進行改造,改造以后它適應于資產階級社會。所以現在的宗教和中世紀的宗教大不一樣。
毛遠新說,主席想的是,我們既然已經認定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就應該以這個思想來教育人民。孔夫子那一套雖然話都很好聽,拿出哪一句話你也不能說他錯,但它不能解決問題。現在講“和諧”,“和為貴”,引起了矛盾,又處理不了,和得起來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